付玉兰:“公安同志,这家人虐待了别人家孩子十几年,应该是犯了故意伤害罪吧?!”
公安大队长点点头,“没错,他们都得带走,再一一审问!”
“我,我们不知道这事的啊,跟我们没关系,都是婆婆他们干的!!”
梁有贵媳妇破声大叫。
公安大队长没搭理她,让其他手下将梁家所有的成年人都带走。
姚小芝此时只想赶紧去医院把这孩子打掉,本来还以为就算对方不认账,被劳改,自己也能母凭子贵,再不济也能靠着孩子换一笔抚养费。
可现在她看中的大城市对象,却成了真得不能再真的泥腿子农村人,这孩子还留个屁!
东头村的大伙们,目送着他们离开,大队长付正义忍不住感慨:“这人啊,就是不能太缺德,这不连累了全家人。”
“你们,可得引以为鉴啊!动什么坏心思前先想想你们的家人!”
其他人纷纷点头,附和着赞同。
大队长把人都赶回去上工,走到了梁有余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有些惭愧的道:“余小子,咱们村对不起你啊……”
梁有余忙摆手,“正义叔,这都是梁家人造的孽,跟你们没关系。相反,要不是你们从小对我的照顾,我可能还活不到现在,是我该感谢你们才对!”
说完,梁有余深深的鞠了一躬。
“好孩子,好孩子啊!” 大队长眼眶泛红,声音有些哽咽。
他伸出双手,一把扶住梁余,“你这孩子,打小就懂事得让人心疼。往后啊,要是有啥难处,尽管跟叔说,叔就算拼了老命,也得帮你解决。”
大队长挺直了腰杆,“这次梁家人干出这种天理难容的事儿,要是公安那边治不了他们,叔一定给你讨回个公道,绝不让你受委屈。”
“对了,你亲生父母那边,你知道该怎么跟他们联系吗?要不叔去城里公安……”
梁有余笑了笑,道:“叔您放心吧,我已经跟他们联系上了,算算日子,他们的回信应该快到了。”
……
就在全村的人轮流把村里的人家都教了个遍,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月。
大伙忙着养殖兔子,对杨翠芬一家的关注才少了些。
村里养的第一批种兔还是付家提供的。
但付家也不是白白提供,在大队长的见证下,每户人家都签署了协议,大伙日后得返还相应数目的兔子给付家。
虽说即便不签协议,以村里大多数人的淳朴善良,都不会做出忘恩负义不还兔子的事。
然而,付玉兰有着更为深远的打算。
她想要的是借此机会,在村民心中种下一颗关于契约精神的种子,让大伙形成一个以后交易啥的都必须签署协议合同的习惯。
以后她可是要搞大生产的,免不了要请村里的人来给她打工。
她想要建立的是一个规范流程和契约保障的产业,免得一些沾亲带故的人跑来打什么感情牌,到时候她的努力就被这些人给糟蹋了。
白纸黑字写明才靠谱,到时谁敢抵赖她就开除谁。
而且以后即使村里人不受她而用,在外边闯荡也能减少些被骗的风险。
村里风风火火的养起了兔子,大伙现在出门打招呼,第一句都是问对方的兔子咋样了,脸上洋溢着期盼。
没过多久,城里传来了消息。
梁家柱和杨翠芬作为偷换孩子,并虐待孩子的主谋,被判了劳改十年。
从犯梁有才被送去劳改六年,而梁有贵因为是受人唆使,而且当时年纪尚小,只劳改三年。
汪明志则是被判了五年劳改。
梁家两个媳妇因为没有直接参与,而且考虑到孩子还需要母亲照顾,并没有被送去劳改,放回了东头村。
这消息传回来后,大伙们心戚戚然。
看向付玉兰的神情更加敬畏了,这丫头真是越来越厉害了。
不仅能跟城里的顾家交好,把付家大房拿捏得死死的,还能轻易的看破汪明志的伪装。
而且付妈也说了,这养兔子还是她家闺女教的。
妥妥的他们的衣食父母啊!
付玉兰才不管他们的态度转变,她正在空间里忙着摘第一批成熟的棉花。
好不容易将棉花都摘下来,存放在空间里的木屋里。
这木屋还是她这些天,自己从外面砍树打磨搭建的。
桌子椅子就没了,只是当个存储的仓库。
要是直接堆在土地上,她好不容易种的棉花可就被弄脏了。
接着将这一批成熟的水果摘下来,存在了另一个木屋里。
这次她种得更多的是草莓,蓝莓这些个头小又能卖得高价的。
这不县长女儿喜欢得不行,不停的催她赶紧送过去。
而木屋的另一边则摆放着一部有些生锈的二手机器。
上次顾华盛帮她打听到的,她收了几回水果钱就筹够了钱,让顾华盛帮忙弄了回来。
等她空闲了,再慢慢研究这机器,将它改造下,看能不能在她制造卫生巾的事业上派上用场。
如果不行,就当是拿来练手了。
等她出来,梁有余拿着封信,兴奋的朝她奔来。
“媳妇,他们回信了!”
他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
之前他寄去大西北的信,比他预算的足足迟了半个月才拿到回信。
他之前还忐忑不安,以为大西北的那对夫妻,并不想认自己这个农村长大的孩子。
昨天,他还满心都是灰心失望,觉得对方肯定是嫌弃自己没文化,可谁能想到,今天命运就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怎么样,他们说了啥?”
付玉兰为自家男人感到高兴。
这段时间,自家男人晚上的辗转反侧,她都看在了眼里。
本来还想着要是实在没有回信,就打算跟自家男人去大西北看看那对夫妻的情况。
也幸好今天就收到信了,否则他们就要错过了。
梁有余迫不及待地撕开信封,手微微颤抖着抽出信纸。
展开信纸的瞬间,他的目光快速扫过上面的字迹,脸色渐渐变得欢喜。
付玉兰见状,忙凑过去问道:“咋了,信上说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