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苏轼认为,自唐太宗时期就开始以重金征集晋人法帖,光二王以下的就有上千轴。这些书法作品中的《兰亭序》被用玉匣盛放陪葬于昭陵,世人再也见不到了,其余的都收藏于皇宫中的秘府内。

到了武则天当政时,那些法帖被她的两个面首张易之、张宗昌兄弟盗出不少。

后来都陆续的流落到民间,后大多都被权贵人士王涯和张廷赏所收藏,所以上面都有着一个“涯”字的印章。

后来王涯倒台了,府上被军士们抢劫。可军士们都只看上了用金玉制成的卷轴,而将书法作品剥下来随手就扔了,李驸马家里的这些晋人帖也许就是被军士们扔掉的书法作品。

这时候,王安石在京师正好着述了一本《字说》,意欲刊行天下,在这方面本就满腹经纶的苏轼当然不会买账。单纯不买账也就罢了,心直口快的苏轼总想时不时地找茬来恶心王安石一下。

其中最为着名的段子就是:

苏轼取笑王安石的《字说》道,如果以竹鞭马为“笃”,那么,以竹鞭犬,有何可笑?

还有,王安石曾说过的话,“鸠”字从九从鸟,自己也算是找到了证据。苏轼戏谑道,《诗经》中说,鸤鸠在桑,其子七也。若是加上他们的爹娘,正好是王荆公所说的九个。

也有说苏轼因为不满 《字说》 贻害天下,曾找到王安石当面理论过。

苏轼举例说,拿“犇”和“麤”而言,牛之体壮于鹿,鹿之奔速于牛。但是,三个牛字组合起来却成了奔跑之意,而三个鹿字组合起来怎么就成了粗壮之意呢?

当时的王安石被问得哑口无言,脸红脖子粗的。

因此,有人还脑洞大开地断言:后来的党伐之论,愈来愈烈。以至于苏轼的黄冈之贬,也许不全是因为诗稿里的攻击,似乎还可能与苏轼对王安石《字说》秉持不恭敬的态度有着微妙的关系。

当然这只是一些无谓的猜测,想必王宰相的心眼儿还不至于这么小!

苏轼要离开京师了,侄子苏林的寡妻带着两个孩子苏彭与苏寿也同行去了陈州。

陈州,历史悠久,曾被称为陈或宛丘,如今被称为周口市淮阳区。传说是“人祖”伏羲氏即太昊定都和长眠的地方,历来被称为“天下第一皇朝祖圣地”,其原始遗址位于淮阳城东南的平粮台之下。

陈州的历史渊源可来头不小,淮阳区原本是华夏先祖三皇之首伏羲氏太昊的都城,称之为“太昊之虚”。这里有伏羲氏太昊陵;也是春秋时期陈国的都城宛丘。

宛丘,顾名思义,中间低,四周高的土丘;《宛丘》,《诗经·陈风》有一篇同名文章,全诗三章,每章四句。为先秦时代陈地民歌。《诗经?陈风》中展示了陈国都城宛丘女子载歌载舞、热情奔放的生活场景,与郑风脉脉含情、温婉静雅形成鲜明对比。

据《淮阳县志》记载,那里曾有一座俗称粮冢的高大土丘,高达两丈,占地广阔,拥有四座城门,林木茂盛,静卧在城东八里之处。

“平粮台”这一蔡河沿岸的重要古城陈州(今周口淮阳区)在民间可谓是人人皆知,这主要归功于戏剧《包公下陈州》或民间故事《包公放粮》在民间的广泛流传。

这一地名源于一段历史故事:

北宋仁宗年间,陈州遭受了连续三年的严重灾害,导致饿殍满目。国舅安乐侯庞昱滥用职权,克扣赈粮,肆意残害百姓。包公得知此事后,前往陈州调查赈灾情况,最终将庞昱绳之以法。

而庞昱先前在赈粮中掺入的沙子,便形成了如今我们所见的“平粮台”。

其实,历史上的真实的“陈州放粮”故事是包拯奉命下到陈州察访,了解了陈州灾情后,回到京城上书仁宗皇帝反映陈州因粮食歉收而农民交不上皇粮的实情。

仁宗帝因此特降诏书,准许陈州百姓根据大麦、小麦的实际市场价格,就近缴税,防止地方官以粮食“折现”(本来朝廷规定一斗小麦价格140文,但市场价小麦一斗才50文,所以折现后相当于三倍赋税)及运输、仓储等名义盘剥灾民。

在当时,陈州一带是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因此蔡河沿岸的陈州是国家和军队的粮食仓储基地。陈州粮仓外城粮仓主要存放粮食,中城粮仓主要存放军需物资,内城粮仓主要存放国家私藏物品。

陈州便利的水运交通成为国家军队进发的主要出发地和军需物资供应基地,也是汴京西南重要战略防御重镇。以“先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闻名于世的范仲淹和其子范纯仁,也曾先后出知过陈州。

宋时自京师开封府到陈州,走水路极为便利。

在舟行水上之时,苏轼还不忘作几首小诗以自娱。当然,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苏轼当时的心情还是较为舒畅的,无限的美好生活好像在杭州正向他招手呢。

到了陈州,除了与苏辙一家的欢聚外,苏轼还拜见了恩师张方平,此时的老张正出任陈州的知州。

在知州张大人府上,苏轼看到了张方平近来读杜子美的诗作,也乘兴和诗一首。

这是一首二十韵的五言排律,苏轼在三十六岁正值壮年,在他的和诗中,苏轼以李太白的古风提唱,用“下平四豪”这种难韵唱和张方平的读杜诗,本身就极有难度。

况且,在苏轼的和诗中,能够做到主宾判然,疏密相间,在大量的排比之间,施以流走之法。这样下来,全诗的面目似杜,而气骨却是苏轼的,既有杜子美的步步为营的缜密,又有苏子瞻的句句直下之快意。

“恨我无佳句,时蒙致白醪。殷勤理黄菊,为遣没蓬蒿。”(《次韵张安道读杜诗》)

这种直白通达的诗句,使得后世的苏学研究者纪晓岚先生赞叹有加。纪晓岚评价此诗道:字字沉稳,句句飞动,而结尾蕴藉,此为诗人之笔!

八月初十,苏轼与当时的陈州州学教授、试国之四门助教崔度一起对饮于月下。

这时候的苏辙刚到陈州,脾与肺间都有暗疾,正好当时陈州有一道士叫王江,授以道家的服气之法,试后顿觉有效。

于是,苏辙严加练习,后来竟终身修习不辍。

崔度这个人,精通经史子集,熟知各项事务,就连举荐者韩琦都认为他是个人才。后来,因为崔度被贬谪海外,苏轼还给好友欧阳仲纯写过信,拜托照顾一下仍寓居在陈州学舍里崔度的妻儿。

此时,杭州府过来迎接苏轼的官差还尚未过来,一旦公人过来,苏轼就得立马动身南下。

熙宁四年(1071)八月二十五日,张方平被判以南京御史台(官署名,掌拜表行香,纠举违失)。

前文说过,北宋时的南京不是现在的江苏南京,而是大约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一带。因张方平以年老为由数次坚决向朝廷乞求出任南京留台(御史台),这次终于获得神宗皇帝的准许。

在苏轼为张大人送行的《宋张安道赴南都留台》诗中,“无人长者侧,何以安子思”两句本是夸赞张方平之贤的句子,日后被人抓住了把柄,成为了《乌台诗案》的一项证据。

苏轼在京师任职时,就结识了孟州济源人傅尧俞(字钦之)。此时在陈州听说了老傅的“济源草堂”落成,还专门寄诗道贺。

谁知,元岉元年,傅尧俞竟伙同朱光庭、王岩叟等人对苏轼进行了疯狂的诬陷与谤讪,企图置苏轼等人于死地。

向老傅的草堂寄诗道贺之后,苏轼又在闲暇之余给去年八月去世的好友陆诜写了挽辞。

陆诜(音深),字介夫,余杭人。进士起家,除知延州(北宋延州就是现在的陕西省延安市),后以龙图阁直学士右谏议大夫集英殿修撰知成都,此人为了蜀地百姓而反对青苗法,故世称“陆龙图”。

关于“龙图”,我们都知道历史上最为着名的是包拯包龙图。

但据旧制,“龙图”这一称谓极为讲究:

直龙图阁谓之假龙,待制谓之小龙,直学士谓之大龙,学士则谓之老龙。总之,在我国古代对于级别与名分那是极其看重的。

这位陆大人,自从朝廷的青苗法一出,就立即上奏朝廷极言蜀地民夫刀耕火种,食不果腹,不得不种植一些芋头辅助充饥。如今课税又极重,老百姓不论如何节俭过日,都不能偿还官府的课税,马上就要陷百姓于死地了。

所以,在陆诜的挽辞中,苏轼用了“挺然直节庇峨岷,谋道从来不计身”(《陆龙图诜挽词》)来形容自己的老友“陆大龙”。

此时的馆阁之中,天下事正议论纷然,莫衷一是。

昔日文同在馆阁任职之时,从未对时事发表过任何的褒贬之语。但此时的苏轼,却是数次上书朝廷以言时政,不时评论天下之事。下朝后,仍是不加节制,公然与同僚或是宾客高谈阔论。最为重要的是,苏轼每每谈及时事,话里话外常透露出讥诮之意!

大表哥文同那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每每苦口相劝,但心直口快的苏轼此时却听不进去任何的劝诫。

后来苏轼出任杭州通判时,文与可已在陵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任上。不放心的大表哥文同还时常给苏轼寄诗加以规劝,以至于后来表哥的规劝诗写多了,竟然有了一句成了名句警句被堂而皇之地载入到了诗史:“北客若来休问事,西湖虽好不吟诗”。

当苏轼还在陈州时,柳瑾(字子玉)这位极善诗词及行草书的北宋着名书法家被贬谪到了寿春(治所在今安徽寿县寿春镇)。

柳子玉本为苏轼堂妹夫柳仲远之父,平素与苏轼交情甚厚。这次老柳舟行路过陈州,自己的政治前途暂且不论,自然不会放过与苏轼兄弟相晤的机会。

老柳先是给苏辙寄了两首诗,苏轼作为临时的东道主,也郑重地和了两首。其中“图书跌宕悲年老,灯火青荧语夜深”(《次韵柳子玉过陈绝粮二首其一》)句,深得清人纪晓岚的青睐,夸这种描述简直是“澹语传神”!

陈州有位陶渊明式的隐士,名叫李宗易(字简夫),此人少时好学,作诗仿效白居易,与晏殊相知尤深。他是真宗天禧三年(1019)进士,仁宗庆历元年(1041)任御史台推直官、秘书丞,官至太常少卿,正四品官职。晚岁归隐,优游林泉十六年。苏辙在陈州做博士时,常与之游。

苏轼到了陈州后,自然也想与之结交。

因为苏轼素来就崇拜陶渊明这样的隐士,他认为陶渊明这种人,最难能可贵的是具有真性情,他专门用了一个名词,叫“真率”。

就像陶渊明想做官了就去做官,从不以求官为耻;不想做官了便挂印而去,而不以退隐为荣。没饭吃了就去向别人去乞讨,自己能吃饱了就杀鸡具黍来请别人喝酒。完全不会因名利而迷乱,不会为穷困而动摇其志。

面对陈州的这位当世的“陶渊明”,苏轼初次到就前去求见。

不巧的是,李宗易却正在病中,无缘相见。好在二十年后,苏轼有幸从李宗易的孙子李公辅处得到了老李亲手书写的七十多首自作诗。当时,苏轼读后还大为叹息道,这人是君子啊,可惜再也看不到了!

也不知此人到底有多大的能量,能让苏贤良心服口服的,反正我们对陈州的这位当世“陶渊明”是真服了!

在陈州的日子里,苏轼兄弟俩一起结伴游玩自是必不可少的项目。

兄弟俩先是游览了陈州城北的柳湖,柳湖周边有上万株柳树。陈州古称宛丘,水资源历来较为丰富,因此种植柳树就多。

在柳湖,兄弟俩都作了十一韵的七言长诗,在诗中也没有具体的事物所指,仅是兄弟俩的一些生活所感。

CC读书推荐阅读:超凡农民将军好凶猛类似小说大唐:从败家开始当地主全能后勤兵穿成傻子后,彻底放飞自我摄政王的田园小娇妻离石游记大明之最逍遥太子混在帝国当王爷逆天狂妃现代武器进大宋水浒,我在梁山开网吧!直播:跟着后辈开开眼通古今:带国家队下场营救大将军白泽府除妖记嬴政:东巡假死,皇帝换人了?铁蹄哀明计灭七国,屠遍天下,第一毒士亮剑:开局战俘营,我带和尚打鬼子寒门帝路:从采花大盗开始谍海孤雁捡只英灵做妹妹三国:摊牌了,我真不是鬼才奉孝南北朝:季汉钢铁王朝佛缘盛世耀明章汉末新玄德快进三国末日进化全球进化抗战之召唤千军水浒汉窝囊废因为他们缺个好哥哥亮剑:李云龙拿我的无人机打鬼子给大宋续命从穿越成赵构开始安平县男我梦西厢,牡丹长生民国神医:从诊治上海滩大佬开始大唐修仙:公主居然是我的小师妹神级进化百战百胜!只因我能提前模拟战争惜芳时世子世无双大宋北斗司绝色至尊:邪王,放肆疼!李辰安宁楚楚穿越小说大明之五好青年李辰安钟离若水醉枕江山毒妃重生之杀伐野性王爷很无赖:枕边王妃不承欢镜子通古今,我靠亿万物资养扶苏
CC读书搜藏榜:西辽崛起:封死欧洲中世纪水浒汉窝囊废因为他们缺个好哥哥超神全能兵王回到三国做强者贞观造盛世东晋:从谢道韫咏絮开始无敌赘婿:只想咸鱼的我被迫营业逍遥世子爷猛卒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李炎道魂最强特种兵之龙王小军阀神话三国:我的词条无限提升驻马太行侧大唐:从败家开始当地主三国:我是曹操外孙从勃兰登堡到神圣罗马帝国虚构三国系统:穿越,我用加特林反清复明帝国之鹰大唐:爱卿,您就出山吧!乱世边城一小兵烽火之烈焰兵锋新书开局盘点十大武将大明万户侯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历史:刷视频吐槽历朝历代汉末新玄德我怀疑师妹是修仙者白泽府除妖记大秦从抽卡系统开始白衣钟离传半缘修道半缘君(GL)最强狼兵血脉撒满世界倾世桃花之凤凰劫【完结】萌宝:咱家狐仙是情兽我都快成仙了,你说让我当太子?重生之大鄫皇子重生水浒我是西门庆穿越之农家医媳明末最强走私犯无限电影世界掠夺隋唐:开局杀隋文帝祭天东铎王朝女尊之倾城王女乱天下三国之太史子义萌后不乖,帝要掀桌塞音老仙闹大明
CC读书最新小说:穿越古代,艺术生的科举之路历史讲台:你想当皇帝吗?三国:结拜关张,开局灭黄巾一觉醒来我在龙椅上了开局:从揍朱元璋开始大宋网红苏眉山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秦末之霸王再世回到古代过日子唐刀陌刀草原铁骑,生化大军大秦:签到天下,霸临大秦大唐:公主逆天路大秦:开局直接坑害刘邦!清末崛起之第二次上帝之鞭极品皇太子之贞观永治黑魔法三国传水源王烽火燃情山河虹重生逆袭:智谋登峰大明朱由检,消费系统救国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长安浩劫之十日危情汉末三国之北疆幽冥重生50年代带着妹妹吃饱穿暖穿越古代卷入皇室梦回春秋当大王曹操天崩开局,遇到我,他无敌了秦始皇荡平六国开局地主梦,朝堂强拽成幕后主宰明末:懒汉的逆袭人生红楼里拿个童年动漫系统是什么鬼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祖龙蚌埠住,大秦皇子融合不良帅我不叫谢石头穿越大明朱雄英班超传奇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穿越大唐伴生游戏能具现穿越大明成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嫌我功高震主,我黄袍加身你哭啥?魂穿古代跟太子拜把子仙秦:从沙丘宫变开始成州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我教原始人搞建设乱世崛起:邵仕龙的平天下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我也穿越了君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