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听后,眼眶微微泛红,激动得语无伦次:“谢谢,谢谢你们!大恩大德,德川家康没齿难忘!”
萧贵随后大步走出声音洪亮如钟,对着身旁的传令兵高声下令:
“命令各部立刻上城防御皇军!动作要快,务必在皇军主力抵达前,完成城防部署!”传令兵得令,飞也似的跑开,迅速传达着营长的指令。
看着传令兵远去的背影,萧贵又转头看向身旁的杨清,神色中多了几分郑重:“杨大使,麻烦你跑一趟港口军舰。请咱们的两艘军舰提供火炮支援,我之前已经和两位舰长商量好了,此刻正是需要他们火力的时候。”
杨清毫不犹豫,立刻应道:“好,我这就去!”说完,转身便朝着港口方向疾步奔去。他深知军舰炮火支援的重要性,这将成为抵御皇军进攻的关键力量,脚下步伐愈发急促。
萧贵望着杨清离去的方向,心中默默盘算着接下来的战斗。他深知,皇军此次来势汹汹,大阪城面临的压力巨大,但他坚信,凭借革命军的英勇和智慧,以及与幕府军队的协同合作,定能坚守住这座城市。
回到营帐,萧贵再次仔细查看了大阪城的防御地图,不断思考着如何更好地利用地形和兵力,给皇军以迎头痛击。他在地图上标记出各个重点防御区域,规划着士兵的部署和火力配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与此同时,城墙上的革命军士兵们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他们迅速搬运着弹药、手摇式加特林等防御物资,加固着城防工事,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一些士兵熟练地调试着武器,检查着枪支弹药,确保在战斗中能够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港口处,杨清一路小跑来到军舰旁。他向守卫表明身份后,迅速登上军舰,找到了两位舰长。说明来意后,两位舰长立刻行动起来,指挥着船员们做好开炮准备。巨大的舰炮缓缓转动,瞄准了城外皇军可能出现的方向,炮手们严阵以待,只等一声令下。
在浓重的阴霾之下,大阪城被压抑的气氛所笼罩,一场残酷的战争即将拉开帷幕。城外,伴弟麻吕调来了大军六万,这些士兵们身着统一的军装,如黑色的潮水般迅速集结。他们的脚步声整齐而沉重,武器在日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光,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血雨腥风。
大阪城头上,德川家康紧紧攥着城垛,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望着那密密麻麻、望不到尽头的皇军,只觉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上脊背,不由自主地抬手擦了擦额头上不断冒出的冷汗,喃喃道:
“这可如何是好……”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眼神中满是惊惶与无助,眼前的局势如同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此时,萧贵阔步走来,他身姿挺拔,神情镇定自若,丝毫没有被眼前的严峻形势所影响。他走到德川家康身旁,目光坚定地看向城外,声音沉稳有力:
“将军莫慌,我军早已做好充分准备。城头上,我们安排了二十架手摇式加特林,这种武器射速极快,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密集的火力网,让敌人难以近身;还有20门75毫米步兵炮,威力巨大,足以对敌军的大规模冲锋造成重创。另外,军港上的两艘军舰也已待命,舰上的火炮随时可以支援,从侧方对皇军进行打击。如此严密的火力部署,守住城墙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萧贵一边说着,一边伸手指向城墙上的各个防御工事和武器部署点,详细地向德川家康解释着每一处的作用和优势。他的话语如同镇定剂,让德川家康原本慌乱的心稍稍安定了一些。
然而,德川家康心中仍有隐忧,他皱着眉头,犹豫了一下说道:“话虽如此,但皇军人多势众,若是他们不顾一切地强攻,我们……”他没有把话说完,但担忧之情溢于言表。
萧贵微微一笑,拍了拍德川家康的肩膀,语气轻松却又充满自信:“将军不必过于忧虑,就算真的到了万分危急的时刻,打不过咱们还可以撤嘛。我们早已经规划好了撤退路线,一旦形势不利,定能确保大家安全撤离。不过,依我看,凭借我们的火力和兄弟们的顽强斗志,皇军想要攻下大阪城,绝非易事。”
听到萧贵这番话,德川家康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了一些,长舒了一口气,脸上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有萧将军在此,我便安心多了。全靠贵军相助,幕府才有了这一线生机。”
萧贵点了点头,目光再次望向城外集结的皇军,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绝:
“将军放心,既然我们来了,就一定会全力以赴”说完,他转身大步走向城墙上的指挥位置,开始有条不紊地指挥士兵们进行最后的战前准备。
城墙上,士兵们严阵以待,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他们有的在检查武器,确保每一把枪、每一门炮都能正常使用;有的在搬运弹药,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储备充足的物资;还有的在互相鼓励,传递着勇气和力量。
整个大阪城,在紧张的氛围中,却又充满了一种众志成城、共御外敌的决心。而城外,伴弟麻吕的大军已经集结完毕,一场激烈的攻防战,一触即发 。
大阪港口海浪拍打着堤岸,发出沉闷的声响。两艘周级战舰——保定号和昌平号,宛如钢铁巨兽,稳稳地停靠在港湾之中,舰身上的钢铁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冷峻的光芒,彰显着不容侵犯的威严。
保定号的指挥舱内,气氛紧张而严肃。参谋长张宗脚步匆匆,手中紧紧握着侦查兵刚刚送来的侦查报告,快步走向舰长。
“两位舰长,皇军火炮坐标报告来了!”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急切,同时也夹杂着一丝即将投入战斗的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