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去书院报名仅有两天时,林然被召进了六部衙门里。
因着心中有所准备,林然在同负责此事的几位大人见面时,表现的很是沉着冷静。
几人自从得知此子连考两次案首,再见到林然本人时,心下不免有些微妙!
如此年轻,又颇有才学,想来只要后面稳扎稳打,他日必然成就不低。
抱着这种想法,林然在跟几位大人详谈时,便觉一众大人多是和蔼可亲。
至于自己写得策论题,林然又跟众大人详说一遍。
要想从域外搞来马匹,除了发动战争外,最好的方法便是贸易。
大楚跟周边小国关系并不融洽,甚至可以说得上恶劣,朝廷之所以要扩军,也是防着周边小国。
从去年开始,镇守边关的钟将军,便给圣上发来密报。
据军中探子查探,与大楚紧邻的大月氏,乌恒,纳西三国,准备结盟。
楚孝帝是位很有军事才能的帝王,自打看过边防密报,便决定防患于未然,要对边关进行扩军。
可大楚境内马场太少,短时间内凑不出来太多马匹,没想到这事最后还是让一学子解决了。
“刘大人,探子还需从边关军中挑选,以免露出马脚。”
林然的想法是,既然不能硬抢,那便打贸易战。
正经的互市往来显然已经不可取,那只能暗度陈仓!
计策很简单,只要户部暗地里找到那些往来域外的商贾,让他们组成零散的商队,去域外跟那些村民偷偷做买卖。
用咱们的布料茶叶,瓷器,换他们的马匹。
也不要商贾进入都城,只需找偏僻之地的域外百姓即可。
以这种化整为零的方法,慢慢在百姓中渗透。
只要不是大规模的贸易往来,其实这种灰色商人,一直都存在。
至于兵部的作用,便是让探子跟随商队,慢慢渗透到商队里。
甚至后期逐步代替这些商贾,由朝廷人马自己来全权接管这事。
这样做得好处便是,一方面保护了商贾,另一方面朝廷也能更好的掌握敌对势力的消息。
到后面,这些探子完全可以慢慢取代村民,更进一步的蛰伏在敌军后方。
这其中要怎么安排实施操作,便是朝廷的事儿了。
林然从衙门里回来不久,家里便又接待了一位贵客。
这会儿众人跪在狭小的院子里,正聆听圣旨。
因着这事还要进行保密,皇上对林然的奖赏,也只能私下进行。
“林秀才,接旨吧。”
“劳烦公公亲自跑一趟,您辛苦了。”
林然说着话,将一荷包塞了全公公手中。
多亏这大太监自报家门,林然才知,今儿来宣读圣旨的,竟然是皇上身边服侍之人。
全公公知晓林然入了圣上心里,只笑着接了荷包。
“秀才公,圣上这奖赏你的,可都紧着你用得着的,你可莫要辜负了皇恩呐。”
“小生定当努力读书,将来有一日能替圣上分忧。”
楚孝帝奖赏臣子,多是投其所好。
到了林然这,想着学子们需要的,无非是书本跟笔墨最实在。
当然,还有金银,土地这些。
因此林然得了五百两银锭,二本文学孤本,跟上好的两方砚台。
全公公如今院里瞧着,这林家现下最缺的,想来该是院子才对。
瞧这住地,真真是小的可怜,院子站了这么几个人,就将这地塞满了。
若是林家下次再得皇恩,自己得替圣上想着些,该是送个院子才好。
林然一路将全顺送至胡同口,才转身回了家里。
待关上门,一家人自是开心的不行。
于素娥前两日才听夫君提到这事儿,这会儿亲自捧着圣旨,还感觉有些不真实。
自己夫君实在太争气了,竟然得了皇上赏赐。
“素娥,这事就先别跟家里说了,以免走漏风声。”
于素娥对于娘家,从心底还有些依赖,就看从前那些事便知。
因此林然才多嘴叮嘱一声。
这事儿于素娥也知轻重,自然要听相公的话。
自己最近也是忙得很,知道相公要去应天书院读书,于素娥从前几日,便带着翠儿去街上铺子里买了好些布料来。
这几天都在屋里给相公裁剪新衣。
虽说自家没什么家底,但在外面,于素娥不想相公被人轻易看低了去。
眼下做好的长衫,全都是使了那好料子。
林然接完圣旨也没在家闲着,又带着顺子匆匆去了曾家酒楼。
前几日发的绿豆芽,到了今儿,该是能收获了。
主仆二人来到酒楼时,曾父正好要派人去接林然。
大家在门口碰上,便一起上了二楼雅间。
还是之前那间房,曾父不敢随意挪动簸萁,索性单独空出这间房,用来发豆芽。
林然净手后,小心拿下菜板,又慢慢将盖于豆芽上的麻布一层层揭开。
曾父这会儿也是屏住呼吸,等着林然揭晓成果。
说实在的,自己近几天,伺候这豆芽跟祖宗一样,生怕失败了。
每日里淋水,压菜板都小心翼翼。
现在看到林然将麻布揭开后,曾父脑袋忍不住又往前探了探。
“成了!”
曾父的豆芽发的很成功,这会儿簸萁筐里,密密麻麻挤满了绿豆芽。
每根豆芽之间,几乎快没了缝隙,一根根豆芽戴着小帽子,挤挤挨挨的在一起,像等待检阅的士兵。
“这就成了?”
曾父拿手从簸萁筐里捏住一颗豆芽,果然,这豆子的根茎很长,且豆子头也似是要发芽。
“伯父,这豆芽不能见光,若是有风或者光,现在黄色的豆芽,就会发绿。”
“不过我们也不用这豆芽头。”
为了保密,林然决定将豆芽两头都去掉,只余中间这一截。
酒楼里只要保密工作做得好,食客们在吃的时候,根本看不出这是什么。
这方法,也是林然前世在一高档餐厅用餐时见到的。
在前世,餐饮竞争激烈,为了突出创新,那些餐厅绞尽了脑汁的钻研新菜式。
但能吃的食材,往往就是那些。除了在味道上下功夫,外观上更是要与众不同。
因此,为了让价格便宜的绿豆芽身价翻倍,餐厅便想出了这种方法。
还给其取了个高大上的名字,银牙菜!
这菜刚推出那阵儿,有些人确实不知道是什么,等后面知道是绿豆芽时,为此还在互联网上火过一阵儿。
有不少网红跟有钱人纷纷去餐厅打卡尝试,想要看看去掉豆芽头的绿豆芽,到底味道怎么个事儿。
为此很多人跑去那些网红的评论区下吐槽。
后面还引申出来,这种菜只卖给“沪上人”这说法。
眼见快要晚饭时间,有了这绿豆芽,林然顺势去酒楼后厨将这菜做了出来。
两人像之前试菜一样,在雅间里大快朵颐。
“贤侄,没想到你不仅书读得好,厨下也是一把好手啊。”
曾父没想到,林然还会做饭,且味道还不差。
“我家情况伯父也知晓,我那会要是不学着下厨,岂不是要饿死。”
有原主爹娘早逝这事,林然会厨艺,倒也说得过去。
从酒楼回来,林然明日便要去应天书院报到,今日可是要早早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