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木炭危机
新婚第二日,苏木带着郁竹宝回门,尊重当地的礼仪。
郁昌设宴招待了苏木,只是简单的家宴,郁昌很是高兴。这些日子,今日他是难得的开心。郁昌喝得很开心,不多时,便有些微醺了,一喝多,郁昌就开始控制不住话匣子了,开始没大没小。
这要是在别的国家,对帝王稍微有点冒犯,那可都是大罪。好在苏木并不介意,他身上的帝王气,并不浓厚,他也知道郁昌只是高兴喝多了,更何况郁竹宝还在身边。
“陛下,我和你说,这些天来,我今天是真的高兴,竹宝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夫婿,这些年来,我都把竹宝当宝贝,舍不得她受一点委屈,自从她娘去世后,我都未敢续弦。论天下才俊,陛下是一等一的,交给陛下我很放心。”
“竹宝也很优秀,您把她培养得很好,我是捡到宝了。”
……
胡言乱语半日,郁昌终于不胜酒力,醉倒了。
出了郁昌府邸,苏木牵着郁竹宝一起街上逛逛,自从得知郁竹宝自小没了娘,和他是这般相似,对她心生温柔。买了很多小玩意给她,在苏木眼里,郁竹宝还是个小孩子。
这时,街上突然出现骚乱。
“快点,梁家出炭了。”
很多人朝一个地方而去,苏木看了一眼郁竹宝,两人心领神会,也跟着过去。
原来这些人是为了买炭。
苏木挤入人群,只见一木板上写着:松枝炭每千斤五两银子。
“这也太贵了,松枝炭都要五两,今年恐怕连炭都用不起了。”有人抱怨道。
“就是啊,去年三两三,我都觉得贵,今年更加贵,真是该死啊。”有人附和。
抱怨的人很多,真正买的人很少,店家也不急,根本不降价,仿佛根本不愁卖。苏木不知道炭价走势,但是那么多人说炭价贵,那肯定是贵了。
这不是一个小问题,炭是百姓过冬的重要物资,如果过一个冬天,就让百姓返贫,那怎么行。
苏木出了人群,拉着郁竹宝的手,往工部去。
工部。
吕南也正在看着下面报上来的折子,也是头大,今年木炭的价格又创了新高。百姓们开始出现怨言了。
忽然,他看见苏木进来,连忙起身迎接。
“吕尚书,外面木炭的事情,可有知晓。”苏木单刀直入。
“嗯,知晓。”
“可有对策,百姓抱怨炭价太高了。”
“未有,这几年,炭价一直再涨,往年还可以从南州买一些缓解,今年南州不再向我们出售木炭了。源州木材少,炭价上涨扼制不住。这些年,煤炭都用于炼铁了,煤炭价格更高,只有少数富裕人家用得起。”吕南也是为难。
木材一直都是源州困惑的问题,平时日常消耗维持都捉襟见肘,现在马上冬季了,对柴火的需求增加,木材的问题马上就显现出来了。往年可以从南州运些木材,问题没那么突出,现在三国联盟似乎开始针对源州了。
苏木也是头大,这是一个大问题。东武大陆木材大国就是魁州、青州和南州,现在唯一能买到木材的估计就是青州了,可是南云州肯定不允许青州的木材过境。
怎么办?哎,处处受制于人,这种感觉真的很糟糕。
“天都山不是有大片山脉吗?为什么不去那里砍伐?”苏木突然问道。
“陛下有所不知,这天都山是属于皇家的财产,也是源州的龙脉所在,是禁止砍伐的。”吕南说道。
“没有什么所谓的龙脉,百姓马上都过不下去了,还在乎什么龙脉,告知木务司,做出砍伐计划,指导百姓到天都山砍柴。”苏木说道。
“是,陛下。”
“还有,多派人寻找煤矿,这煤炭是个好东西。还有向百姓多多宣传砖石建房,减少木材的使用。”
苏木真是发愁,要操心的东西太多了。苏木知道,天都山的木材也只是能解决一时的问题,或许十年,二十年,往后呢?源州可不像魁州、青州和南州那样,山脉众多,使用得当,永远都用不完。
源州,不能再这样无节制的砍伐木材了,要想想办法。
苏木一脸郁闷的回到家,郁竹宝看着也是心疼,她也没什么好办法。她想帮忙,可是也帮不上,没有木材,就是没有木材。
看来,明天要上下朝了,看看大臣们有什么办法。苏木本来不想过多干预南疆的事情,让大臣们自己发挥就行,但这次不行,问题有点严重,民生出现了大问题,必须要重视。
吃饭的时候,苏木也是心不在焉。
杨芊芊看着奇怪,一问才知道事情原委。杨芊芊对政事不是很了解,她没这方面的烦恼。
“没木材就种呗。”杨芊芊随口说道。
第二日,苏木一大早,就带着护卫,骑马去了天启城外。看着城外尽是良田,远处一些土山,早已经光秃秃的了,就连杂草都被割干净了。苏木无奈的摇了摇头。
回到天启城,苏木径直去了木务司。
木务司都司正是那范文正,范令的小儿子,入仕三年矣。
“范文正,你可知整个南疆有荒山多少?”
“启禀陛下,从未统计过,不知有多少。”范文正充满疑问,为什么陛下有此一问。
“这样,你联合户部,统计出南疆的荒山数量。不用给我,记录在案即可。”
“是。陛下。”
“范文正,有没有信心,把木炭的事情解决掉。”苏木问道。
“可以,近几年,市场上的炭总量,我都有记载的。有了天都山,今年炭价应该会回落。”范文正说道。
苏木一听,点了点头,能解决问题的官员,都是好官员。
出了木务司,苏木径直去了内阁。
内阁大臣们见了苏木,也是有些奇怪,平时,陛下都不来的。
“今日来见几位大臣,也是有急事。就是我发现,今年炭价上涨了很多,已经超出了百姓的承受能力,必须尽快解决。”
“陛下,此事范文正已经和我们说过了,说陛下同意去天都山砍伐木材,有了天都山,应付个十几二十年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了。”
“嗯,我是同意了,但天都山也不是长久之计,我们还要想办法,永久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我们因为木材受制于别国,终究不是办法。”
“陛下有什么良策,不妨说出来。”范令说道,他也知道天都山不是长久之计,可是他确实也是没办法。
“我是有一个不成熟的办法,不知道有多少用,但可以先做着看。”
“哦,陛下请说。”
“我今日去了城外,看见城外的一些荒山,都是光秃秃的,寸草不生。这些荒山是隶属于谁的?”
“现在源州是土地国有,只有土地是按人丁给予的。所以荒山应该是国有的。”范令说道。
“很好,这样吧。我们要把这些荒山全部种上树。现在开始,每年三月,所有源州登记在户的家庭,都必须出一个人到荒山上去种树一天,不少于十棵,否则出银十两。树苗的培育由工部联合司种共同协作。种树由户部负责,木务司管理树木的成活,种下树木的荒山,十年内不得砍伐。”
大臣们一想,每年一天种树,并无不妥,也就点头同意了。
“同时,从现在开始,源州境内,所有砍伐大树三棵以上均需报备木务司,砍树烧炭亦如此,日常烧火不用管。工部还有多推广砖石建房,减少对木材的砍伐。”
苏木,不知道这样能有多大的作用,但总归是有用的,十年是个很长的时期,到时候谁也说不定会发生什么事情。他甚至幻想,到时能打下魁州,就有用不完的木材了。
了了一桩事,苏木总算是轻松一点了。关于民生的事,总是很麻烦,处理不好,就会危及国本,现在源州刚新立,百废待兴,很多的东西都是第一次创新尝试,是对是错还不知道,好在官员们都充满热情,愿意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