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里,梅伯、林双双和几位老师正在讨论教学大纲。白板上已经写满了课程安排:
基础阶段(一个月):
发声练习:每日清晨
台词训练:重点突出咬字和语气
形体课:请京剧团老李执教
表演基础:梅伯亲自授课
提高阶段(一个月):
剧本赏析:徐怀民主讲
角色创造:深入理解人物
即兴表演:培养临场应变
声乐培训:结合影片主题曲
实践阶段(一个月):
参与新项目排练
舞台实战演练
镜头表演技巧
结业汇报演出
“我建议在基础阶段增加一门课。”京剧团的老李说道,“眼神训练,这很重要,尤其是在特写镜头中,那眼神得能传递出戏里的情感。”
梅伯赞同地点着头:“确实。现在的年轻人不懂得如何用眼睛去表演,全靠面部表情硬撑。”
“说到眼神,我倒是想起了一个人。”老裁缝慢悠悠地走了进来,他手里拿着一把老旧的剪刀,瞥了一眼在场的众人,缓缓开口:“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李秋芸那场《春闺梦》?全靠一双眼睛就演活了思妇的心境。”
这番话引起了陈映的注意。老裁缝难得主动提起李秋芸,而且专门挑这个时候来,显然是话里有话。
“周师傅,您是不是也想给我们出出主意?”她试探着问。
“我就是想说,除了表演课,是不是该加点艺术修养的内容?”老裁缝看了眼陈映,“比如说,传统戏曲、诗词歌赋这些。当年在南洋,演员们可是要必修这些课程的。”
梅伯闻言眼前一亮:“对,周师傅说得对!这些确实很重要。演员不能只会演戏,还得有文化底蕴。这样,他们的表演才能更加有深度。”
林双双赶紧拿出课程表,在上面添加了一节艺术修养课:“那就这么定了,每周五下午安排一节艺术修养课。”
“我来教这门课吧。”老裁缝见状主动请缨,“正好,我还收藏着些老照片和剧本,可以给学生们看看。”
陈映注意到老人说这话时意味深长地看了自己一眼,显然这些“教材”不简单。
“还有一点。”徐怀民不知何时也走了进来,他环顾四周,说道:“表演不只是技巧,更重要的是对生活的理解。所以,我建议让学生们多出去体验生活。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角色,更好地诠释角色。”
“说得对。“陈映赶紧记下,”可以安排学生去不同场合观察生活,比如茶馆、码头、工厂……”
“码头?”老裁缝突然插话,“那倒是个好去处。可以看看那些来来往往的人,各种人生百态都在那里。”
陈映心中一动,这已经是老裁缝第二次暗示码头了。
“就这么定了。”她顺势说道,“每周安排一次生活体验课。第一站就去码头……”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将教学大纲完善起来。陈映看着写满了内容的白板,心里却在思索:老裁缝今天的表现太反常了,他到底想暗示什么?
“培训班的事准备得怎么样了?”黎世昌在晚饭时问道。
“已经定下了第一批学员,十个人。”陈映回答,“下周一就开课。”
黎明月坐在一旁,神情难掩期待。这些天她一直在为培训做准备,连《旧梦如歌》的剧本都带着看得少了。
“听说圈里有不少议论?”黎世昌继续问。
“江维德那边自然不满。”陈映不以为意,“不过倒是有些意外收获。程导说很支持这个想法,还推荐了两个年轻演员来报名。”
黎世昌点点头:“程砚之的眼光向来不错。对了,培训班的事……”
话未说完,林伯匆匆进来:“老爷,陈总监,外面来了不少人。说是想报名参加培训班。”
“这个时候?”陈映看了眼钟,已经快晚上九点了。
来到前厅,只见十几个年轻人正在焦急地等待。为首的一个女孩怯生生地说:“我们是从南京来的。听说陈总监要办培训班,特意赶过来……”
陈映打量着这群年轻人。他们大多二十出头,虽然衣着朴素,但眼神里都透着一股坚定。
“你们是……”
“我们是南京话剧团的。”那个女孩说道,“听张明川说这边要办培训班,就想来试试。我们知道报名已经截止了,但还是想来碰碰运气。”
原来是张明川介绍来的。陈映记得这个张明川,是第一批录取的学员之一,在话剧团很有名气。
“都带简历了吗?”
“带了带了!”十几个人手忙脚乱地掏出材料。
就在这时,梅伯也闻讯赶来。看着这群满怀期待的年轻人,她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难得,现在还有这么多愿意踏踏实实学戏的年轻人。”
林双双翻看着他们的简历:“有几个底子很不错,在话剧团都是主力演员。”
陈映思索片刻:“这样吧,明天上午来试戏。虽然第一期名额已满,但可以把优秀的人选记录下来,等第二期开班时优先考虑。”
“太好了!”年轻人们喜出望外。
“不过……”陈映话锋一转,“你们要有思想准备。这个培训很辛苦,要从最基础的开始练起。”
“我们不怕苦!”一个小伙子说道,“现在外面那些速成班,三个月就说能让你当主角,我们都不信。要真想学好戏,就得从头学起。”
这番话让梅伯连连点头:“说得好!陈总监,要不要破例再收几个?反正教室还有空位。”
就在此时,门外又传来一阵骚动。又来了几个年轻人,说是从杭州赶来的。他们听说培训班不走关系、不看背景,专门培养真正有实力的演员,所以特意前来报名。
陈映和梅伯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欣慰。或许,这才是他们想要的结果——吸引真正热爱表演、愿意踏实学习的年轻人。
“好吧。”陈映做出决定,“第一期可以扩招到十五个人。明天上午九点,所有人都来试戏。”
等送走这群兴高采烈的年轻人,黎世昌走了过来:“看来,你这个培训班真的找对了方向。”
陈映点点头。江维德他们的反对反而起了反效果,让更多真心想学戏的人关注到了这个培训班。
而且,她隐约觉得,这些来自各地的年轻人,或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就像老裁缝说的,艺术无国界,人心都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