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太阳高悬在天空中,阳光洒落在乡间小道上。
王媒婆脚步匆匆地又一次来到了大屯子这边,直奔季家而去。
她一路小跑着进了院子,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迫不及待地向季家人传话。
“婉婉娘,我可算来了!我们这边仔细研究过了,这个月十七可是个顶好的日子呀!”
王媒婆一边说着,一边接过季婉递过来的一杯红糖水,轻轻抿了一口,然后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接着说道,“顾家那边想着就在这一天过来下聘礼呢,你们家觉得怎么样?合适不?”
说完,王媒婆放下杯子,顺手抹了一把嘴角残留的糖水痕迹,笑盈盈地看着季婉母女。
这时,坐在一旁的季保山听到了王媒婆的话,他连忙站起身来,走进屋里去翻找自家那本已经有些破旧的老黄历。
只见他低着头认真地查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日期和注释。
过了好一会儿,季保山终于抬起头来,脸上露出欣喜的神色,对王媒婆说道:“哎呀,婶子,你说得没错!这十七号确实是个好日子呢!按照这老黄历上说,这天可是大利月,妥妥的黄道吉日啊!”
如今这个年代,虽说人们不像过去那样凡事都特别讲究,但家家户户还是备有一本老黄历。
不管是遇上大事小事、婚嫁丧葬之类的重要场合,大家都会习惯性地翻翻黄历,选一个吉利的日子图个安心。
既然双方都认为十七号是个良辰吉日,王媒婆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总算是落了地。
她拍了拍手,高兴地说道:“那行嘞,婉婉娘,那就这么定啦!就让顾家十七号那天登门下聘吧!”
“行了婶子,十七那天我们家里等着!咱们这边也没啥别的特殊要求和说法,等到下完聘之后,让两个孩子再挑个好日子去把结婚证领了就行。到时候咱们这边摆酒席庆祝,婶子你记得来捧场喝个喜酒。”
赵菊花一锤定音,顺便邀请王媒婆来吃酒。
王媒婆听后更是笑出了豁豁牙,要知道季家叫她吃酒她也是有红包拿的,不仅如此,吃完酒后还有谢媒礼可以拿。
一般女方家顶多给个谢媒礼就算了,这季家这么讲究,她老婆子也不是没有眼色的人。
只见她悄悄的朝赵菊花比划着:“顾家准备出这个数当聘礼,到时候你们心里有个准备,好看给婉婉这边再陪嫁点啥。”
随着她的话,她右手比了一个二。
赵菊花和季保山看到了都惊讶起来,这数目可真不少了。
他们村年初会计家闺女出嫁,男方给了八十八的彩礼就够村里人念叨许久了。这顾平给二百,那真得不少。
赵菊花又想到之前顾平给季婉邮寄的那一百块钱,加上手表衣服布料还有吃的乱七八糟,这都快五百块钱了!
想到这里,赵菊花连忙握住王媒婆的手说:“婶子,咱家没啥要求,让顾家那边不用破费。以后俩娃过得好比啥都强!”
季保山在旁边也点头称是,季婉虽然没说话,但是那表情很明显也是赞同的。
王媒婆看到季家这家人的态度,也是感叹顾家攀了一门好亲事。
“你们放心,顾家心里有数。咱婉婉这么水灵的闺女,给多少也是应该的。你们啊,就等着顾家来下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