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卫明毫不犹豫地说道:“斩首的几百颗脑袋,随便你用,凌某绝不过问。”他知道此时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只要能化解眼前的危机,付出这些代价是值得的。
郑集满意地点点头:“用上三百颗首级向陛下报功,如此大胜,就是谁想阻拦消息都没用。剩下的脑袋可以用来打通关节,毕竟天津卫那些军官,哪个不是做梦都想得到一个鞑子首级,好立下军功啊。”
凌卫明脑子一转,想到传递消息还是水路比较快,于是急忙命孙永准备水上摩托艇,要以最快的速度将传信人带到天津。
郑集则坐在堂前,拿起毛笔,一挥而就。只见他刷刷几笔,就写好了三封信。一封是给天津卫的内弟,让其想办法转逞宫中。
“金州卫百户臣凌卫明稽首顿首,谨奏陛下:
臣,沈阳人也。少时金兵之乱,阖家惨死于豺狼之祸。幸为锦衣卫上官拔擢,充任密探,专事金人谍报。后以战功,蒙毛文龙总兵擢为百户,戍守红嘴堡,以御金兵。
未几,金州卫指挥使刘荣乱,掠城虐民,且与降将李永芳勾结,谋降金人。臣身负国仇家恨,誓不从逆,为叛军所攻,赖士卒效命,幸得脱。
继而遇金兵镶蓝旗先锋营,臣集百姓,奋与敌战。幸赖陛下洪福,袁、毛二帅指画,将士用命,毙金兵牛录章京二人,斩首三百。金人惧关宁、江东军断其后,仓皇遁去。
金人间谍多矣,臣恐军情壅滞,故以密道奏闻,乞陛下恕罪。金人狼子野心,今虽败,必复来。
且金州卫遭刘荣蹂躏,凋敝不堪,民饿死者众,军士重伤不治者日增。
幸得指挥佥事郑集襄助,得免大乱。臣以百户之职,难服众人。奏请陛下赐钱粮、遣官吏,锦州百姓翘首盼之,如旱苗望甘霖。
臣不胜惶悚,谨奏。”
凌卫明看后大喜过望,夸奖道:“我还以为郑大人是个武官,不懂这些朝廷公文,没想到写得这么情真意切,我要是皇帝,二话不说就带着银子来支援了!”
郑集大惊:“大人慎言!”
凌卫明笑道:“都是自己人,不必这么谨小慎微。我为朝廷打了这么大的仗,说两句怎么了?”
郑集一脸严肃道:“大人还是多多注意,这种亵渎陛下的话还是不说为好!”
凌卫明没办法,只好答应下来:“好好好,我再说混账话,郑大人就给我一脚如何?”
郑集这才说道:“大人心存敬畏之心就足够了。”
凌卫明快速变了笑脸道:“那郑夫子,眼下金州卫还有几个地方对我不够尊敬,看到汉阳军还敢反抗,是不是劳驾您想想办法啊?”
郑集神色恭敬,稳步走下堂来,向着凌卫明深深行礼,口中朗声道:“大人,此乃属下分内之事,不敢邀功。
属下这便立刻安排手下之人,以金州卫代指挥使的名义向那些心存异念者下达命令,令他们放下武器,不得再有丝毫违抗。”
凌卫明与孙永等众人相视一笑,那笑容中满是欣慰与得意,他们都明白,郑集这一表态,便是彻底降了自己一方了。
事不宜迟,众人旋即展开行动,开始马不停蹄地招兵买马。
他们广发告示,吸引四方有志之士前来投军。同时,积极赈济灾民,在各处设立粥棚,为那些饱受战乱之苦、食不果腹的百姓送去救命的粮食。
并且重整防线,搬运巨石、加固城墙,安排士兵日夜巡逻,严阵以待,以防金人趁机入侵。
却说在天津卫,这里本就繁华热闹,消息传播极快。郑集的内弟不知从何处弄来了大批鞑子首级,竟堂而皇之地携带至本地最大的青楼,在那里开起了拍卖会。
那场面,真可谓是惊世骇俗。他每日都要拍卖十几个首级,说是秘密行事,可如此兴师动众,早就闹得整个天津卫人尽皆知,街头巷尾都在议论纷纷。
当地锦衣卫的密探个个都是训练有素,他们很快就将这一情报打探得清清楚楚,不敢有丝毫耽搁,迅速上报京城。
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得知消息后,当机立断,立刻命人前往青楼查封。
只见一群锦衣卫如狼似虎般冲入青楼,将所存留的首级全部查封,然后小心翼翼地运往京城,不敢有丝毫差池。
而那郑集内弟,也在混乱中被一并抓获,被五花大绑地押解到了诏狱之中。
骆思恭心中暗自盘算,本想着能趁此机会好好拷打此人一番,说不定能从他口中牵连出一批边关大将,若是能有所收获,再上报陛下,这可就是大功一件啊。
可他万万没想到,锦衣卫的一举一动早就被东厂派来的人全盘监督。这等大事,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就传到了崇祯的贴身太监王承恩的耳朵里。
王承恩很快就查清了此案的来龙去脉。之后,他亲自接见郑集内弟,一番询问之后,这才从京中老宅里的一位老仆手里,找出了那封至关重要的信。
“捷报啊!捷报!”王承恩一路小跑着,额头上满是汗珠,他的手里紧紧攥着那封已经有些皱巴巴的信,脚步不停地跑向崇祯的书房,那急切的模样仿佛身后有什么在追赶一般。
崇祯此时正在书房之中,与兵部尚书王冾、大学士温体仁、孙承宗等人商议陕西民乱一事,众人各执一词,气氛紧张。
王冾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向崇祯奏道:“陛下,陕北的情况实在是糟糕啊!久旱不雨,那片土地上的草木都已经枯焦,百姓们苦不堪言。
许多乡民为了活命,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逃难。一路上饿殍载道,惨不忍睹。如今,贼首王二的势力不断扩大,至今已经聚集了五千之众啊!
而且,陕北的高迎祥在安塞拥兵自重,王左挂、飞山虎、大红狼在宜川也是蠢蠢欲动,王虎、黑煞神在洛川举旗,王和尚在延川闹事,王大梁在汉中南部也不安分,王嘉胤在甘肃庆阳插旗,周大旺在武都也拉起了队伍。
兵部调派官军前去围剿,可如今却苦于粮饷匮乏,在围剿过程中,已经出现了大量官兵因为缺粮少饷而倒戈相向的事情了。
还请陛下将增派的辽饷拨出一部分来,以解燃眉之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