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天,张仲景仙师正悠闲地在家品茶读医书呢,突然,门外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一位满脸焦急的家属就闯了进来,气喘吁吁地说:“仙师啊,您快去看看吧,我家那口子烧得跟火炉似的,烦躁得不行,眼看人都要烧熟了!”仙师一听,二话不说,收拾起药箱,第二天一早就直奔病人家中。
到了病人家,你猜怎么着?那病人啊,居然背对着墙躺着,一动不动,跟个壁画似的。仙师心里头一乐,暗道:“嘿,这热劲儿怕是已经撤退了!”但作为一名严谨的医者,他还得再确认确认。于是,他假装一本正经地摸了摸脉,嘴里还念叨着:“哎呀,这脉象嘛,还有待观察啊,不过嘛,看起来是好了大半截了。”
可咱们这位病人呢,听到仙师来了,愣是一点儿反应没有,既不翻身也不打招呼,就像是睡着了,哦不对,是“装睡”了。仙师心里明镜似的,这里头有猫腻啊!于是,他故意提高音量,清了清嗓子,说:“哎呀,这病啊,看来不轻啊,得好好瞧瞧。”说着,就开始观察起病人的小动作来。
只见病人呢,虽然还是背对着墙,但眼睛却在偷偷瞄着仙师,那眼神儿,就像是偷吃被抓现行的小猫,闪闪烁烁的。更逗的是,仙师每问一句,他就嗯嗯啊啊地回答三句,但每句话都像是被口水噎住了一样,断断续续的,那叫一个“三言三止”。仙师一看这情形,心里顿时有了数,暗笑:“这家伙,八成是在诈病呢!”
为了进一步验证自己的判断,仙师又伸出手去,假装认真地号起脉来。这一号脉啊,学问可大了去了,咱们这位仙师,那可是通过脉象就能读出人生百态的高手。他一边号脉,一边心里盘算着:“脉象平稳,有力,哪里像是个重病号?分明就是在装蒜嘛!”
这时候,病人可能觉得自己演技还挺到位,不自觉地咽了口唾沫,想显得更虚弱一些。结果,这一咽,正好被仙师逮个正着,心里头那个乐啊,简直是找到了戳穿谎言的最佳证据。
于是,仙师故作深沉地咳嗽了两声,然后慢悠悠地说:“哎呀,这病啊,可大可小,不过嘛,看你这脉象,倒像是没什么大碍。不过呢,为了保险起见,我还是得给你开一剂猛药,什么吐下药啊,得让你好好‘吐故纳新’一番。还有啊,针灸也得来上几十上百针,保证你从头到脚,每个穴位都疏通一遍,这病啊,才能彻底好利索!”
这话一出,病人吓得差点儿没从床上蹦起来,心想:“妈呀,这玩笑可开大了,本想装病偷个懒,这下可好,差点儿把自己整成筛子了!”赶紧翻身坐起,一脸尴尬又不失礼貌地笑道:“嘿嘿,仙师,您真是神人啊,我这点小伎俩在您面前根本不够看啊!其实吧,我就是这两天累着了,想多休息休息,没想到让您这么大费周章,真是罪过罪过!”
仙师见状,也是哭笑不得,摇摇头说:“你啊,也算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记住,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可别拿健康开玩笑。行了,既然没事,我就先回了,以后有啥真病假痛的,再来找我吧!”
话说有一天,张仲景仙师的医馆里,来了一个满脸疑惑的小弟子,他挠着头,一脸困惑地问:“师父啊,我听闻脉象里还有‘灾怪’这一说,这到底是个啥玩意儿呢?”
张仲景仙师一听,嘿,这小子今天算是问对人了。他捋了捋下巴的长须,笑眯眯地说:“这事儿啊,说来话长,但既然你求知欲这么旺盛,为师就给你讲讲吧。来,先给为师泡壶好茶,咱们边喝边聊。”
小弟子一听,立刻屁颠屁颠地去泡茶了。茶泡好后,师徒俩就坐在医馆里,开始了这场关于“灾怪”脉的讲解。
张仲景仙师清了清嗓子,开始娓娓道来:“话说啊,有这么一个病人,他来找我看病。我一搭脉,嘿,这脉象典型的太阳病嘛,就是那种风寒感冒的脉象。然后呢,我就根据他的脉象和症状,给他开了个方子,熬了碗汤药。结果,你猜怎么着?”
小弟子一听,眼睛瞪得圆圆的,迫不及待地追问:“怎么着?怎么着?”
张仲景仙师故意卖了个关子,喝了口茶,才慢悠悠地说:“这病人啊,喝完汤药没多久,就像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似的,开始大吐特吐,还拉肚子,肚子疼得直打滚。我当时就愣住了,心想:‘这啥情况?我前面看过的太阳病,可没这症状啊!’”
小弟子一听,也愣住了,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鸡蛋:“这……这也太奇怪了吧?”
张仲景仙师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是啊,我当时也觉得奇怪,心想这脉象和症状怎么突然变异了呢?这不就是传说中的‘灾怪’脉嘛。说白了,就是脉象和症状跟平常不一样,出现了异常变化。”
小弟子一听,还是不太明白,又问:“那师父,这灾怪脉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为啥会突然出现这种变化呢?”
张仲景仙师摸了摸小弟子的头,笑着说:“这事儿啊,原因可多了去了。比如说,这病人以前可能吃过什么奇怪的药,或者身体里有啥潜在的问题没被发现。这次一得病,这些潜在的问题就爆发了,跟火药库被点燃了一样,于是就出现了这种异常的症状和脉象。”
小弟子一听,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啊!那师父,这灾怪脉是不是很难治啊?”
张仲景仙师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关键是要找出病因,对症下药。就像打仗一样,你得知道敌人藏在哪里,才能一举歼灭他们。所以啊,遇到这种灾怪脉,咱们得仔细询问病人的病史,认真检查他的身体,找出病因,才能开出有效的方子。”
话说有一天,一个弟子满脸疑惑地跑到张仲景仙师面前,问道:“师父啊,我听说脉有阴阳之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您能给我讲讲不?”
张仲景仙师一听,哈哈一笑,说道:“你这小子,终于对脉诊感兴趣了啊!来来来,我给你细细道来。”
“首先啊,咱们得知道,脉的阴阳之分,其实就是根据脉象的特点来划分的。脉象如果表现得比较宏大、浮在表面、跳动得快、有动感、滑动顺畅,这些啊,咱们就叫它们阳脉。想象一下,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不是感觉一切都充满了活力?这些阳脉就像是阳光一样,代表着体内的阳气充足,气血运行顺畅。”
“反过来呢,如果脉象沉在深处、跳动得慢、涩滞不畅、弦紧有力、微弱难寻,这些啊,就是阴脉了。阴脉就像是阴天一样,给人一种沉闷、压抑的感觉。它们代表着体内的阴气过盛,或者阳气不足,气血运行受阻。”
弟子一听,眼睛一亮,说道:“哦,原来是这样啊!那师父,阴阳脉和病情又有什么关系呢?”
张仲景仙师捋了捋胡子,说道:“这关系可就大了去了。你想啊,如果一个人得了阴病,也就是体内的阴气过重,气血运行不畅,这时候如果他的脉象表现出阳脉的特点,那就说明他的阳气还没有完全被压制住,还有救治的希望。这就叫‘阴病见阳脉者生’。”
“反过来呢,如果一个人得了阳病,也就是体内的阳气过盛,气血运行过快,这时候如果他的脉象表现出阴脉的特点,那就说明他的阳气已经快要耗尽了,病情就比较严重了。这就叫‘阳病见阴脉者死’。”
弟子一听,恍然大悟,说道:“师父,您这解释得太清楚了!那我还听说,阴阳相搏会叫什么名字呢?”
张仲景仙师笑了笑,说道:“你这问题还真不少啊!阴阳相搏啊,咱们就叫它‘动脉’。你想啊,阴阳两种力量在体内打架,那脉象能不跳动得厉害吗?”
“而且啊,阳动和阴动还有不同的表现呢。阳动就像是天气热得出汗一样,是人体在自我调节,把多余的阳气通过汗液排出体外。而阴动呢,就像是发烧一样,是人体在跟体内的寒气作斗争,想把寒气逼出来。”
“但是啊,如果一个人形冷恶寒,也就是感觉身体冷还怕冷,那就说明他的三焦系统已经受伤了。三焦啊,就是咱们体内的一个大通道,负责把气血输送到全身各处。三焦一受伤,气血运行就受阻了,病情就比较严重了。”
弟子一听,连连点头,说道:“师父,您这解释得太生动了!那我还听说,脉象里有好几种特殊的情况,比如动、结、促、代什么的,您能给我讲讲吗?”
张仲景仙师哈哈一笑,说道:“你这小子,还真是好学啊!那我就给你讲讲吧。”
“首先啊,咱们说这个‘动脉’。动脉就像是个小淘气包,在脉象里跳来跳去的。它一般出现在关上的位置,也就是手腕中间偏上的地方。它的特点啊,就是上下没有头尾,就像是一颗小豆子一样,在脉象里厥厥然地动摇。”
“然后呢,咱们说这个‘结脉’。结脉就像是个小懒蛋,跳得慢不说,还时不时地停一下。它一般出现在脉象比较缓的时候,就像是咱们走路走累了,需要停下来喘口气一样。”
“再来说说这个‘促脉’。促脉就像是个小急性子,跳得特别快,还时不时地停一下。它一般出现在脉象比较盛的时候,就像是咱们跑步跑累了,需要停下来调整一下呼吸一样。不过啊,这个促脉可不像咱们跑步那么简单,它可是代表着体内的阳气过盛或者阴气不足哦!”
“最后啊,咱们说这个‘代脉’。代脉就像是个小淘气包升级版,它跳得也是时快时慢,但是啊,它停下来的时间比较长,就像是咱们玩游戏玩累了,需要休息一会儿再玩一样。不过啊,这个代脉可不像咱们玩游戏那么简单,它可是代表着体内的气血运行已经严重受阻了哦!得了这种脉的人啊,病情一般都比较严重,比较难治。”
弟子一听,哈哈大笑,说道:“师父,您这解释得太有趣了!那我还听说,脉象的阴阳和出血也有关系呢?”
张仲景仙师点了点头,说道:“没错,脉象的阴阳和出血确实有关系。你想啊,如果脉象阴阳都盛,都跳得特别快,那就说明体内的气血运行已经紊乱了,这时候就容易出血。特别是如果脉象在寸口以上跳得特别快,那就说明是上焦出血,可能会吐血或者流鼻血。如果脉象在尺中以下跳得特别快,那就说明是下焦出血,可能会便血或者尿血。”
“而且啊,如果脉象一会儿跳得快,一会儿跳得慢,那就说明病情比较复杂,比较难治。就像是咱们玩游戏一样,如果敌人一会儿出现一会儿消失,那咱们就很难对付了。”
弟子一听,连连点头,说道:“师父,您这解释得太到位了!那我还听说,脉象数而不止的话,会怎么样呢?”
张仲景仙师叹了口气,说道:“脉象数而不止啊,那就说明体内的邪气已经结聚在体内了,正气已经不能恢复过来了。这时候啊,邪气就会浮到体表来,和皮毛相结合。就像是咱们身上有伤口一样,如果不去处理它,它就会越来越严重。”
“所以啊,如果脉象数而不止的话,就不能用泻下的方法来治疗了。因为泻下会伤正气啊,正气一伤,邪气就更难驱除了。这时候啊,就需要用一些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的方法来慢慢调理了。”
弟子一听,恍然大悟,说道:“师父,您这解释得太清楚了!我以后再也不怕脉诊了!”
张仲景仙师一听,哈哈大笑,说道:“你这小子啊,终于开窍了!不过啊,脉诊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好的哦!你需要不断地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只有这样啊,你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医大师!”
弟子一听,连连点头,说道:“师父,您放心吧!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争取早日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医大师!”
张仲景仙师一听,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说道:“好!那我就等着看你的表现了!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