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到报社之前,贾瑞在族学任助教。
其实没有人将他当回事。
包括他自己。
族学里乌烟瘴气,学生眼里根本没有贾瑞这个助教。
地位低,收入更不必提,低的可笑。
贾代儒一年倒是有大几十两,但老俩口要留棺材本,要应付日常开销人情往来,哪有余钱给贾瑞去挥霍。
只能保障温饱罢了。
贾瑞的人生可以说是一片灰暗。
他连凤姐的主意也敢打,有一半是色迷心窍,还有一半怕是也真的有点癫狂。
人生还能更差吗?
不会了。
现在贾瑞的生活刚出现曙光,不光是收入,他还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他是市井版的编辑,还是老牌编辑,并且他负责版块时,销量和口碑双赢。
写的擦边文章广受欢迎。
在报社,贾瑞早就被人认可和高看一眼。
并非是因为他和贾芸的亲戚身份,而是他自己的能力。
采访花边新闻,市井小道消息,贾瑞是相当有天赋。
这样发展下去,贾瑞迟早成为市井版的主编。
名利双收。
这个结果唾手可得,而且过程也叫贾瑞极为愉快。
他已经走在成功的路上了,这个时候前方突然出现了能摔死人的陷坑,这叫贾瑞长吁短叹,痛苦不已。
“瑞大叔?”
贾瑞还在犹豫时,贾芸推门而出,一眼就看到了面色不愉的贾瑞。
“东主。”
贾瑞已经习惯了用书局的称呼,态度也不象位族叔,而是把自己摆在了普通编辑的位置上。
这人其实并不蠢。
贾芸笑道:“看你的模样,似乎有话要说?”
“是……”贾瑞牙一咬,沉声道:“现在人心不稳,大家都在议论纷纷。五城兵马司派人过来索要账簿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东主,账簿不交,他们会更进一步,账簿交了,祸事就来了。现在是左右为难啊,大家都十分不安。”
“瑞大叔你觉得呢?”
贾瑞沉默了一会,抬头道:“别人我不知道,但若以我来说,如果有人想我死,我宁死也要拖他一起落井。”
“哈哈哈……”
贾芸开怀大笑起来。
这个贾瑞,果然很有意思啊。
可惜在原本的红楼世界死的太早。
不然这厮还真的是胆大包天,一个疏宗庶子敢打凤姐儿的主意,真真是一个妙人。
贾芸拍拍贾瑞肩膀,笑道:“不错,我和瑞大叔你一样,既不会坐以待毙,也不会任人欺凌,你放心吧,我会叫那些人难受的。”
贾瑞神情振奋,也是兴奋起来:“东主要用什么办法呢?”
贾芸微微一笑,说道:“这我要先卖个关子了。”
……
翌日。
贾瑞带回的消息没有叫编辑们高兴起来。
史玉瓒和刘统勋,王安国还是相当悲观。
不少编辑也是一样。
整个书局都笼罩在一股不安和凄凉的气氛之中。
大家都不知何时就树倒猢狲散了。
别的地方,岁末之时多半都是欢声笑语。
原本热闹红火的书局突然沉寂下来。
这令得不少上门来买书的顾客莫名诧异。
贾芸则是把自己关了起来,一整天都没有露面。
这令不少人心生揣测。
贾东主这是要憋什么还击的招数?
怕是没有什么用啊。
贾芸确实在憋大招。
在到这个世界时,他就有强烈的危机感。
这个吃人世界,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
在武力上,他已经有一定的自保之力。
什么江湖帮派已经无法从武力上威胁到他。
但还远远不够。
等真正的权贵也无法用权力和掌握的武力来压迫他,威胁他时,甚至可以无视皇权天威之时,贾芸才会有真正的安全感。
现在这个时候,贾芸面临的是第一次考验和危机。
之前金沙帮的敲诈和预料之中的袭击都属于可控的范畴。
一个江湖帮派而已。
现在出手的是三等伯,三品都指挥,不论是爵位还是实权对贾芸来说都是庞然大物。
刘景云自己也是这样想的。
他伸出一根手指就能捻死贾芸。
事实上,事发那天要不是石磊几个针对勋贵帮了贾芸一手,贾芸当场便被带走了。
书局东主,坊间名人,捐官五品,贾家疏宗。
真正叫刘景云忌惮一二的反而就是不起眼的贾家疏宗庶子的身份。
所以他等到贾珍首肯,和贾珍沟通之后才决定再动手。
并不是图穷匕见。
贾芸在刘景云眼里和虫子差不多。
但这些高高在上的权贵不懂,虫子急眼了,也会咬人的。
赵致仁,周致诚,冯致信,朱致义四人亲自守在门外。
贾芸开始回忆和构思,然后开始落笔成文。
文章名称:王朝周期率。
这篇文章不是贾芸作死,也是他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现在的大周立国百年,有景和年间后二十年的怠政,整个官风吏治已经败坏的极为不堪。
吏治崩坏,官场腐败,贪官横行,这是公认的事实。
哪怕连太上皇景和天子都心知肚明。
太上皇自己也知道再这么下去不行,一旦出事就是天下板荡,别说他这个打造出来的圣世天子的仁君形象保不住,搞不好大周要亡国。
正因如此,事事学景和帝,事事更加宽仁,更放纵臣下的皇太子被废,成了现在的义忠亲王。
而行事缜密,为人苛刻,行事不惧繁琐的皇四子最终被景和帝选中,景和帝退位为太上皇帝,皇四子为当今隆正帝。
现在是隆正三年,三年间,隆正帝主要精力是用在西北军事上,讨伐西北的蒙古部落,并获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三年间,隆正帝也在调整朝纲布局,主要是掌握了宫禁,包括御前三卫。
到这个阶段,贾芸相信隆正帝已经忍不住要对吏治动手了。
但皇帝还需要一个契机。
没有契机,隆正帝也会硬上,以圣谕形式总结一下,然后开始整顿吏治。
但这里头有为难之处,就是来自太上皇的掣肘。
虽然已经是隆正三年,太上皇越来越少干涉朝政。
但太上皇为皇帝几十年,现在的武勋重臣都是景和年间太上皇使出来的,可以说九成以上的军权还在太上皇手中。
内阁,六部,也多半是景和旧臣。
这三年来,隆正帝只能对地方的疆臣进行调整。
这也是红楼世界中,王子腾持续升官,贾家突然发迹的深层次的原因。
以及北静王水溶的得宠。
皇帝在拉拢开国一脉!
有开国一脉支持,皇帝才能逐渐掌控兵权。
其后贾家的失势,元春被毒杀,王子腾被毒杀,都是和大势变化有关。
皇帝得到了兵权,铲除了大半政敌。
开国一脉中又多是废物,贾家一开始还站队错误,站在了义忠亲王一脉。
从皇帝心腹忠顺王对贾家的态度就看的出来端倪,待皇帝大权在手时,这帮废物自然也就不必留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