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屯,于家大宅。
于文斗的身子骨不行了,多走两步道都有些费劲,要不也不至于把成婚地点安排在郑家屯,而不是奉天城。
不过身子骨不行,不代表脑袋不行。
这些天,姑娘在街面上把汤二虎要抓的人带回了于宅,于文斗不但没有干涉,反而好吃好喝好招待——就是姑娘把天捅个大窟窿,他于文斗都不会皱半下眉头。
女儿奴!
可惜,女儿奴已经自知时日无多。
于文斗今年已经七十有三,人生七十古来稀,活到这个岁数已经很不错了。
而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姑娘未来的日子,担心娘家势弱,在老张家受委屈。
于文斗有二子一女,于凤至是属于老来得女,却最为聪颖,可惜是女儿身,不然肯定是继承家业的最佳人选——实际如果不是张奉天三番五次主动提亲,于文斗真没想把姑娘嫁出去。
在这个年代十九岁(二十虚岁)还没嫁人,针对老于家这种门楣而言,虽不至于说是老姑娘,但也已经是属于绝对的晚婚了。
本来按照于文斗的想法,就是让姑娘当继承人。因为两个儿子的资质平平,这年月根本撑不起来偌大家业。
奈何捱不过张奉天的情面,最后还是于文斗还是同意了这门亲事。
但是同意归同意,担忧还是会担忧。
虽然张奉天是他的老兄弟,肯定不会给姑娘气受,但是张奉天有六房夫人,除了大夫人之外都健在,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而且六子保不齐就是随根儿,那指不定咋样呢。
所以,放心不下呀!
可是,现在于文斗却眼前一亮:似乎——姑娘找到了铁磁靠山!
原因就是吴俊升以洮辽镇守使公署名义送过来的一桌最高档次席面,指名道姓的安排给九月红。
而且还有两把十分珍稀的匣子枪。
事情明摆着呢,吴俊升作为堂堂北洋陆军中将,凭啥放下身段结交九月红这个小姑娘啊?
还不是因为韩老实够硬!
之前韩老实因为劫黄金的事情名动郑家屯,但是于文斗并未十分在意,毕竟只是江湖上的枪马豪杰。
在于文斗看来,英雄一世也不过是赚一个虚妄名头。真正的根本,还得是权与钱,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小丈夫不可一日无钱。
但是现在韩老实为了九月红这个小姑娘,把整个郑家屯搅合得翻江倒海,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最后却屁事儿没有。
反洮辽镇守使吴俊升要主动来走夫人路线。
可以想见,这得是什么威势?
所以现在于文斗也看明白了:什么权与钱,在绝对实力面前,都是等闲。
姑娘与九月红颇有共同语言,现在已经把关系处成了莫逆之交,这代表什么?
这代表以后遇事儿了,韩老实可以给姑娘出头啊!
据说那韩老实今年才二十九岁,所以日子还长着呢……
这正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心情一好,于文斗的身体似乎也好了一些,让人搀扶着到了后院。
九月红与于凤至早就放下筷子了,正一人一把,饶有兴趣地摆弄着镜面匣子枪。
而老太太则是滋喽一口酒,吧嗒一口菜,吃得津津有味。
红烧鹿尾、鲍鱼焖翅、罗汉大虾、生煎丸子、酱炖裙边、清蒸鲥鱼、油爆肚丝、虾子蹄筋、油扒乌参、柴把鸭子、红扒猪脸、蒜蓉干贝、熘炒鳝片、锅烧肚块、软炸肝尖……一共十八道菜。
郑家屯买卖街的鹿鸣楼,直接停业拒客,又把另外三家挂四个幌的大饭庄子当中的领厨都“请”过来,全都拿出看家本领,煞费苦心做出来的席面。
为啥是十八道菜呢?
因为吴俊升也是出身绿林呐,太懂这些套路了,前三后四,左五右六,十八罗汉嘛。
九月红这又是吃席面,又是收镜面匣子的,属实是有些受宠若惊——何德何能啊?
不过她与于凤至都担心发胖,所以十八道菜也就浅尝辄止。
而小白狼、韩立正、南侠则是认为这席面乃是镇守使公署安排给九月红,他们要是吃了就属实是撍越……
所以不管九月红怎么请都不上桌。
只有老太太不管那个,四平八稳的坐在桌前,甩开腮帮子、颠开大槽牙,吃得满嘴流油。
而且还时不时的感慨一番:头一回呀!
头一回吃到这等厨艺水平的十八道菜,所以还得是有权呐。以前拉片子之后揣着金票进城,虽然有钱,但同样一道菜,做出来的滋味水平却是差着等级呢。
老太太有功夫在身,肚子就如同无底洞一样,看这架势,不把十八道菜都吃光,誓不罢休。
也怪不得老太太走马飞尘一辈子都攒不下钱,就这么个吃法,多少也不够造把的……
九月红看着手上镜面机匣倒映出来的倾城美颜,道:“于姐姐,这洮辽镇守使吴俊升是啥意思呢?又是摆席面,又是送镜面匣子的……”
于凤至的嘴角与眉毛弯了一弯,道:“冷妹妹,你这可这真是当局者迷啊——当然是你家韩大哥把他们全都打服了呗,害怕找他们秋后算账,所以来走夫人路线,想让你给吹一吹枕边风……”
九月红一听“枕边风”三个字,顿时就羞红了脸。
事实上,手都没拉一下呢。
所以,吴俊升是不是打错了主意呢?因为哪来的枕头啊!这还不如去宽城子找韩竹君呢,起码有机会吹一吹磨盘风……
不过,九月红对席面虽然没啥感觉,但是对这两把镜面匣子枪是真稀罕。
这玩意属实是太扎眼了。
镜面匣子枪是在国内的叫法,实际应该是德国毛瑟c96意大利海军版。
是意大利海军在德国毛瑟厂专门定制,因为海上环境对枪械抗腐蚀性要求高,所以毛瑟厂为了更好抵抗侵蚀,选择取消枪身侧面减重槽,于是机匣就变成一个平板,呈现锃明瓦亮的简约美感。
后来在交付意大利海军订单之后,毛瑟厂继续生产了一定数量的该型号匣子枪,流入中国之后就被称为“镜面匣子”。
在这个时代只要是武人,就没有不稀罕镜面匣子的。
更不用说这两把镜面匣子还铭刻了栩栩如生的一龙一凤,内嵌金线,简直是比开一辆大57都有排面。
韩立正与南侠,这两人恨不得把枪借过来用舌头彻彻底底的舔一遍,然后砍块板给供起来,早晚一炷香。
这吴俊升,人还怪好的咧——这是九月红的直观评价。
又忍不住心中暗想:回头就告诉韩叔叔,以后可别哈呼吴俊升……
(吴老二:你看看,你看看,都跟我吴大舌头学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