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始革新,新政获民心
“备轿,我要微服私访。”李明
很快,李明便换上一身普通的布衣,那布衣粗糙的质感摩擦着他的皮肤,带着几名侍卫,悄然离开了皇宫。
京城街头,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李明的耳朵里充斥着小贩们此起彼伏的叫卖声,那声音像是一曲嘈杂却又充满生活气息的交响乐,“刚出炉的烧饼嘞!”“新鲜的蔬菜哟!”还有孩童们清脆的嬉闹声,时不时夹杂着银铃般的笑声,交织成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
李明走在人群中,就像一滴水融入大海,丝毫不起眼。
他那敏锐的眼睛观察着周围的一切,认真倾听着周围百姓的议论,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
“哎,你们听说了吗?朝廷又出新政策了!”一个卖菜的大婶神秘兮兮地说道,她粗糙的手指还在菜上拨弄着,似乎在挑选着什么。
“听说了听说了,说是要减免赋税,可这天上掉馅饼的事儿,谁信啊?”另一个买菜的大娘撇了撇嘴,满脸的不相信,她那干裂的嘴唇微微颤抖着。
李明听到这里,停下了脚步,脚下的土地似乎因为他的突然停顿而微微震动了一下。
他走到她们面前,和蔼地问道:“大婶,大娘,你们觉得这新政策不好吗?”
两位大娘看到一个陌生男子突然插话,都愣了一下,上下打量了李明一番。
她们的目光像扫描仪一样在李明身上游走,见他衣着朴素,也不像是什么达官贵人,便放松了警惕。
“小伙子,你是外地来的吧?这新政策啊,说得倒是好听,可谁知道是不是真的?”卖菜的大婶说道,她说话时呼出的气息带着淡淡的菜香。
“就是啊,朝廷的那些老爷们,哪会管我们这些平头百姓的死活?”买菜的大娘也跟着附和道,她的声音带着一丝无奈的苦涩。
李明笑了笑,耐心地解释道:“两位大娘,这新政策可是皇上亲自下令的,是为了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你们怎么能不信呢?”
“皇上?皇上会管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卖菜的大婶一脸的怀疑,她皱着眉头,眼睛里满是疑惑。
李明也不恼,继续说道:“皇上体恤百姓疾苦,这新政策就是最好的证明。减免赋税,是为了让大家手里有更多的钱,轻徭薄赋,是为了让大家不再受繁重的徭役之苦……”李明侃侃而谈,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将新政策的好处一一列举出来,他的真诚和热情,渐渐感染了周围的百姓。
“这小伙子说得好像也有点道理……”
“是啊,我看他也不像是在骗我们……”
百姓们开始议论纷纷,原本坚定的怀疑,开始出现了一丝裂缝。
李明见时机成熟,又说道:“各位乡亲父老,新政策的好处,不是我在这里说说就能明白的,大家可以亲身去体验一下,看看是不是真的像我说的那样。”
一些百姓开始动摇,他们互相看了看,眼神中带着犹豫。
就在这时,一个尖锐的声音突然响起:“大家别听他胡说八道!他是朝廷派来的托儿,专门来骗我们的!”这声音如同尖锐的刺,扎进众人的耳朵里。
李明循声望去,只见一个獐头鼠目的男子,正站在人群外,指着自己大声叫嚷。
那男子的手指又细又长,像是干枯的树枝。
那个獐头鼠目的男子一嗓子,如同平地惊雷,瞬间引爆了周围百姓的情绪。
原本有些动摇的人们,又开始交头接耳,嘈杂的声音在李明耳边嗡嗡作响。
“就是,我看他穿的人模狗样的,指不定就是哪个官老爷的亲戚,跑这儿来忽悠我们老百姓!”一个扛着锄头的老汉,吐了口唾沫,恶狠狠地说道,他那粗糙的手背上青筋暴起,仿佛随时要抡起锄头揍人,李明甚至能感受到那股从老汉身上散发出来的怒气,像一股热浪扑面而来。
“这年头,谁还信当官的?他们不刮地三尺就算好的了,还指望他们给我们送钱?”一个衣衫褴褛的妇人,抱着孩子,满脸的悲愤。
她怀里的孩子被吵闹声惊醒,哇哇大哭起来,那哭声在喧闹的人群中显得格外刺耳,孩子的小手在空中挥舞着,妇人则紧紧地搂着孩子,她那破旧的衣服摩擦着孩子的皮肤。
李明看着眼前这些怒气冲冲的百姓,眉头微微皱起,他能感受到百姓们对朝廷深深的不信任,就像一堵无形的墙横在他们之间。
想要让他们接受新政策,光靠嘴说是远远不够的。
他清了清嗓子,喉咙里发出轻微的震动声,提高了声音说道:“各位乡亲父老,我知道你们对朝廷有误解,对新政策有疑虑。这样吧,我也不多说什么,不如你们选出几位代表,随我去六部衙门看看,看看这新政到底是不是真的为了百姓好!”
人群中,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他们的眼神中带着疑惑和犹豫。
那个獐头鼠目的男子见状,更是跳出来大声叫嚷:“别去!他们肯定在衙门里设了圈套,等着你们自投罗网!”
“老乡,你这话说的就不对了!”李明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自信的笑容,他的眼神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目光如电地盯着对方,让对方有片刻的胆怯,“我既然敢邀请大家去衙门,自然就不怕被揭穿。再说,这光天化日,朗朗乾坤,我能耍什么花招?”
最终,在李明的坚持下,十几个百姓代表被选了出来,他们个个表情严肃,李明也不在意,带着他们浩浩荡荡地向六部衙门走去。
一进衙门,百姓代表们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往日里,衙门都是一副昏暗阴森的模样,官员们也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嘴脸。
而如今,衙门内外一片敞亮,阳光洒在地上,明亮得有些晃眼,官员们也是各个精神抖擞,一丝不苟地处理着公务。
他们走进户部,只见户部官员正在认真核对账目,账簿上记录的清清楚楚,没有丝毫的涂改。
那账簿的纸张看起来很厚实,官员们翻动纸张的声音轻轻响起。
他们走进刑部,只见刑部官员正在认真审理案件,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法律条文执行,没有丝毫的徇私舞弊。
百姓代表们一个个目瞪口呆,他们从未见过如此清明廉洁的衙门。
这与他们记忆中那个贪赃枉法,欺压百姓的衙门简直判若云泥。
一个老汉颤巍巍地走上前,他的脚步有些蹒跚,拉住一个正在整理文书的官员,声音有些颤抖的问道:“这位大人,你们…你们真的是在为百姓做事?”他的手微微颤抖着,碰到官员的衣袖时,能感觉到那衣袖的顺滑。
那官员微笑着点了点头:“老丈,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这新政,也是为了让百姓们不再受苦受难。”
老汉的眼眶湿润了,他看着周围忙碌的官员,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其他百姓代表们也纷纷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他们脸上的怀疑和戒备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置信的惊讶。
就在这时,一个吏员急匆匆地跑了过来,他的脚步声在安静的衙门里显得格外清晰,对着李明耳语了几句,李明听完,嘴角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他转头看向那些百姓,意味深长的说道:“看来,有人坐不住了……”
随着李明成功说服百姓代表,更多百姓开始认可新政策。
市井中弥漫着一股前所未有的繁荣氛围。
街头巷尾,小贩的叫卖声更加响亮,那声音中充满了活力,孩童的嬉笑声更加清脆,像是清晨的鸟鸣,每个人都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嘿,你说这新政要是真的实行下去,老百姓的日子还能再好一点啊!”一个卖糕点的大叔笑眯眯地说道,他手中的糕点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引得周围的人都直流口水,那香气直往人的鼻子里钻。
“就是就是,不仅赋税减免了,朝廷还设立了学塾,教俺家娃识字呢!”一个年轻的母亲抱着孩子,满脸的幸福,孩子的脸上也露出了天真的笑容,孩子柔软的头发在风中轻轻飘动。
在六部衙门的带动下,各级官员也开始逐渐转变态度,认真执行新政。
街道上,官衙的小吏们忙着发放政策宣传单,向百姓解释新政策的好处,不再像以前那样套路欺诈。
百姓们纷纷围上前去,认真听着,心里暖融融的,能感受到小吏们真诚的态度。
“这新朝的官员还真不一样,以前哪儿见过官老爷这么实诚的?”一个老伯头捋着胡须,赞叹道,他的胡须在手指间滑动,触感有些粗糙。
“可不是嘛,以前的老百姓见了官老爷,不是躲就是逃,现在倒像是家里来了贵客!”旁边一个年轻小伙也附和道。
李明的威望在新朝中进一步提升。
以前那些垂头丧气、满腹怨言的百姓,现在变得满脸笑容,纷纷称他为“活菩萨”。
旧官僚们则逐渐失去了支持,他们一个个表情僵硬,像一尊尊冰冷的雕像。
“这下子,那些贪赃枉法的家伙们可算是没戏了!”一个百姓代表激动地说道,他拳头紧握,仿佛在宣誓,能感受到他手上的力量。
“是啊,新朝的李大人做了我们该做的事,这天下终于迎来了清明!”另一个百姓代表附和道。
然而,李明在人群中看到这繁荣景象时,心中却有些不安。
他那双锐利的眼睛,仿佛能穿透繁华的表象,看到暗处的隐患。
他若有所思地摸了摸下巴,下巴上的胡茬有些扎手,眉头微微皱起。
“大人,您看……”身边的一个侍卫小声问道。
李明回头看了一眼,嘴角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目光坚定而深邃:“繁荣之下,必有暗流。咱们还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不能有丝毫松懈!”
他的话语在人群中回荡,仿佛一道无形的警钟,为即将到来的挑战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