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听闻美利坚合众国立下以这般荒诞的方式卷入战争,不禁哑然失笑,几乎笑喷。他心里清楚得很,这种自导自演的戏码,美利坚怕是早已轻车熟路,玩得那叫一个得心应手。
朱由检压根儿就不相信德国会贸然出动潜艇去攻击一艘载人游轮。毕竟,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德国潜艇作战的主要目标向来是那些满载物资的商船,通过截断敌方的物资补给来削弱对手的战争潜力。而无端攻击一艘游艇,从而激怒美利坚卷入二战,日耳曼人再怎么着也不至于蠢笨到这种地步。显然,这不过是美利坚为自己寻找的一个堂而皇之的开战借口罢了,背后必然隐藏着其不可告人的战略意图。
就在美利坚宣布宣战的第一天,意大利也毫不犹豫地紧跟其后,同时对美利坚宣战。作为联军中举足轻重的最大盟友,大明王朝在第三天也正式对美利坚宣战,但特别声明不包括西班牙和葡萄牙地区。至此,欧洲战争的战火迅速蔓延,全面升级为一场波及全球的世界大战。
美利坚宣战后,立刻全面开启对苏联的援助行动,大量的战略物资如潮水般涌向苏联。从制造装甲所需的优质钢材、用于航空的铝材,到各种稀有金属,再到琳琅满目的各类食品罐头,应有尽有。甚至连坦克、飞机、大炮、卡车、装甲车等重型武器装备,也源源不断地运往苏联。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美国直接向苏联援助了 120 万吨高品质航空汽油,另外还出售了 80 万吨的纯烷烃。苏联方面巧妙地将自产的 70 号普通汽油与这 80 万吨纯烷烃进行混合调配,最终成功勾兑出了超过 180 万吨的 95 号高品质汽油。要知道,倘若没有这些高品质的航空汽油,苏军的飞机将因燃料不足而无法翱翔天际,进而丧失宝贵的制空权,这对于战争局势而言,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如今,实力得到大幅提升的苏军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想要与德军来一场真刀真枪、惊心动魄的坦克大战。双方不约而同地将大量兵力和坦克集结在库尔斯克突出部,气氛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大战一触即发。
苏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可谓是精锐尽出,集结了大量性能卓越的坦克。其中,t34\/75 和 t34\/85 坦克凭借其出色的机动性和强大的火力,成为苏军的中坚力量;Kv1 型、KV2 型重型坦克则以其厚重的装甲和强大的火炮威慑力,为苏军的防线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此外,还有美利坚援助的谢尔曼坦克,以及英国援助的玛蒂尔达2型坦克和瓦伦丁坦克,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先进装备,共同组成了苏军强大的坦克集群。
反观德军,同样不甘示弱。三号坦克和四号坦克作为德军的经典装备,在战场上久经考验;新研制的豹式坦克和虎式坦克,凭借其先进的设计和强大的战斗力,成为德军的王牌武器;此外,还有少量的虎王坦克,尽管虎王坦克威力惊人,堪称战场上的“钢铁巨兽”,但其德国版本存在着诸多缺陷。例如,其汽油发动机马力不足,不仅导致速度迟缓,在战场上难以灵活机动,而且故障频发,严重影响了作战效能,与大明王朝经过精心改进的版本相比,可谓相形见绌。
在苏德双方于库尔斯克突出部剑拔弩张、集结重兵的同时,英国和美国也没闲着,开始积极谋划开辟第二战场。然而,这一战略动向,早就在大明王朝的预料之中,并提前做好了防备。
美英两国一拍即合后,迅速展开全面“爆兵”行动。美利坚展现出了强大的战争动员能力,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竟然征兵达一千万之多。这一惊人的数字,让小胡子(希特勒)听闻后,吓得神经都有些不正常了,每日只能靠磕药来维持身体状态,以应对这巨大的压力。而英国则在其遍布全球的殖民地展开征兵工作,试图扩充兵力。但殖民地的百姓们也不傻,谁都不想无端跑到欧洲去送死,因此征兵效果不佳。
无奈之下,被戏称为“丘大胖子”的丘吉尔,只好许下重诺,向加拿大、新西兰、印度等殖民地承诺,待战争结束后,就允许它们独立。这一承诺,无异于亲手将英国历经几百年苦心经营所取得的辉煌成果毁于一旦。从此,英国这个曾经的世界第一强国,将不可避免地从神坛跌落,沦为二流国家。
作为联军最重要的后盾,大明王朝向来高瞻远瞩,未雨绸缪。早早地就精心构筑了一套完整的军官体系,为大规模征兵和军队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在短时间内,大明王朝同样征兵一千多万。与美利坚不同的是,大明王朝的装甲集团军群实力非凡,比起德国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仅如此,大明王朝的海军已经成功组建了航母编队,具备了强大的远洋作战能力;空军也已发展成熟,战斗机、轰炸机、侦察机等各类机型一应俱全,甚至还拥有远程战略轰炸机和空中加油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空中作战体系。
双方紧锣密鼓地完成兵力扩充后,美利坚和英军率先采取行动。美英联军选择在北非的摩洛哥登陆,随后迅速向法属阿尔及利亚以及意大利控制的殖民地利比亚发起进攻,并企图进一步攻占埃及,以实现控制苏伊士运河这一重要战略目标。苏伊士运河作为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咽喉,其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一旦被美英联军掌控,将对整个战局产生深远影响。
为了挫败英美的图谋,元首紧急调遣素有“沙漠之狐”之称的隆美尔将军,率领十万德军在突尼斯登陆,与盘踞在北非的英美联军展开激烈抗衡。
与此同时,在库尔斯克突出部,苏德双方终于按捺不住,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坦克大会战。近万辆坦克在这片土地上纵横驰骋,炮火纷飞,硝烟弥漫,双方都投入了巨大的兵力和装备,试图在这场决战中占据上风,改写战争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