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由检苦口婆心、一而再再而三的耐心开导下,元首那原本执拗得如同顽石般的脑袋,总算是开了窍。德国自此毅然决然地踏入了战争总动员的轨道,整个国家犹如一部庞大的战争机器,开始全力运转起来。
施佩尔凭借着卓越的才能,被破格提拔为军备与战时生产部部长。在他的精心组织与高效领导下,德国的军工生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景象。无论是飞机制造车间,还是坦克装配工厂,都一片热火朝天。随着一辆辆崭新的豹式坦克、虎式坦克缓缓驶下生产线,德军的实力犹如枯木逢春,有了显着的恢复与提升。
与此同时,为应对苏军的强大攻势,德国调整战略布局,采取了全线防御策略。元首知人善任,任命军事才能出众的莫德尔担任中央集群司令,负责中部地区的防守重任;选派经验丰富的曼斯坦因出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在苏联南部构筑坚固防线,并伺机发动局部反攻,力求在防御中寻找战机,扭转战局。
而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朱由检,正密切关注着局势的发展。为了有效遏制苏军在乌克兰南部发起的大规模反攻,他心中已然有了一个大胆而周密的计划。朱由检打算以驻扎在罗斯托夫的三万多兵力为基石,包括英勇善战的第二坦克师,精锐的第 16 和第 24 装甲师,以及灵活机动的第 43 摩托化步兵师,在此基础上,组建一支规模庞大、战斗力强劲的顿河国际装甲集团军。按照规划,这支部队的总兵力将超过十万人。
然而,现有的兵力远远无法满足组建大军的需求,缺口的六万多人员从何而来呢?朱由检将目光投向了罗斯托夫当地及周边地区。这里民族众多,包括乌克兰人、鞑靼人、阿塞拜疆人、车臣人等,甚至还有一些对大明王朝抱有亲近态度的俄罗斯人。由于大明王朝一直秉持着中立立场,尚未直接参战,且始终对罗斯托夫附近的居民保持着友好、亲和的态度,其推行的民族政策与统战措施深入人心,因此,招募人员的工作进行得格外顺利。
对于乌克兰人,大明王朝明确的宣传口径是坚定支持乌克兰的独立诉求,充分尊重乌克兰人的自主选择。并且郑重承诺,如果未来大明王朝投身战争,必将给予乌克兰以及高加索地区的少数民族高度的自治权,让他们能够自主决定本民族的发展道路。在这样极具吸引力的宣传之下,犹如春风化雨,大批乌克兰人和高加索民族受到感召,纷纷踊跃报名加入顿河国际装甲集团军。
朱由检最初仅仅计划招募六万多人,用以组建一个装甲集团军。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大大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招募期间,报名人数如潮水般涌来,竟超过了五十万人!这一惊人的数字,远远超出了大明王朝的预期,着实令人大吃一惊。
大清早,第一坦克师的师部门口便被围得水泄不通,大批渴望参军的人群聚集在此。他们之中,很多人都是拉帮结伙而来,满怀热忱与期待。只见一个乌克兰村庄的村长,带领着 300 多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径直找到了林虎将军,开门见山地表达了他们强烈的参军意愿。
林虎将军看着眼前这群充满激情的乌克兰人,心中既感动又好奇,不禁问道:“你们为什么如此坚决地要参加顿河国际集团军呢?要知道,你们完全可以选择参加苏军,与德国人战斗啊。”
那位村长神情激动,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大声说道:“我们才不要参加什么苏军,去给那些所谓的俄罗斯人卖命!乌克兰人世世代代都遭受着俄罗斯人的欺压,这样的苦日子我们早就受够了!我们也不会去帮助德国人,德国人一心只想着掠夺我们的资源,在他们眼里,我们和俄罗斯人没什么两样,根本不会给予我们渴望的独立和自主。我们之所以想要参加顿河集团军,就是希望你们能帮助我们把乌克兰从俄罗斯人的掌控中解救出来,让我们拥有属于自己的自由和尊严!”这位村长的话语,道出了众多乌克兰人的心声,他们的民族诉求真挚而强烈。面对这样的诉求,林虎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明白,给予乌克兰人自由和自治,本就是大明王朝一直以来坚定不移的方针政策。
不仅是乌克兰人,大批的高加索民族也怀着同样的渴望。他们深知,只要大明王朝能够帮助他们摆脱俄罗斯人的统治,他们愿意倾全族之力,协助大明王朝在此地站稳脚跟,共同书写民族解放的新篇章。
除了民族诉求,还有一个重要的现实因素。在苏德大战的漫长岁月里,当地的所有资源都被两国搜刮殆尽,百姓生活陷入了极度困境,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保障。而加入明军,不仅能够填饱肚子,解决当下的生存难题,更有机会为民族独立而奋斗,这样一举两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消息传到朱由检耳中,他敏锐地意识到此地民心可用,大明王朝长期推行的民族政策,终于在此地开花结果,收获了丰硕的成果。有了乌克兰和高加索民族的大力支持,大明王朝便拥有了在这片土地上与苏俄抗衡的坚实本钱。
于是,朱由检当机立断,在原本组建一个装甲集团军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招募规模,增建了一个摩托化集团军、一个山地集团军以及一个骑步兵集团军。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与组建,这几支大军迅速成型,总兵力超过四十万人。即便如此,仍有十多万人遗憾地未能获得参军名额。不过,这并不碍事,一旦战争的号角吹响,随时都可以将他们征召入伍,充实到军队之中。
大明王朝在乌克兰募兵三十八万人的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传到了柏林。元首听闻后,无论如何也无法相信这一事实。在他狭隘的民族思想禁锢下,他实在难以理解,大明王朝究竟是如何做到让乌克兰人如此信服,心甘情愿地为其效力的。在他的认知里,唯有高贵的日耳曼人才是主宰世界的力量,然而此刻,他不得不面对现实,朱由检将会用实际行动让他见识到,真正能够驾驭这个世界的,还是来自东方的智慧与力量。
随着大量先进的坦克、威力强大的火炮、各式枪械以及性能优良的汽车源源不断地运抵罗斯托夫,新组建的四个集团军迅速完成了装备与整合。这支崭新的军事力量,总兵力高达 42 万七千人,阵容堪称庞大。鉴于此,林虎将军所率领的第二坦克师,顺势升级为顿河集团军群,林虎凭借着卓越的领导才能与丰富的作战经验,荣任顿河集团军群司令,集团军群的驻地便设在顿河畔的罗斯托夫。
顿河集团军群可谓是兵种齐全、实力雄厚。其中,装甲集团军下辖两个装甲军,四个装甲师,配备了多达 2400 辆坦克。这无疑是一股强大的装甲突击力量,犹如一把锋利的巨剑,能够从正面无情地撕开苏军的坚固防御。
摩托化集团军则宛如疾风,能够紧密协助装甲集团军进一步扩大突破口,并向敌军纵深迅猛挺进,迅速扩大战果,让敌军防不胜防。
山地集团军凭借其独特的山地作战能力,在高加索山区如鱼得水,是应对复杂山地地形作战的不二之选。
骑步兵集团军下辖一个骑兵军和一个步兵军,能够迅速跟进,填补防线空缺,有效防止敌军突围,确保已占领区域的稳定与安全。
此时的顿河国际集团军群,其实力已然不容小觑,丝毫不逊色于德国的任何一个集团军群。尽管在人数上相较于德国的三大集团军群略少一些,但它的机械化程度更高,战斗力更为强劲。仅从坦克装备数量来看,其拥有的 2400 辆坦克,远超德军任何一个装甲集群。
回顾巴巴罗萨行动,当时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下辖坦克第二、第三集群,总共才 2214 辆坦克,而且其中还有不少一号、二号轻型坦克,作战效能相对有限。具体而言,德军坦克第二集群有五个装甲师,共计 1067 辆坦克,再加上装甲集群直属 100 装甲喷火营的 82 辆坦克,总数才 1149 辆。坦克第三集群有四个装甲师,共 992 辆坦克,加上装甲集群直属 101 装甲喷火营的 73 辆坦克,总计 1065 辆。
而如今,大明王朝的顿河国际集团军群一亮相,便装备了 2400 辆清一色的中型谢尔曼坦克,并且配备了完整的摩托化步兵、山地军以及骑步兵,各兵种协同配合,机动性大大增强,整体实力更是进一步提升。
这无疑是一支令德苏两军都绝不能忽视的强大力量。尤其是经过升级改装,加装了反应装甲的谢尔曼坦克,防护能力大幅提升,绝非苏军的 t34 坦克能够轻易对付。同时,升级过后的谢尔曼坦克还换装了新式火炮,火力更加凶猛,在战场上拥有更强的杀伤力。
如今,这支强大的顿河国际集团军群,犹如一头潜伏在罗斯托夫的巨兽,静静等待着最佳时机,随时准备出动,给予苏军致命一击,在这风云变幻的战场上,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