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碧自从搬入长春宫之后,日子过得如同白驹过隙一般迅速,眨眼之间便已来到了雍正十年的春天。
如今的大公主,已经悄然长到了十六岁的花样年华。
在这深似海的皇宫之中,皇家的公主们通常会在十六至十八岁这个年龄段完成她们人生中的重要一步,嫁人成家。
虽说,大公主距离正式谈婚论嫁还有些许时日,但心思细腻的欣嫔却早已开始为此事烦忧起来。
要知道,按照惯例,不少公主成年之后都会远嫁蒙古,以巩固朝廷与边疆的关系。
然而,作为母亲的欣嫔自然是舍不得让自己的宝贝女儿远离京城,去到那陌生而遥远的地方受苦受累。
因此,最近一段时间里,欣嫔可谓是绞尽脑汁、四处奔波。
只为,能替大公主寻觅到一位年龄相当的如意郎君,好让他日后能够成为大公主的乘龙快婿。
由于深知自身在宫中地位不高、势力微薄,单凭一己之力恐怕难以成事,无奈之下的欣嫔只能寄希望于求助苏蓁蓁。
就在这时,刚刚送别了雍正的苏蓁蓁正坐在梳妆台前,准备梳洗打扮。
忽然间,只见石竹匆匆忙忙地走了进来,并向她禀报。
“启禀娘娘,欣嫔娘娘求见,说是有要事相商。”
听闻此言,苏蓁蓁微微挑起眉头,转头看向身旁的侍女石竹,轻声问道,“可曾询问过,欣嫔此番如此之早就前来永寿宫所为何事?”
石竹赶忙欠身答道,“回娘娘的话,欣嫔娘娘说了,此次贸然造访乃是因为大公主的婚事,特地前来叨扰娘娘您。”
“本宫知道了,石竹,动作快些。”
“赶紧给本宫梳妆打扮,千万别让欣嫔久等了。”
伴随着苏蓁蓁轻柔却不失威严的话语落下,一旁的石竹迅速行动起来,手脚麻利地开始为其梳妆。
时光回溯至雍正九年,那时的苏蓁蓁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
将跟随自己多年、忠心耿耿的半烟派遣到了弘昱身旁。
同时也把聪慧伶俐的芷荷安排去伺候弘昇,并委以她们二人成为这两位皇子贴身伺候的姑姑重任。
她身边伺候的侍女就变成了石竹和丁香。
不过短短一盏茶的工夫,苏蓁蓁已然装扮妥当。
只见她身着一袭华丽的宫装,裙摆摇曳生姿,头上珠翠环绕,更显端庄高贵。
她轻移莲步,款款起身走向正殿。
刚一踏入正殿,早已等候在此的欣嫔赶忙迎上前去,恭恭敬敬地朝着苏蓁蓁行了个礼,口中说道,“臣妾拜见贵妃娘娘,贵妃娘娘万安。”
苏蓁蓁微笑着抬手示意欣嫔起身,语气温婉地道,“欣嫔妹妹快快请起,咱们姐妹之间何须如此多礼呢?”
待欣嫔站直身子,脸上露出一抹忧虑之色,开口向苏蓁蓁倾诉。
“贵妃娘娘,您看这日子过得飞快。”
“转眼间淑和都长大了不少,臣妾每每想到她的婚事,心中就不由得担忧起来。”
说着,欣嫔的眼眶微微泛红,似有泪光闪烁。
苏蓁蓁见状,连忙柔声安慰道,“欣嫔妹妹切莫太过忧心忡忡了,皇上他向来对大公主疼爱有加,又怎会轻易将她远嫁到蒙古去受苦呢?”
“想必,定会为公主觅得一门如意郎君的。”
然而,欣嫔听了这番话,虽然点了点头,但眼中的忧愁并未完全消散。
欣嫔微微仰起头,努力不让眼眶中的泪水滑落下来,但那微红的眼角还是暴露了她此刻内心的哀伤与无奈。
只见,她轻启朱唇说道,“贵妃娘娘所言极是,然而皇上虽说对公主百般宠爱有加,可是……”
说到这里,欣嫔稍稍停顿了一下,似乎需要一些时间来平复自己激动的情绪。
过了一会儿,她才继续缓缓道来,“但这满蒙联姻之事说到底乃是国家政事,关系到朝廷的利益和边疆的稳定。”
“倘若能够用一位公主的婚姻来换取哪怕只是短暂的安宁太平,皇上必然会毫不迟疑地将公主远嫁他乡啊!”
欣嫔一边说着,一边轻轻地摇了摇头,仿佛已经预见到了大公主未来的命运。
听完欣嫔这番话后,一旁的苏蓁蓁沉默不语,心中却是思绪万千。
她深知作为一名女子,若是出生于帝王之家,往往很多事情都是由不得自己做主的。
特别是那些身处封建王朝的公主们,她们的人生轨迹常常被政治因素所左右,无法自由选择自己的爱情和婚姻。
而以和亲这种方式来维系与周边势力的关系,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安抚和拉拢的作用,从而确保边陲地区的安定和平。
但在苏蓁蓁看来,这样的做法实在有些懦弱无能。
想到此处,苏蓁蓁不禁皱起眉头,暗自思忖道,“若是朝廷真有足够强大的实力,又何须依靠和亲这种手段去讨好周边势力呢?”
“真正有能耐的统治者应当凭借自身的智慧和谋略,以及国家的军事实力来维护疆土完整、保一方平安。”
正当苏蓁蓁陷入沉思之际,忽然听到门口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
紧接着,只见崔槿汐快步走进殿内,恭敬地向众人行礼后禀报说。
“娘娘,方才皇上下旨,正式册封朝瑰公主为‘固伦恪靖公主’。”
听闻此言,欣嫔直接开口言道,“想必皇上已然知悉公主之事,臣妾斗胆将所获之消息告知娘娘。”
“臣妾的叔伯在那甘肃为官,此地与蒙古相距甚近。”
“他不辞辛劳、快马加鞭地将有关准噶尔部的消息悄然送至臣妾手中,并言及朝瑰公主已成功赢得其夫婿博尔济吉特·敦多布多尔济以及其亲族的敬重与钟爱。”
“不仅如此,据传朝瑰公主或许已在准噶尔部掌握着实权,想来这道册封的圣旨不久之后便能传至准噶尔部。”
“想当年先帝在位之时,前后共有七位公主远嫁蒙古,然而唯有这位朝瑰公主,竟能够活出别样精彩的人生。”
“可叹其余那些公主们,要么因政治纷争而香消玉殒,要么终日沉浸于对大清的深深思念之中以致病魔缠身最终病故。”
“似朝瑰公主这般手握重权的和亲公主,实乃凤毛麟角啊!”
“臣妾深知淑和难以效仿朝瑰公主成就如此伟业,臣妾亦不愿看到淑和步其他公主之后尘,落得个凄苦悲凉的后半生呐!”
“臣妾只此一女啊!”
苏蓁蓁微微叹息一声后,便陷入了短暂的沉思之中。
过了好一会儿,她才缓缓开口道,“妹妹今日特意前来找本宫,想必是心中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吧?不妨说来听听。”
听到这话,原本还有些拘谨的欣嫔顿时眼睛一亮,赶忙凑上前去,满脸堆笑地说道,“回贵妃娘娘,臣妾确实听说吏部尚书张庭玉张大人家中的长子,不仅才华横溢、德行出众,而且年纪也与淑和相当匹配。”
“若是能够将淑和下嫁到他们家,依臣妾之见,公主必然不会受到丝毫的委屈。”
说完这些话,欣嫔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又接着补充道,“只不过嘛……臣妾位份低微,人微言轻,实在不敢轻易在皇上面前妄言此事。”
“所以,还恳请贵妃娘娘您能够在适当的时候,替臣妾向皇上提及一二呀。”
苏蓁蓁听完欣嫔所言,轻轻点了点头,表示已经知晓。
只见她蛾眉微蹙,略作思索之后方才回应,“嗯,这件事情本宫自然会放在心上的。”
“不过嘛,这婚姻之事毕竟关系重大,最终还是要看大公主本人的意愿如何才行。”
“这样吧,本宫会先行派专人前去暗中打探一下那张大人家里长子的真实品行究竟怎样。”
“待一切都调查清楚之后,再寻找一个恰当的时机跟皇上好好商议一番。”
听到苏蓁蓁如此周全的安排,欣嫔脸上立刻流露出难以掩饰的感激之情,她连忙屈膝行礼谢恩。
“多谢贵妃娘娘对臣妾以及公主的关怀照顾,娘娘的大恩大德,臣妾今生今世都会铭记于心,没齿难忘!”
看着眼前诚惶诚恐的欣嫔,苏蓁蓁微微一笑。
随即伸手将其扶了起来,并柔声宽慰道,“好了好了,妹妹快快请起。”
“本宫也是一心为了大公主着想,何需这般多礼呢?”
就在欣嫔缓缓起身的时候,突然之间,一阵强烈的晕眩感向她袭来。
若不是一直侍奉在侧的红娇反应迅速、眼疾手快地扶住了欣嫔,恐怕欣嫔就要狼狈地跌坐在冰冷的地面之上了。
“娘娘,您这是怎么啦?”
红娇焦急的声音刚刚落下,还没等欣嫔做出回应。
她眼前一黑,整个人就软绵绵地晕倒在了红娇的怀抱之中。
苏蓁蓁见状,大声呼喊道,“哎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赶紧去传太医过来!”
一时间,原本平静的屋子里顿时变得慌乱不堪。
几个宫女七手八脚地将昏迷不醒的欣嫔小心翼翼地抬进了内间的榻上安置好,让她能够好好休息一下。
没过多久,只见太医院的卫临匆匆忙忙地赶来了。
见到苏蓁蓁后,他正准备按照规矩行礼请安,却被心急如焚的苏蓁蓁给直接打断了。
“好了好了,现在都什么时候了,哪还有时间讲究这些繁文缛节,赶快过来看看欣嫔究竟是怎么了!”
听到苏蓁蓁这么说,卫临也不敢怠慢。
连忙快步走到欣嫔身旁坐下,伸出三根手指轻轻搭在了欣嫔纤细的手腕上开始认真地为她把脉诊断病情。
此时,整个宫殿里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屏住呼吸,静静地等待着卫临给出最终的诊断结果。
过了一会儿,只见卫临原本紧绷着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紧接着他的脸上竟然浮现出了一抹欣喜的笑容。
他转过头看向站在一旁满脸关切之色的苏蓁蓁,开口说道,“贵妃娘娘,欣嫔娘娘这是有喜了,而且根据脉象来看,已经怀有身孕一个多月了。”
听完卫临的话,苏蓁蓁先是微微一愣,显然这个消息来得太过突然以至于让她一时之间有些难以置信。
不过很快,她那美丽的脸庞上就绽放出了如同春日暖阳般灿烂而又喜悦的笑容。
“哈哈,这可真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啊!”
“怪不得今天欣嫔妹妹特意来我这里拜访的时候,我总是感觉她好像跟平日里不太一样。”
“但具体哪里不一样又说不上来,原来竟是因为这个缘故呀!\"
欣嫔缓缓地睁开眼睛,意识逐渐从混沌中清醒过来。
当她听闻那个令人震惊而喜悦的消息时,整个人都愣住了,片刻之后脸上才绽放出惊喜交加的笑容。
站在床边的红娇早已激动得不能自已,泪水如决堤之水般顺着脸颊滑落下来,那是欢喜至极的眼泪。
苏蓁蓁面带微笑,温柔地看着欣嫔,轻声说道,“妹妹如今有孕在身,可要将自己的身子放在首位啊!”
“切莫操劳过度,以免伤了腹中的胎儿。”
接着,她转头望向一脸担忧的欣嫔,安慰道,“大公主的事情,本宫自然会多费些心思照料着,妹妹无需为此忧心忡忡,只管安下心来养好胎就是了。”
欣嫔满含感激之情,连连点头应道,“多谢娘娘,对臣妾的关怀备至。”
“只是这孩子来得如此突然,臣妾着实担心会不会给淑和的婚事带来什么不利的影响。”
说罢,眉头微微皱起,流露出一丝焦虑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