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来亚国内政局动荡,马来亚民族解放军强势崛起的同时,这期间,国际上也发生了一件震惊全球的事件。
那就是1962年东三边境战争。
东大和三哥之间的边境战争,发生在1962年的10月和11月期间,历时一个多月。
在短短的一个月期间,东大的军队,在人数并不占优的情况下,凭借卓越的军事指挥和顽强的战斗意志,在东西两条战线,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具体的数据为,东大军队死亡772人,无人被俘,三哥军队死亡4885人,被俘3968人,死亡和被俘的人员中都有准将级军官。
对三哥来说,这是一场彻底的惨败。
这场战争,扒下了三哥第三世界领袖、南亚霸王的底裤,让三哥的自信心和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这场战争给三哥留下的痛苦和阴影,让三哥在之后的几十年期间,都无法释怀。
也让三哥和东大之间的关系,始终无法正常化。
相反,这场战争和之前的朝鲜战争一样,都极大地提高了东大的国际地位。
世界各地的华人都能够感到自身地位的提高。
包括马来亚的华人。
马来亚民族解放阵线和马来亚民族解放军,也受到东三边境战争的鼓舞,对争取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充满了信心。
大量的马来亚华人青年,进入中北部的丛林,加入马来亚民族解放军。很短的时间,马来亚民族解放军的人数就超过一万人,三个旅的编制,很快满编。
所需武器,立即向掸邦申请援助,掸邦不仅立即同意援助武器,还决定派出第二批军事顾问,援助武器和第二批军事顾问,依然通过泰南进入马来亚。
待武器到位,部队整编和训练完成,马来亚民族解放军就可以发起夺取马来亚政权的行动。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的,三哥的惨败,也促使三哥重新审视其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并导致三哥加大军事投入,这必将提升三哥的军事实力。
和三哥存在领土争议的掸邦,不得不感受到压力。
三哥虽然是战五渣,但毕竟三哥的体量在那里,集中发展军事的话,还是有一定威胁的。
而且,缅甸和掸邦的关系,也让掸邦无法放松警惕。
掸邦也不得不思考自己的国防政策和军事发展战略。
这个时候,美苏英法四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都已经完成核武器试验,而且,朱江知道,两年之后,东大也将会爆炸自己的第一颗原子弹。
东大在经济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搞原子弹,就是为了建立核威慑。
可以说,原子弹是一种终极防御武器。
作为进攻武器,直到朱江穿越之前,除了美国向日本扔的两颗之外,再没有第三颗原子弹作为武器被使用。
后世北棒国,也是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发展核武,最终避免了自己像伊拉克和利比亚一样的命运。
强敌环伺的以色列,也一直在秘密发展核武器。
巴基斯坦,在身边有三哥这样一个体量巨大的敌人的的情况下,发展核武就是理所当然的情况了。
所以对于弱国和小国来说,核武器是确保自身安全的一种手段。
因此,发展核武,建立核威慑,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防御问题。
某种程度上,核武比常规武器更具性价比。
因此,朱江在高层会议上提出发展核武,得到掸邦高层的一致同意。
于是立即成立专班,由陈明礼负责牵头,从掸邦科学院、掸邦工程院、掸邦国防大学和掸邦国防科技大学中抽调科学家,研制工程命名为6301工程。
6301工程的首席科学家是当年东大科学家代表团的物理学家丁建教授。
至于技术,国际上原子弹的技术已经成熟。
一般来说,某种技术在国际上一旦出现,就很难完全封锁,不要多长时间,就会逐渐扩散到世界。
原因很简单,取得成功的技术,不管具体的研究数据是否公开,但结果成功,就向世人指明了研究方向,明确了研究途径,这样,之前在黑暗中摸索的人,突然就都知道了突破方向,由于基础理论的相同性,取得突破,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另外,学术信息交流、人员流动、技术间谍等因素,也令技术无法永远保密。
所以 ,自美国45年爆炸原子弹之后,十几年时间,苏联、英国、法国就相继取得了突破。
当然,除了原子弹,导弹的研究也很重要,超远距离的打击配合核武,才是对敌人的终极威慑。
再说,导弹本身就是重要的远程精确打击武器。
制造核武器所需的铀,掸邦很幸运,在东枝附近,发现了铀矿。
6301工程,同时研制导弹和原子弹,也叫两弹工程。
导弹和原子弹的研究,也会带来一系列民用技术的突破。
譬如核电技术、特种材料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航天航空技术中的火箭技术和医学中的放射性同位素治疗技术,都会在导弹和原子弹的研究中得到部分突破。
两弹工程即6301工程启动后,掸邦在北部山区的一个隐秘地方修建了研究院,相关科研和工程人员立即景栋,前往这个研究院开始工作。
掸邦的原子弹,也将会在山区试验爆炸,至于导弹,则会向海洋发射试验。
掸邦高层没有给研究院下达完成任务的时间。
世界各国的研制时间,从三年到十五年的都有,现在无法预料掸邦完成研制两弹任务,会需要多少年。
参与6301工程的相关人员,因为工作内容高度保密,从现在起,他们将进入隐姓埋名的状态。
工程完工后,他们才能正常回归社会和家庭。
这个悄悄启动的工程,没有在社会上产生任何影响,也不为国际社会所知,因为周期很长,甚至知晓情况的部分高层,都慢慢忘记了这个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