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朱元璋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一股不怒自威的威严。
他手中的御笔依旧紧握,笔尖在空白的圣旨上留下了一个深深的墨点,如同他此刻焦躁不安的心情。
殿外,二虎的声音低了下去,似乎有些犹豫,“禀陛下……幽州……”他顿了顿,仿佛在努力组织语言,又像是在害怕接下来的内容会引起皇帝的震怒。
“幽州怎么了?”朱元璋的语气中带上了一丝不耐烦,他最不喜欢臣下吞吞吐吐,有事说事,这向来是他的行事风格。
二虎深吸一口气,像是终于下定了决心,语速加快了些,“禀陛下,幽州急报!”
“急报?”朱元璋猛地抬起头,紧盯着殿门,仿佛要透过厚重的宫门看到远在千里之外的幽州城,“什么急报?”
二虎的声音再次低了下去,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颤抖,“鞑靼……鞑靼猛攻幽州城……”他顿了顿,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朱元璋的脸色,补充道:“幽州告急……”
朱元璋的脸色并没有什么变化,但握着御笔的手却更紧了,指节泛白,青筋暴起。
殿内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为何现在才报?”朱元璋的声音听不出任何情绪,却让二虎感到一阵莫名的压力。
“禀陛下……”二虎额头渗出一层细密的汗珠,“臣……臣这段时间忙于调配北镇抚司各处人手,消息……消息传递有所延误……”他低着头,不敢直视朱元璋的眼睛,心中忐忑不安。
“延误……”朱元璋重复着这两个字,语气意味深长。
“是……”二虎的声音越来越低,几乎听不见了。
“幽州告急……”朱元璋的目光落在那张空白的圣旨上,眼神复杂,喃喃自语道,“幽州……告急……”
他突然抬起头,看向二虎,眼神锐利如刀,“你说……什么?!”
“鞑靼……鞑靼猛攻幽州城……幽州告急……”二虎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如同一道惊雷,炸响在朱元璋的耳边。
方才还沉浸在即将昭告天下大皇子身份的喜悦中,朱元璋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如同被冰封住一般。
他原本炯炯有神的双眼,此刻却变得空洞无神,直直地盯着前方,仿佛失去了焦点。
喜悦如同潮水般退去,取而代之的是难以置信的震惊和茫然。
他愣住了,仿佛一尊雕塑,一动不动。
两个时辰以来,他一直握着御笔,斟酌着字句,想要写下一份完美的圣旨,昭告天下大皇子朱标的身份。
然而,此刻,这支笔却如同千斤重物一般,再也握不住了。
御笔从他僵硬的手指间滑落,“啪嗒”一声,掉落在铺着明黄色绸缎的桌案上,在寂静的大殿中显得格外清晰。
笔尖上的墨汁滴落,正巧落在圣旨上“奉天承运”四个大字上,晕染开来,形成一个模糊的墨点,如同朱元璋此刻混乱的思绪。
那墨点,原本是鲜亮的黑色,此刻却仿佛被鲜血浸染,透着一股不祥的预兆。
金黄的圣旨,黑色的墨迹,鲜明的对比,更衬托出此刻凝重的气氛。
朱元璋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胸口剧烈地起伏着,仿佛要将胸腔撑破。
他的脸色由红转白,又由白转青,最终定格在一片死灰之上。
他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却发现喉咙干涩,发不出任何声音。
幽州……
告急!
这两个字如同两把尖刀,狠狠地刺入他的心脏,让他感到一阵窒息般的疼痛。
幽州是北方的门户,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若是幽州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陛下……”二虎的声音小心翼翼地响起,打破了大殿中令人窒息的寂静。
他担忧地看着朱元璋,心中忐忑不安。
他从未见过皇帝如此失态的模样……
二虎担忧地看着朱元璋,心头如同擂鼓般咚咚作响。
他偷眼瞧着皇帝,只见朱元璋双眼直直盯着前方,眼神空洞,仿佛陷入了某种深思之中。
皇帝的脸色依旧铁青,嘴唇紧抿,下颌绷得紧紧的,如同刀削斧凿一般,透着一股凛冽的寒意。
他一动不动地坐在龙椅上,仿佛一尊雕塑,周身散发着令人窒息的威压。
二虎不敢出声打扰,屏息静气地站在一旁,大气也不敢喘一口。
他感到自己的心跳越来越快,仿佛要跳出胸膛一般。
汗水顺着他的额头滑落,浸湿了他的衣襟,但他却丝毫不敢擦拭。
大殿中静得可怕,只有朱元璋粗重的呼吸声在空气中回荡,一下又一下,如同重锤敲击着二虎的心脏,让他感到一阵阵的压抑和窒息。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大殿中的气氛越来越凝重。
二虎感觉自己的双腿开始发麻,但他依旧不敢动弹,生怕惊扰了皇帝的思绪。
他只能默默地祈祷,希望皇帝能够尽快从震惊中恢复过来,拿出应对之策。
突然,朱元璋的眼珠微微转动了一下,他缓缓地抬起右手,放在桌案上,轻轻地敲击着,发出有节奏的“咚咚”声。
这声音虽然轻微,却在寂静的大殿中显得格外清晰,如同催命的鼓点,敲击着二虎的神经。
“幽州……”朱元璋终于开口了,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压抑,“朕的幽州……”
他猛地站起身来,走到殿中央,来回踱步,仿佛一头被困在笼中的猛兽。
他的呼吸越来越急促,脸色也越来越难看,仿佛随时都会爆发。
“陛下……”二虎壮着胆子开口,“如今之计,当务之急是……”
“是何人?!” 朱元璋猛地转过身,眼神如刀般锋利,直刺二虎,“是谁走漏了消息?!”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努力镇定自己,压抑住心中的愤怒与焦虑。
他闭上眼睛,脑海中仿佛浮现出幽州城的城墙、箭楼和守军的分布。
眼中复杂的情感被一层薄冰所覆盖,只剩下冷峻的理智。
“幽州城,徐达的十万精兵,应当足以抵挡一阵。”朱元璋心中默念,但旋即,他意识到问题远没有这么简单。
鞑靼来势汹汹,必然是有备而来,他们的骑兵速度之快,令人生畏。
而幽州城虽然坚固,但若遭受到长时间的围攻,粮草必然不足,城墙也会逐渐被削弱。
他忽然停下脚步,转过身来,目光如炬地盯着二虎,“锦衣卫的探子已经布置好了吗?我们需要确切的情报,鞑靼的兵力、动向,甚至他们内部的矛盾,都要一清二楚。”
二虎仿佛被朱元璋的目光刺穿,他连忙点头,“禀陛下,锦衣卫的探子已经遍布边关,正在全力搜集情报。一旦有消息,臣立即禀报。”
朱元璋点了点头,却没有给予过多的回应。
他转过身,重新走回龙椅,坐下后双拳紧握,指节再次泛白。
他深知,幽州城的安危不仅关系到北方门户,更关乎着大明的命运。
“徐达,你肩上的责任重大。”朱元璋的心中响起这句话,仿佛是对远方将领的无声嘱托。
他深吸一口气,重新拿起御笔,笔尖在空白的圣旨上留下了一道清晰的墨痕。
“传旨,调集北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兵马,速援幽州!”朱元璋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仿佛能穿透时空,传达到每一个角落。
二虎急忙应声,“遵旨!”他转身准备离开,却听朱元璋再次开口,“还有,命徐达临危受命,务必守住幽州,不得有误!”
二虎的脚步一顿,心头涌起一股莫名的压力。
他深深鞠了一躬,转身快步走出了大殿。
朱元璋望着二虎离去的背影,幽州城的命运,就在这一道圣旨中,悬而未决。
他慢慢站起身,向殿外走去,每一步都沉稳而有力。
大殿外,天色已暗,寒风凛冽,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朱元璋的”
他走出大殿,迎着寒风,大步向前走去。
夜色中,他的身影坚定而伟岸,仿佛一座不可动摇的山岳,守护着大明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