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团长看到李云龙却并不认识他,他上前说道:
“这位长官,你我井水不犯河水,并且我也不属于你们的麾下。
你就这么插手我灭倭军的事情,恐怕不太合适吧。”
李云龙鄙视地瞥了一眼王团长,眼神十分坚定地说道:
“没错,你们虽然不属于我们的麾下。
但是欺负老百姓,我绝对不能坐视不管。
昨天我就发现你们这里不对劲,并且派人一路盯着你们。
想不到今天一大早你们就把老百姓全部押出来,还打算枪毙他们。
好大的狗胆,谁给你们的勇气?
难道你们不知道灭倭军的军规吗?”
王团长当然也知道自己这样做后果很严重。
一旦被灭倭军司令部知道,他必然人头不保。
想到这里,王团长暗自下定了决心。
大不了把这一伙八路军一起干掉,到时候再想办法推到小鬼子身上。
“这位长官,你想插手我灭倭军的事情,也不看看你的实力够不够。
就你们手里这些破烂装备,恐怕远不是我们的对手吧。”
王团长十分自信地说道。
李云龙却跟看傻子一样,看着这一名王团长,十分不屑地说道:
“你是不是觉得别人都是傻子?就你聪明?
你以为老子没有后手吗?
在我来这里之前,老子早就发电报去你们司令部,我跟你们的司令余归可是有不浅交情。”
听到这句话,王团长心里瞬间凉了半截。
他强行让自己冷静下来,分析当前的局势。
他的这一个警备团装备虽然比不上灭倭军的主力部队。
但是对付眼前这几千人,一点问题都没有。
眼下他想要活命,就只有一条路。
那就是干掉李云龙的独立团,然后带着部队北上投靠小鬼子的关东军。
想到这里,他赶紧派出自己的心腹打电话通知赵旅长。
现在他跟赵旅长同属一条船上的人,如果他自己出事,赵旅长也难脱干系。
与其坐以待毙,倒不如拉着赵旅长一起投靠鬼子。
王团长则是继续留在这里跟李云龙对峙。
双方比如说打了一番口水仗以后,赵旅长带着大部队匆匆赶来。
经过一番交涉之后,赵旅长才得知眼前这人正是李云龙。
他上前拱手说道:
“李团长,咱们井水不犯河水。
如今这事已经被你捅到我军司令部,等司令部追查下来,我们也就没有退路。
如今还请李团长不要干涉我们。
如果李团长不识抬举,我们也不介意迅速消灭你们,再做打算。”
赵旅长的言语中透露着赤裸裸的威胁。
李云龙却瞬间来了脾气:
“混蛋!
你们居然还想投靠小鬼子,反了天了你们。”
赵旅长听到这话却丝毫不担心。
“李团长,就凭你这区区几千人,我们想要弄死你们,就跟捏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
我们做什么打算也不需要向你们汇报。
如果你们想阻止我们,那无异于螳臂挡车,还请李团长不要多管闲事才好。”
李云龙虽然知道自己抵不过眼前这一支部队,但他却丝毫没有退缩。
眼看李云龙态度如此坚定,赵旅长吩咐道:
“弟兄们,准备战斗!”
李云龙见状,也迅速拉开战斗架势,双方大战一触即发。
此时,老百姓能够清楚地意识到,就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火药味。
一旦打起来,他们谁输谁赢不知道,但是自己肯定是不可能活着离开这里。
正所谓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这300多名老百姓十分清楚自己的处境。
余归自然也不可能看着自己的战士跟李云龙打起来。
毕竟都是华夏的国防力量,眼下他们共同的目标是小鬼子,而不是内战。
“老李,好久不见。”
余归大声喊道。
李云龙定睛一看。
“呦呵,余老弟,你怎么在这里?”
李云龙看见余归在这里,紧绷着的神经终于舒展开来。
他虽然不知道余归为什么在这里,但是既然看见余归,那现在肯定是打不起来。
余归也大胆地公开自己的身份,引得在场所有人怀疑。
300多名老百姓面面相觑:
“堂堂灭倭军的司令,怎么会出现在我们当中?
难道他是为了活命,故意编的理由?”
“可是那也不对呀,你看八路军的李团长都认识他,这也不像是假的呀。”
“依我看,说不定他跟人家李团长确实有什么交情。
然后二人串通好假冒的身份呢。”
“不管了,管他真的假的呢?
反正他自爆余归的身份,那必然是要阻止这一场杀戮。
既然这样,人家好心出来救我们,我们何必捅破人家。
就算他是假的,那么从现在开始,假的也必须是真的。”
“对对对,还是你聪明。
只要咱们承认他是真的,那咱们这一次就可以活着离开。”
一些老百姓私底下商讨着他们的计划。
很快就把这一项计划传递给了每一名老百姓。
他们为了活命都愿意承认眼前这个人是余归的身份。
李云龙的独立团自然没什么问题。
他们手底下好多人都见过余归,纷纷站出来为余归证实身份。
然而王团长和赵旅长却十分不屑。
赵旅长一脸鄙视地看着余归:
“呵呵,你要是余归的话,那我还是玉皇大帝呢。”
赵旅长言语中带满了讽刺。
王团长闻言也随之附和,其他一些赵旅长和王团长的心腹也纷纷站出来质疑余归的身份。
他们心里都很明白,一旦余归身份坐实,他们今天必然死无葬身之地。
“他肯定是假的,怎么可能是我们的司令?”
“对,他就是假的,我们的司令虽然联系不上,但也不可能是这个人。”
赵旅长和王团长这边一些军官纷纷站出来质疑。
不过也有很多忠于灭倭军的战士们闭口不言。
他们心里很明白,不管眼前这人的身份是真是假,那他首先都是一名老百姓。
他们身为灭倭军的战士不应该把枪口对准老百姓。
300多名老百姓商量好了以后纷纷站出来,力挺余归。
“他就是灭倭军的司令余归,我见过他。”
“对,我也见过他就是余归,上一次打鬼子的时候我还见过呢。”
“就是就是,我还跟他一起吃过饭呢,我认识他。”
一群老百姓众说纷纭,他们编的理由一个比一个离谱。
但无一例外都力挺余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