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3章 安享晚年,落叶归根
岁月如梭,转眼间,李远和周晴已在杭州度过了二十余载春秋。梅花小筑的名声越发响亮,不仅养生点心远近闻名,医馆也成了江南一带的名医之所。
初春的午后,李远坐在后院的梅树下,看着一群年轻人在那里忙碌。这些都是他们多年培养的徒子徒孙,有的钻研厨艺,有的专攻医术,各有所长。
";师父,";一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走过来,";明日就是杭州知府千金的满月宴了,您看看这个点心的样式可还行?";
李远接过点心细看,这是当年他最得意的作品";福寿双全";的改良版。年轻人在保持了原有的养生功效的基础上,又加入了江南特色的技法,使得外形更加精致。
";不错,";李远点头微笑,";你们做得比我还要好。";
这时,周晴从医馆那边走来,身后跟着几个学医的弟子。这些年来,她不仅将周家的医术发扬光大,更创新了许多独特的疗法,使得医馆声名远播。
";今天又有几个从建康来的小辈,";周晴在李远身边坐下,";说是想来学习我们这边的新法子。";
李远为她斟了杯茶:";周家的医术,现在可是集南北之长了。";
";是啊,";周晴轻抿了一口,";这些年,我们不也是这样,把各地的好东西都融会贯通了吗?";
看着眼前忙碌的景象,两人不禁想起了当年刚来杭州时的艰难。那时候,他们只有一间小小的铺子,靠着一手养生点心起家。谁能想到,现在竟然发展得如此兴旺?
";师父,师母,";一个学医的女弟子急匆匆跑来,";张老师让我来请您二位过去一趟。说是有贵客来访。";
李远和周晴相视一笑,这些年来,张老师的艺术学堂也成了杭州的一处名所。许多达官贵人都慕名而来,想要学习正统的宫廷艺术。
来到前院,只见张老师正在和一位仪表不凡的中年人说话。见到李远二人过来,张老师忙介绍道:";这位是当朝礼部侍郎的公子,专程来请教养生之道。";
";在下早就听闻梅花小筑的大名,";那人起身行礼,";家父年事已高,常被风寒所扰。听说李老板的养生点心和周夫人的医术都很有效,特地来求教。";
周晴仔细询问了老人的症状,随后对李远说:";这种情况,倒是可以用当年你创新的';五行养生糕';来调理。";
李远点头:";正好最近改良了配方,加入了一些温补的药材。";
";还请二位不吝赐教,";那人恳切地说,";若能为家父减轻些病痛,在下感激不尽。";
周晴抬手示意一旁的弟子取来纸笔,开始开具药方:";这些药材配上养生点心,应该很快就能见效。不过还需要注意......";
就在这时,院外传来一阵欢快的笑声。原来是周昭带着他的小儿子来访。这些年,周昭不仅继承了周家的医术,还将杭州这边的新法子带回建康,使得周家的医术更加完备。
";姑姑,姑父,";周昭笑着走来,";小毅整天吵着要来看您二位,所以就带他来了。";
小毅今年才六岁,却已经展现出了对医术的浓厚兴趣。每次来杭州,都要缠着周晴教他认药材。
";来,";周晴拉着小毅的手,";姑姑带你去看看新到的药材。正好教你如何分辨它们的性味。";
看着周晴带着小毅去了后院,李远感慨道:";没想到啊,我们的医术和点心,竟然真的能传承下去。";
夜幕降临,李远和周晴像往常一样,坐在后院的梅树下品茶。西湖的晚风送来阵阵荷香,与茶香融为一体。
";记得我们刚来杭州时,";李远轻声说,";你总担心周家的医术会在你这里断绝。";
周晴抿了一口茶,笑道:";是啊,那时候真是杞人忧天。如今看来,不仅没有断绝,反而因为这场变故,让周家的医术有了新的发展。";
";这大概就是天意吧,";李远感慨道,";就像我们的相遇一样。谁能想到,一个意外的穿越,竟然成就了这样一段因缘?";
月光下,能看到医馆里还亮着灯。几个年轻的大夫正在讨论一个疑难病例,他们的声音透着年轻人特有的朝气和热情。
";你还记得当年在建康时的情形吗?";周晴望着月色,";那时的我们,也是这样充满干劲。";
";现在不也挺好,";李远笑道,";能看着这些年轻人成长,看着我们的心血有了传承,这种感觉比什么都强。";
就在这时,小毅蹦蹦跳跳地跑来:";太奶奶,太爷爷,爹爹说要带我去建康了。";
周晴将小毅抱到膝上:";舍不得走吗?";
";舍不得,";小毅嘟着嘴,";我还想学太奶奶配药呢。";
";没关系,";周晴摸着他的头,";等你大一点,可以来这里学习。就像你爹爹当年一样。";
深夜,送走了周昭父子,院子里恢复了宁静。月光透过梅枝洒落一地斑驳,李远和周晴依旧坐在老地方,静静地望着这片他们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庭院。
";有时候我在想,";周晴轻声说,";若是没有那场变故,我们的人生会是什么样?";
李远沉默片刻:";可能我还在现代当着米其林大厨,你还在建康做着周家的大小姐。但那样的人生,又怎及得上现在这般圆满?";
";是啊,";周晴依偎在他肩头,";这些年,我们不仅传承了周家的医术,还创造了许多新的东西。最重要的是,我们找到了真正的生命意义。";
远处传来几声渔歌,那是西湖上夜归的渔船。这些年来,他们已经完全融入了这座城市,成为了这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前些日子,有个文人来访,";李远说,";他说我们的故事,就像是一首诗,开头是意外,结尾却是圆满。";
";诗意的人生吗?";周晴笑道,";倒也贴切。我们经历过起起落落,最后却在这个地方找到了安宁。";
夜风拂过,带来淡淡的桂花香。这是杭州特有的味道,二十多年来,已经深深地嵌入了他们的生命。
";其实我一直有个心愿,";周晴突然说,";想把我们的故事写下来。不是为了留名,而是想让后人知道,生命的真谛不在于你来自哪里,而在于你创造了什么。";
李远点头:";这是个好主意。就像那些古老的医书一样,记录的不仅是技艺,更是一代代人的智慧和心血。";
夜深了,庭院里的灯火渐渐熄灭。但李远知道,明天清晨,这里又会充满生机。年轻的学徒们会继续他们的学习,病人们会带着希望而来,这个他们倾注了毕生心血的地方,会继续散发着温暖的光芒。
";我们这一生,";李远轻声说,";够圆满了。";
周晴闭上眼睛,脸上带着幸福的微笑:";不只是圆满,更是超脱。我们不再执着于出身,不再困惑于身份,而是真正地活出了自己的道路。";
多年后,人们依然会讲述梅花小筑的故事。他们会说,那里不仅有最好的养生点心和医术,更有一对传奇夫妇的动人故事。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圆满,什么是生命的真谛。
而李远和周晴,也会经常坐在这棵老梅树下,看着新一代的年轻人忙碌,看着他们的心血得到传承,看着他们的故事在岁月中延续。这大概就是最好的结局,一个关于生命、关于传承、关于永恒的美好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