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宋哲跟李晓峰留下来在白远山家里吃了午饭。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香气四溢。
白远山的爱人朱英手艺非凡,每一道菜都色香味俱全。
“来,晓峰,多吃点,年轻人正在长身体呢。”朱英热情地招呼着他们。
李晓峰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谢谢阿姨,这菜太好吃了。”
宋哲也笑着说道:“白夫人的厨艺真是越来越精湛了。”
大家一边吃一边聊天,气氛温馨而融洽。
下午李晓峰去给巴教授送去了改好的稿子,这是在课堂上答应人家的,必须送到。当然跑不了巴利朋的一顿赞誉。
“晓峰啊,你这稿子写得真是不错,很有深度和见解。继续努力,未来可期啊!”巴利朋教授笑着说道,眼中满是欣赏。
李晓峰谦虚地说道:“巴教授,您过奖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得请您多多指导。”
放下稿子,没有待多久李晓峰就返回了宿舍。他的心情既兴奋又有些忐忑,不知道那篇联合署名的稿子会有怎样的命运。
白远山动作也是迅速,李晓峰他们离开后就立即带着三人联合署名的稿子赶往了社科院。
社科院会议室里,几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对着几张 A4纸打印的稿子进行着激烈的讨论,那场面一点也不文雅,就像菜市场小贩吆喝一样。如果有人在场,一定会感到难以置信,一群享受着国字号津贴的国家智囊团成员竟然会有如此接地气的一幕。
“老白,你这是从哪儿找来的这篇文章?观点很新颖啊!”一位老者激动地说道。
“是啊,这对我们当前的经济形势分析得很到位,提出的应对策略也很有可行性。”另一位老者附和道。
白远山微笑着说道:“这算是我一个学生写的,我和宋哲给他提了点建议。”
“学生?现在的学生都这么厉害了吗?”大家纷纷表示惊讶和赞叹。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争论着稿子中的观点,有时甚至因为意见不合而大声争吵,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对这篇稿子的重视和对真理的追求。
学生事务部团委办公室,孙德林忙完了手里的工作,从橱子里提上了一盒茶叶,向着校家属区而去。孙德林要去看望的是她的老师,政法学院的教授朱英,也就是白老的妻子,现在已经退休在家不教课了。
孙德林一路上心情愉悦,想着能见到许久未见的老师,心中充满了期待。
朱老夫人也是闲不住,爱人出门后,朱英就忙着收拾家里的卫生,打扫完厨房,又想起丈夫上午用过书房,就又向着书房而去,书房由于朱英每天早上都收拾,其实很干净。唯一的不同就是桌子上扔的废弃稿子,这是李晓峰拿来的第一版本的《国内经济该如何应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手稿。
看着团做一团的稿子,朱英也有些好奇到底是怎样的一篇文章能够引起丈夫这样重视。她轻轻展开那皱巴巴的纸张,开始阅读起来。
刚看了没几句,外边的就响起了敲门声。
“进来吧!门没锁”朱英说道。
孙德林一进门就看见自己老师坐在沙发上看报纸“老师,还得是您啊!退休了还不忘关注时政热点”。
孙德林以为朱英看的是报纸,作为政法出身的人每日的报纸是必看的读物之一,甚至都可以说是政法工作的一部分。
他的目光在房间里扫了一圈,然后落在了朱英手中的纸张上,心中自然而然地认为那是一份报纸。
听到弟子的话,朱英慈祥地笑了,“德林呐,你也老了,眼睛没有以前好使咯。”她的笑声如同春日里的微风,温暖而亲切。
“老师,您这说的哪里话,我这不是关心您嘛。”孙德林笑着走到朱英身边坐下。他的步伐轻快,脸上带着讨好的笑容,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在老师面前的模样。
“你呀,还是这么会说话。今天怎么有空来看我这个老婆子啦?”朱英拉着孙德林的手问道。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慈爱,手上的温度透过肌肤传递给孙德林,让他感到无比的温暖。
“老师,这不想您了嘛,来看看您。”孙德林把手中的茶叶递给朱英,“这是我给您带的一点心意。”他的声音中充满了真诚,手中的茶叶包装精美,显然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你这孩子,来就来,还带什么东西。”朱英嘴上虽然这么说,但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接过茶叶,轻轻地放在一旁的桌子上,眼神始终没有离开孙德林。
“老师,您最近身体怎么样?”孙德林关心地问道。他的目光在朱英的脸上扫视着,试图捕捉到任何一丝疲惫或者不适的迹象。
“好着呢,每天做做家务,锻炼锻炼身体,没什么毛病。”朱英回答道。她的声音洪亮,精神饱满,让人丝毫感觉不到她已经是一位退休的老人。
“那就好,老师您可得多注意身体。”孙德林说道。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关切,心中暗暗祈祷老师能够一直健康快乐。
“对了,德林,你工作还顺利吧?”朱英问道。她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弟子的关心,希望他在工作中能够顺风顺水。
“还算顺利,老师,就是有时候事情比较多,有点忙不过来。”孙德林说道。他的脸上露出一丝无奈,但更多的是对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
“忙点好啊,说明领导重视你。”朱英鼓励道。她轻轻拍了拍孙德林的手,给予他力量和支持。
“老师,你看的什么稿子,这么吸引人的吗?”孙德林好奇地问道,目光终于落在了朱英手中的纸张上。
“德林,你也看一下吧!老白的一个学生写的,老白很重视,不过不要外传,自己知道就好。”朱英把稿子递给孙德林,表情严肃而认真。
孙德林上来就看见了李晓峰的署名,有点难以置信,李晓峰怎么跟白老扯上了关系?他的心中充满了疑惑,眉头微微皱起。
孙德林开始仔细阅读起稿子来,越看越觉得惊讶。这篇文章的观点独到,分析深刻,完全不像一个学生能够写出来的。
“老师,这李晓峰是那个专业的学生?人大的?”孙德林忍不住问道。
孙德林不知道这个李晓峰跟自己认识的那个李晓峰是不是同一人。
朱英笑了笑,说道:“就是人民大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