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家豆腐摊生意,若是碰到下雨时节,基本出不了摊。一年算下来,大概将近两三月都有雨天。一到雨天,家里就很发愁。这是其一。”
“其二,集市上有三家卖豆腐的,但咱们家卖的最好。我从小看家里做豆腐,想来都是一样的制作方式,但差异就是配方和比例。”
不同的配方,不同的比例,做出来的口感就会有差异。
“有客人来买豆腐,就提到另两家的不如咱家,除了口感外,另外咱家给的份量也实在,所以回头客特别多。还有口碑介绍特意来买的顾客。”
“其三,在豆腐做好之前,有豆浆和豆花,集市上卖的挺好。比如,放点糖稀的甜豆浆一文钱大碗,原味豆浆一文钱两小碗,豆花放一点糖稀,带点甜味,是两文钱一大碗,原味豆花一文一小碗。”
“这比做豆腐省事,赚的钱未必不如咱家。我去尝过豆花,没有家里做的好吃。”
“其四,咱家摊子有限,人手也不够,再怎么做豆腐生意也就这样了。能赚的和去年一样多,就已经很好了。”
“所以,我觉得家里能买个铺子,把豆浆和豆花的生意也做上,搞不好成本还能降下来些。林家豆腐在镇上也小有名气,有个固定的店铺,也方便客人上门来买,不用每天推来推去,那么辛苦。”
“至于人咱们可以请大姨、二姨,或者表哥、表姐,品行好,靠谱的亲戚都能考虑,毕竟比种田更轻松,日子也会好过些!”
“娘,您看买个铺子,是不是特别值得?”
原本只是听个热闹,没想到这孩子说的有条有理,还有依据,让林秋兰目瞪口呆。
其实在集市上,她也注意到了儿子说的那些生意,但自家生意这几年在集市已经很不错了,也挺知足。
但没想到儿子竟然考虑这么长远?
一个五岁孩子,就代替她去集市待了不到一个月,竟然能想出这么多?
“儿子,不是你爹跟你讲的吧?”
去年,镇上有铺子出售,王四顺回来和她提了一下,但家里当时觉得买铺子成本投入太大,只说晚几年,等孩子大些,再看看情况。
后来就没有再提这话了。
没想到今天从儿子口里说出这些话。
“娘,爹没和我说过,是我这些天观察留意的。”
“我爹也想买铺子吗?”
之前林向安就觉得他爹是有些头脑的,而且销售能力挺强的,只是做豆腐太累人,让他爹心有余力不足。
“是啊,去年提过,不过娘没同意。”
“为什么啊?”
“买铺子投入太大,想着等你长大点再说!”
林秋兰说这话时,有点闪烁其词,并没有说出真正的原因。
林老头去世时,看出女婿挺有能力的,提醒林老太要留一手。
原本买铺子林秋兰同意的,但林老太不同意,说孩子小,要是生意做大了,王四顺有外心怎么办?
孩子小,林家又都是些妇孺,到时候能怎么办呢?
还不如等林向安大了,再做这些打算。
林秋兰听进去了林老太的话,这才婉拒了,之后王四顺就没有再提过了。
其实见母亲的样子,林向安大概也猜到了理由,不过也能理解。
女婿是家里的顶梁柱,孙子没长大之前,林老太怎么可能不防着一些。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娘,既然这样,咱们家买铺子吧!这样不用来回跑,爹和娘也轻松些,我也能安心读书。”
他提出买铺子,和王四顺提出来买铺子,意义是不一样的。
“好,我会和娘说的。不过我儿真聪明,难怪被族老推荐去读书,说不定,我儿会考个功名回来!”
林秋兰笑着感叹,虽说是自家儿子,但五岁就能这么聪颖,真的少见。
刚才那番话下来,她对买铺子也心动。
林家是外来人家,虽说姐妹们都嫁出去了,家里人单力薄,即便姐妹们有个事,回来哭诉,也只能安慰。
但家里做生意,能让自家姐妹日子好起来,儿子若是考取了功名,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娘,您放心,儿子肯定会考个功名回来!”
就在林秋兰心满意足看着大儿子时,床上睡着的小儿子突然放声大哭。
孩子哭,要么饿了,要么拉了,反正就是不舒服才会闹。
果然一摸,尿湿了,得换尿布。
“小豆子,去把桌子上的尿片递给我,我给你弟弟换干尿布。”
尿布是林老太和林冬香拆了家里的旧衣做的,放了点棉,有吸水性,免得尿湿床褥。
林向安把方形尿布递过去,在床边看着他娘换尿布,刚准备换,妹妹被吵醒了,哭闹不止。
“娘,我来抱妹妹试试!”
见林秋兰点头答应,林向安小心翼翼将小妹妹抱起来。
“你就一手护着头,一手托后背腰就可以了,小心点,对,就这样抱!”
小小的,没几斤重,林向安抱起来没多久,小妹妹就停止哭泣了。
“娘,她不哭了!”
林向安觉得好神奇,想逗逗小妹妹,可惜没睁眼。
换好尿布,弟弟也没有哭了,屋子里很快就清净了。
*
快到中午的时候,林老太才从外面回来了,准备做午饭。
林向安便去给林老太帮忙,大概过了半个时辰,王四顺收摊回来了。
与往日不同的是,吃完饭会小憩片刻的王四顺,顶着正中午的大太阳就出门了。
一连两日奔波,才将镇上私塾的情况打听清楚。
双林镇是个大镇,地处港口,离县城也近。
镇上有两家私塾和一家书院。
一家树人私塾,一家宝贤私塾,一家云林书院。
严格意义来说是两家,树人私塾和宝贤私塾是在镇上。
云林书院虽说属于双林镇,但在双林镇和县城的交界处,反而县城过去更方便。
树人私塾是一位年轻李秀才新开的,创办到现在还不到两年。
一年的束修要三两银子,包吃不包住。
宝贤私塾是一位年纪稍大的吴秀才创办的,出过秀才,生源比较好,有入学门槛。
一年的束修要四两银子,不包吃住。
云林书院,和前两所私塾完全不同,有入学门槛,需要人推荐,过了面试才能进入。
这所书院不仅仅教读书,还教琴棋书画骑射等。
是由一位告老还乡的官老爷创办的,因为这名头,再加上当地乡绅支持,门槛比较高。
曾出过举人和多位秀才。
一年的束修要十两银子,包吃,不包住。
学生多是来自县里和镇上有钱或者有地位家庭的孩子。
王四顺将打听来的消息,说给林秋兰和林向安听。
听到束修,林秋兰忍不住咋舌,虽然知道贵,但没想到这么贵!
即便肉疼学费,但家里要是能出读书人,那也值了!
儿子虽小,但也是有想法的,林秋兰轻声询问儿子的意见。
“小豆子,云林书院是最好的,但进不去。你看这两所私塾,你想去哪家?”
*
备注:
糖稀不是蔗糖,是麦芽糖和糯米熬出来的。
有个博主用200克麦子,1斤糯米,加上一些水,就做出450克的糖稀。
工艺也非常简单,冰糖葫芦就是用的糖稀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