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这一提醒,王四顺心里不由惭愧,自己这个做父亲的,还不如大儿子考虑的长远。
俗话说长兄如父,林向安顾好自己的同时,还兼顾到了弟弟妹妹的前程。
“是爹娘考虑不周,让你多费心了。”
他从不知道小儿子想去学医,见大儿子赞同,王四顺也不再多说什么。
“你说的有道理,阿忠和嘉月不小了,是该学些本事。我和你娘商量一下,就去安排。”
林向安点点头,爹娘的性子他了解,既然他提了,肯定会放心上的。
随即想到家里的银钱,都归爹娘掌握,平日娘也会给零用银子。
突然找家里要大额的银子,他爹娘肯定得问缘由,总归不便。
他有心想拿钱去买些吴家的线索,但线索肯定也不便宜,惊动家里人也不好。
不如,自己名下单独经营产业,和家里分开来,这样资金去处,也不必和父母交代。
顺便和他爹透露点自己的想法。
“爹,之前提到县里开酒肆,可有进展?”
“我看中了好几家店,但总是各种原因,没能谈成。后面让牙子帮忙留意,但那边找的位置都不太理想,说是还要等等。”
这事一直不太顺利,王四顺也明白,好位置的铺子,也不是说碰上就能碰上的。
“爹,这事交给我,县里的酒肆我来想办法,您给我几个帮手就行了。”
县里,毕竟没有林家的根基,搞不好被人从中作梗,也未知。
“你要那几个人?”
林向安狡黠地笑了一下,慢慢开口。
“不多,就四个人。阿远、阿桥两兄弟,和智、和信两兄弟。”
王四顺还以为他真是要人帮忙,待听到林向安说的四个人的名字,就觉得不是那么回事了。
“一下子就要走好几个重要人物,我看你是早有想法,原本也是让他们辅助你,既然你开口了,我让他们跟着你去县里。”
“这事暂时不急,你让和信和阿远,一起跟着我去县里,他俩能有个伴,我也放心些。”
平日他在县学,若留林远一人,怕是有些孤单,正好他与王和信在一起时,性子也能活泼些。
两人一起,不仅有个伴,做事时也能有个照应。
“阿桥、和智,我未来有别的想法,家里的事,你再安排可靠的人。
之前大姨不是找娘安排两个表哥的活计吗?还两个姑妈家的孩子,想来都大了。
若是人品还不错,您就帮忙拉一把。”
对于在家里做事的人,林向安还是非常清楚,不能全是王家族人,适当放些能信任的外人。
绝对不能让一方占绝对优势。
所以铺子里的伙计,有从外面找的,也有家里的亲戚。
“行,如今你大了,县里的铺子就交到你名下,我让你娘给你一笔钱,酒肆你看着办。之后让阿桥、和智一起帮着打理,他俩沉稳,家里的铺子都待过,你也不必花太多心思,不妨碍你科考。”
两个小的跟在身边办事,两个大的帮忙打理铺子,林向安直接吩咐,做些大的决策就可以。
也花不了多少精力,毕竟主要还是要准备科考。
“正好,我还有事找娘,便和她说一下这事。”
聊到林桥,林向安就想到三伯母向她打听亲事,正好去林秋兰讨论一下这事。
林秋兰刚照顾两个小的入睡,回到房里,正坐在床边闭目休息。
待听到林向安进来,就一下子清醒了,准备给他倒些茶水,被林向安阻止了,将她扶到椅子上坐下。
“娘,累了?”
走到林秋兰身后,林向安给她捏捏肩膀,想让娘的身体舒服些。
“三个孩子里,就属你最贴心,找我有事?”
知子莫若母,这孩子现在是个大忙人,平日里基本上就有个时间打招呼,像小时候那样聊天,基本不可能。
林向安有些不好意思,笑着反问道。
“娘,难道我没事,还不能来陪陪您?”
“我自己的儿子,还是了解的。你有这心,但我知你事多,每日功课又重,天天学到深夜,你不说,我也是知道的。”
即便偶尔想和孩子唠唠家常,但一想到这孩子那么努力,就有些于心不忍。
她占用这时间,孩子得额外花时间去补。
别人家的孩子,就想着到处玩,到处闹,但林向安从小不用操心,自己安排。
“还是娘了解儿子,我的确有些事,想跟娘说一下。”
于是将刚才和他爹沟通的话,重新又和林秋兰提了一下。
林秋兰没有反对,轻轻拍了他的手,让他等一下,便起身,走到衣柜旁,打开衣柜,里面有个上锁的抽屉,打开后,从中拿出了一个木匣子。
木匣子里,放着银票、收据契书,以及不少碎银。
“家里的大头都在你奶手里拿着,这些是我和你爹这些年攒下来的。
我和你爹商量过,我俩的钱,都是留给你们三兄妹的,想着你们成家时,再给你们。
但如今你大了,有想法,娘也帮不上你什么忙,这银钱就当提前给你。”
林秋兰数了二十张五十两的银票,递给林向安。
之前一次给的最多就是五十两,如今却给了一千两银票。
母亲递过来不仅仅是钱,更重要的是一份对儿子的信任。
如果他没记错,家里的收入快速增加头两年,赚的多,花销支出去的也大,一年下来,有个三百两盈余,都算不错了。
等养殖进入正轨,酒肆和杂货铺开起来后,家里一年的收入才突破上千两。
也是最近这两年,三家铺子加起来一年下来,突破了三千多两的收入。
但家里财政大权归林老太管着,林秋兰和王四顺两口,差不多留了三成在手里。
这一千两,对他爹娘来说,也得攒些日子。
“娘,爹,谢谢你们。”
当林向安接过银票,林秋兰还特意笑着叮嘱。
“安儿,这可是为娘给你娶媳妇的本钱,可不能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