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不是开镖局的吗?要这方子有啥用?”
林向安不明白赵泽这是闹哪一出,还是单纯凑热闹?
“嗯嗯,我爹是开镖局的,可我外公家是经商的。这不是看你苦恼方子吗?不如我让娘买下来,在家自己做的吃,这样别人也不会打你家的主意了!”
“你外公家做的什么生意?”
“好像是做纺织和首饰的。”
这会林向安总算听明白了,这小子就是人傻钱多烧得慌,合着买个方子在家自己吃。
“你要吃,直接跟我说就是,干嘛要麻烦你娘买。你一个小孩子,别操心这些大人的事!”
赵泽撇撇嘴,有些不服气,嘟囔着,“可你也和我一样大啊?”
林向安歪了歪身子,斜靠在车厢上,故作神秘笑道:“阿泽,我和你不一样,别和我比!”
之后就闭眼小憩,不再和赵泽搭话。
此时他已经想好了计划,既然薛家和吴家敌对,那不如和薛家合作,有上次的合作例子,再加上薛文逸在,可谈判的空间更大。
至于吴家,不着急一口回绝,把自己摘出来,让薛家正面刚。
若是知道林家一开始偏向薛家,那吴家对付林家,还不是易如反掌。
也就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咱现在太小,没必要得罪大户!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
夜里,老爹回到家里,一家三口算完当天的账,林秋兰就在一旁哄两个孩子,林向安便把事情和王四顺捋了一遍,然后跟他爹说了计划。
他会跟薛文逸谈好,然后让薛家主动出来背锅。
至于怎么心甘情愿背锅,那就给足对方更多的价值就够了。
“爹,我想卖给薛家。因为吴家这事,更好谈成的我条件,我卖给他,但我家依旧有卖的权利。咱们卖给普通老百姓,而薛家卖给有钱人,市场并不冲突,为了让他不吃亏,我会给他优化产品,提供新的销售思路。”
儿子口中偶尔会出来一些没听过的词,但你就是能明白他的意思。
就像推出吴春娘这个例子一样。
两种选择,林向安让吴春娘先去体验了第二种模式,就是自己批发售卖,因为还是亲戚,本钱便没要,让她卖了当天结。
吴春娘便带着王和智一起到港口集市上卖豆腐。
说是林家豆腐,前几天还真卖了些,另外两家豆腐看着生意又被影响了,就暗地里找人使坏。
让她卖豆腐时让几个彪悍的大娘去找茬,也不用武力,只吵架争执,让顾客就能躲避三舍。
毕竟吴春娘是外地人,即便交了每天的保护钱,也没有用。
人家不管你买卖吵架,这属于买方和卖方的问题,又不是地痞流氓闹事。
过了两天,吴春娘就决定换第一种模式,月银+提成,更安全和稳定。
林向安计算一番后,给了300文的底薪,但每月保底要卖600斤豆腐,就是每天最少得卖20斤,才能拿到底薪。
超过600斤的,按照8%的销售额提成比拿钱。
例如:一天卖50斤豆腐,一个月卖了1500斤。
那么300文钱的底薪,其中1000斤是二两七钱,提成拿216文钱,那么收入就是516文。
卖的越多,自然收入就越多。
其他遇到的所有问题,林家铺子会出面解决。
而且吃住,象征性的收了一家四口共100文钱,平日里大家一起吃的,伙食比他们自己家要好,时不时还有肉菜。
这些事情是林向安去跟王三平和吴春娘交代的,钱上面说的非常清楚,不存在期满,若果有异议就说出来,免得日后闹矛盾。
钱上的事情,是一定要讲清楚的,不能含糊,就把亲情和事情混为一谈。
一旦出事情了,你跟他讲事情,他跟你讲亲情,能把人气死。
而且林向安还给写了白纸黑字的契约,双方画押的。
这一套下来把王四顺和王三平夫妇看的一愣一愣的,心里都在嘀咕,这读书把孩子变得忒厉害了吧?
这还没完,之后就针对吴春娘如何卖豆腐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划。
这些人情世故,王四顺最会处理的,摊位分为固定摊位和流动摊位,所交的费用是不一样的。
请衙役喝酒吃饭,就弄了一个固定摊位,然后又和周边固定摊位打好关系,每个人都送一斤豆腐、一斤豆干、一斤豆腐皮,让人平日里帮忙照应一二。
这之后才开始卖豆腐,同时王四顺隔几天就过来看看,和衙役、各摊位老板聊聊天,唠唠嗑。
之后就很吴春娘和王和智买的时候就很顺利。
另外业绩不好,还会针对研究哪出问题,不过吴春娘目前没有这个问题。
每天至少也能卖个七八十斤,多的时候一百多斤,月钱能够达到一个成年男子的工钱,甚至能超过。
有了吴春娘的例子,王四顺对儿子的多心眼,有了更深的理解。
所以对于林向安让薛家来对付吴家,他也没那么惊讶了。
“那我后天回复吴家管事,说薛家也要买方子,而且自家和薛家还有豆腐合作的事,也是为难,就干脆让两家协商一下,就不提出价的问题。”
“爹,我今天私下和薛文逸沟通了,出价100两,除了他家之外,我家独有售卖权,同时我还给他提供销售思路,他回去和他爹商量,明日答复我。”
50两就想买断方子,这不是断他家财路吗?他家一天口头上限量卖50份,实际会多一点,毕竟也没人来数啊!
一天收入至少也有5钱,一个月15两,三四个月就赚回来了。
和薛文逸毕竟有同窗之谊,人家之前错了也弥补,所以对方客气,那他也会退一步。
做生意是讲规矩,讲人情世故,不懂规矩的人,基本上会被大家排挤。
一个大家默认的隐形规则定的好好地,你不遵守,还破坏,谁陪你玩啊!
不过你有钱有势,那就另说。
“行,那等你明日回来,咱们再商议。”
吴家那管事,那天狐假虎威,威逼利诱一番后,就回去给主子报信,说这方子十拿九稳,谅对方一小店也不敢不卖!
然而当他听到王四顺的说辞,肺都气炸了,恼羞成怒!
“吴管事,我家店小,不敢欺瞒您。那薛家不知从哪听到的消息,您前脚走,后脚也来买方子。能得你们两家看中,那是我家的荣幸。但你们两家都要,这可难为我了,要不您两家私下协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