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时空
李世民的眉头在听到后期大唐居然派公主和亲的消息时紧锁,他的心中充满了忧虑,担心这会成为历史上的污点。
但当青鸟讲述大唐的和亲策略是先揍一顿,再下嫁公主时,他的脸色瞬间由阴转晴,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而李靖、李道宗等参与吐谷浑之战的将领,听到自己的名字被提起,腰板挺得更直,脸上洋溢着自豪。他们知道,自己的功绩被后人所铭记,这是对他们英勇战斗的最高赞誉。
李世民和李渊听到吐谷浑成为唐朝属国,新可汗需要大唐下嫁公主以稳定国内局势,都感到无比荣耀。他们意识到,曾经是隋朝西北大患的吐谷浑,如今已经臣服于大唐,这无疑是对他们统治能力的肯定。
李世民摸着胡须,自信地说道:“之前这青鸟讲那朱棣时,就说这明太宗封狼居胥,天子守国门,那朕也不能输给后辈啊!”
然而,李靖等武将一听这话就急了,他们纷纷开口道:“陛下,您身负天下之望,如何能以身涉险,那朱棣出征时,太子朱高炽已然执政多年,太孙朱瞻基也是成年,而如今我大唐,太子尚且年幼啊!”
文臣这边,房玄龄等人也是开口进谏,直言不妥。
李世民看着焦急的李靖等人,脸上露出了宽慰的笑容,他开口说道:“药师啊,你这个托塔李天王,生怕朕抢了你的功劳。朕是想说,从这青鸟口中,后人对于和亲都是排斥的,那朕的大唐,日后也不要出现和亲之事了!”
长孙皇后忽然开口道:“陛下此言不妥。”
李世民扭头,惊讶地看向长孙皇后,他没想到一向最支持他的妻子,居然会反驳他。
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一种戏谑的质疑:“观音婢,你不爱我了吗?”的感觉。
长孙皇后笑着解释道:“我大唐女子能力出众,也有不少想要做出一番成就之人,若是他日宗室之中,有愿意外嫁他国,做那执政王后或者太后之人,陛下也不妨考虑一二。”
李世民听完长孙皇后的解释,眼神立刻变得赞赏和认同:“观音婢果然聪慧,爱妻考虑真周全。”
房玄龄等人则是心中暗道:“若是将宗室之中有野心的女子外嫁到他国,那折腾的就不是大唐了,对大唐也是有利的。”
程咬金则是开口疑惑道:“李靖将军难道是封王了吗?为何青鸟称他为托塔李天王?”
李靖惶恐请罪,他深知这种称呼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李世民则是笑道:“药师,日后说不定是立下大功,封了王也不足为奇。”
······
武则天时空
武则天听到青鸟提到大唐和亲的公主,她缓缓转向宗正寺的官员,声音沉稳而有力:“西平大长公主对朝廷有功,你们不可怠慢了她。”
接着,武则天继续说道:“以后外嫁的公主,也要经常派使者前往问安,绝不能让她们在外面被欺辱了。”
······
赵匡胤时空
赵匡胤听到青鸟提及开封女子可怜,首先联想到的是公主和亲的事宜,他的情绪瞬间被点燃,怒气冲冲地说道:“这后世子孙居然如此无能,难道后世子孙也要依靠公主和亲。”
赵匡义在一旁,心思敏捷,他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或许可以通过这次事件来削弱赵匡胤对儿子们的期待,从而为自己上位铺平道路。
他迅速把握时机,添油加醋地说道:“是啊,难道德昭和德芳等人的后代,失去了兄长锐意进取的精神。”
就在赵匡义忙着挑拨的时候,青鸟已经接着讲下面的事情。
······
【大唐是咋收拾吐蕃的呢,这就得提到松州之战啦。
贞观十二年(公元 638 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带着军队攻打吐谷浑,还把吐谷浑给打败了。
把吐谷浑打垮之后,吐蕃又接着往东南方向打,把党项以及白兰诸羌都给打败了,带着二十万大军入侵松州。松州之战就这么开场了。
松州是啥地方呢?
松州属于唐朝的剑南道,贞观二年(公元 628 年),唐朝把松州设成了下都督府,主要负责管党项以及其他诸羌的羁縻州。
也就是说,松州已经是唐朝自己的本土地盘了,那松赞干布为啥要出兵攻打大唐,难道是他张狂得没边儿了?
关于出兵的原因,两唐书和《资治通鉴》都说成是吐蕃请求通婚被拒绝、使者恶意挑拨。
就像《资治通鉴》里记载的:“起初,唐太宗派使者冯德遐去安抚吐蕃,吐蕃听说突厥、吐谷浑都娶了公主,就派使者跟着冯德遐入朝,带了好多金银财宝,递上表章求婚;唐太宗没答应。使者回去后,跟赞普松赞干布说:‘我刚到唐朝的时候,唐朝对我可好啦,答应把公主嫁给咱们。后来吐谷浑王入朝,从中挑拨,唐朝对咱们的礼遇就差了,也不答应通婚了。’于是松赞干布就发兵攻打吐谷浑。”
实际上,当时的吐蕃,正处在扩张的时候,唐旄、苏毗和羊同等跟吐蕃挨着的部落都被吐蕃攻打了,征服吐谷浑也是吐蕃对外扩张行动的一部分。请求通婚被拒和使者挑拨,只是个借口和导火索罢了。
那唐朝为啥不答应吐蕃的通婚请求呢?
刚才青鸟讲了,李世民那时候,唐朝把东突厥灭了以后,国家越来越牛,威风传遍四方。
所以,唐朝一般是在周边势力向它表示归顺的时候,为了加强关系才给赐婚,把弘化公主嫁到吐谷浑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而吐蕃那时候还没明确向唐朝表示归顺,这时候赐婚,对唐朝没啥实际用处。
松赞干布逼近松州之后,没有马上往深处打,而是接着派使者请求通婚,只不过态度更加强硬,“跟身边的人说:‘公主不来,我就接着往里头打。’”
只可惜,他的强硬没换来唐朝赐婚,反倒引来了松州唐军出战。
吐蕃在松州的进攻,让李世民下了决心对吐蕃重兵出击。
八月,让吏部尚书侯君集当弥道行军大总管,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负责白兰道、左武卫将军牛进达负责阔水道、左领军将军刘兰负责洮河道行军总管。
那双方参战的兵力有多少呢?
唐军就不用多说了,史书上明明白白写着是步骑 5 万。
吐蕃有多少兵力呢?
两唐书和《资治通鉴》都说有 20 万,这有点夸张啦。
吐蕃史书里记载松赞干布想娶唐朝公主的时候,说 “赞普写信给唐朝皇帝说:要是不把公主嫁给我,我就亲自带着五万兵,夺了你的唐朝,杀了你,把公主抢走”。
这么一看,当时吐蕃的主力部队大概也就是四五万人。
所以,总体来看,唐军和吐蕃军的兵力差不多。】
······
“混账,居然如此狂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