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首辅闻言,觉得天都塌了,立刻整冠束发,想去门看看能不能挽救一下,结果人还没等走出府门,便被福海公公带着一对御林军,拦住脚步。
时首辅入仕途以来,官路一向顺畅,还是头一次,遭遇这样的情景。内心控制不住地生出惧怕之意,他想上前与福海公公套话。
但以往对他客气有礼的福海,今天却十分不好说话。不仅没打听出任何信息,而且态度也显得很冷淡,只说皇上急召,让他不要耽误。
时首辅见此,也不好再多言,路上以一种从未有过的屈辱状态,被一队御林军,押解着进了宫。
眼下的状况,让时首辅不得不按最坏的打算,在心里盘算起来。
金矿的事,三皇子也参与其中。但好在他们提前做好了防范,所有的事情,从头到尾,都隐匿了三皇子的痕迹。
所以,如果皇帝震怒,一定要处罚私开金矿的人,他觉得自己应该为了时家,为了三皇子的未来,将所有罪责,揽在自己身上。
就当时首辅怀着慷慨赴死的心情,进入御书房后,发现三皇子早就等在一旁,只是皇上看起来,却意外地对他神色如常。
似乎并未因为金矿的事,怪责到三皇子身上,正在他心下诧异之际,只听龙椅上的皇帝,怒声呵斥道:
“大胆逆臣,知法犯法,竟敢私开金矿。三皇子有你这样的舅父,简直丢尽了颜面。
不过幸亏朕的儿臣没有长歪,在知道这件事后,第一个站出来大义灭亲,提议将你革职查办,你对此罪,可认否?”
时首辅闻言,错愕地抬头看向三皇子,半晌才终于认命般地低下头。喉中略带哽咽地说道:“臣认罪,一切事情,都是臣一人所为。
是臣辜负了皇上的信任,是臣给三皇子和时贵妃抹黑,臣自愿卸任首辅一职,望陛下不要迁怒无辜。”
皇上这一计阳谋,在场的三人,都心知肚明。皇上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外戚专政,三皇子与时家走得十分亲密,皇上对此早就不满。
正好借此机会,故意言语挑唆他们,即使这件事揭过去后,也会永久在两人心中,埋下疙瘩。
皇上自从服用了清风道长的丹药后,感觉身体如同回到二十岁的状态,这样的他,突然就生出了长生不老的心思。
因为之前身体一直不好,所以皇上一直有打算,为三皇子铺就储君之路。但是现在他身体状况变了,对于未来的计划也随之改变。
没有帝王,会愿意将手中的权力交给旁人。若不是受身体和寿命限制,每一代皇帝最愿意做的事,不是把江山传下去,而是将所有权利,永远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三皇子听皇上一开口,便将他卖了出去,眼神快速地闪烁着,企图在皇上看不见的角度,给时首辅使眼色。
生怕他这位舅父不识相,在这个节骨眼上,把自己卖出去。只要他将来能坐上皇位,自然保时家平步青云,也算是补偿舅父,今日顶罪的事。
只是,时首辅心中虽然什么都明白,但仍然对这个自己看着长大,一手扶持的嫡亲外甥,感到心寒无比。
他此刻一直垂着头,努力地平复着心中的不甘。也试图拼命替三皇子找理由,来说服自己。
但长久以来压抑在心中的怨怼,似乎再也劝化不了,他暗暗握紧双拳,开始在心中反思。
这些年,他倾力扶持这个冷心冷肺的外甥,将来他上位后,时家真的会有前途吗?
几次共事,早就让时首辅看清了三皇子的为人,只是不到最后关头,他不愿承认,是自己看走眼罢了。
三皇子为人自私自利,平日里只知道吸取好处,但凡皇上这边有一点风吹草动,他第一时间便出卖自己的党羽。
时家跟在他身后,不是顶罪就是背锅。一起做生意,赚钱时他拿分红,拿得绝不手软。
一旦赔钱,便会不顾时家死活,偷偷卷走所有银子,这样恶劣的脾性,到底是亲人还是仇人?
三皇子如此对待时家,自己的妹妹又知道多少?或者说,即使知道,是贵妃也是默许的。
这一刻,时首辅觉得自己成了时家的罪人,他先是扶时清臣那个庶子做少家主,毁了时家的百年清誉。
后又扶持三皇子这样狼心狗肺的人,使时家从云端,一步步跌落泥泞。历代祖先经营了上百年的世家,竟然在短短几个月内,便毁于他手。
想到短短几个月,就不得不想到事情的开端,似乎就是从娶了柳氏女,或者说是杀了云溪后,时家就开始霉运连连。
但很快,他又将脑中的荒谬想法甩掉,云溪不过是一个孤女罢了,怎么会有能力掀翻整个时家?
说来还是自己时运不济,偏听偏信,才使时家落到如今的田地,而云溪的事,不过是恰巧出在这个档口。
时首辅在御书房内,被当众被扒光了朝服,去了官帽,只着一件白色中衣,又被御林军一路押送回府。
路上引来无数人侧目,京都就这么大,首辅虽然是高官,但是仍然有很多百姓都识得他。
如今见当朝首辅变成这副样子,又有御林军押送,猜测时家定然是出了大事。
时首辅被押送回府后,御林军执行皇上的指令,将整个府邸圈禁起来,因为私采金矿的事,还没有查出结论,故在这之前,时家人一概不得出入,全员禁足府内。
没多久,时家的消息,便被传得沸沸扬扬,其中自然少不了云溪的手笔。
此刻,她正坐在途经时家酒楼雅间。刚才时首辅对当街押送这一幕,完全看在他眼中。
但云溪的神色中,却没有露出多少得意,她只是不屑地哼了一声,便继续饮茶。
在她心中,这只是时家彻底没落的开始,后面还有一环接一环的大礼,会陆续送上。
三日后,祁锦修被急召回京,接任首辅一职。这个人选,是皇上早就在心中定好的,与其在扶持一个世家,不如扶持一个无依无靠,又好掌控的寒门。
而祁锦修这样一个刚入仕途,没有任何背景的新科举子,正好是他心目中的合适人选。
虽然在短短几日之内,祁锦修便连升数级,着实不合礼法,但皇帝力排众议,偏要扶持祁锦修,最后,自然是以群臣落败告终。
在外人看来,祁锦修是走了大运,一入仕,便登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但其实,他的上位并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