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天气开始转暖,是一件好事儿,虽然春耕没怎么赶上,但也能种,减产总比绝收要好不是?
因此,在出了几天太阳,确认了气温真的在升高之后。刘平便召集了长安城的大小官员们。没有耽误什么时间,也没有什么听取大家的意见这种过程了。
刘平直接将所有人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以他自己为首,主要的工作是继续为前线提供粮草辎重,维持地方稳定;第二个部分以董川为主,主抓已经晚了的春耕,同时负责各地平粮仓的粮食投放;第三个部分以工部为主,主要工作是防汛!
分配完人员,直接就宣布散会。
效率是非常的高。
散会之后,刘平回到了自己的班房,就看到马良已经在班房候着了。
“什么事情?”他开口问了一句。
马良拿着一个信封递给了刘平,道:“右都督的来消息,现在已经开始化雪了,他计划再过几日就要继续攻打函谷关,问您的意思。”
“让他便宜行事就行。”刘平摆摆手,这事儿他也插不上嘴,函谷关远着呢,他也操不了这么多心。
“行的。”马良答应下来,然后又开口说道:“还有宛城那边的消息,大王他们商议出来了一个作战方案,需要长安这边后勤配合。”
“哦?”刘平眉头一挑问道:“什么方案?”
一边说着,一边把信封拆开,里面是马良整理好的情报。他一边看着,马良一边说着。
“是这样的,大王他们不打算拿下武关了,决定分兵,一部分人佯装攻打武关,另外派一万人,走小路直接去函谷关,突袭函谷关,跟右都督配合,拿下函谷关之后,兵发洛阳。”
“走哪条小路?”刘平问话的时候,已经看到了路线规划。
走三鸦路。
“这路,大军过不去吧?”刘平虽然不干涉军事指挥,但自从确定了要跟朝廷死磕之后,对地形的了解还是烂熟于心的。
“大王的意思是,让黄忠将军亲率一万人,走三鸦路,过伏牛山直接去汝州。”马良开口说道:“过了汝州其实可以直接到洛阳了。”
“一万人去了洛阳也没有什么作用。”刘平摇摇头:“让他们按照原计划去突袭函谷关就行。粮草辎重的话.....回大王,在打下函谷关之前,黄将军只能就食于敌,但长安这边会保证右都督和大王的粮草的。”
“喏!”马良立刻答应下来。
“等下,你知道宪和在哪儿吗?”刘平又问了一句。
“简先生?”马良愣了一下,随后想了想道:“好像去食堂了。”
“这个时间点就去食堂?”刘平没明白:“不是还有半个时辰才到饭点吗?”
马良笑了笑道:“他不是给马岱从中撮合,让他娶了仲达的堂妹吗?马铁那小子说马岱不在家,他自己去猎了一头鹿给简先生送过去了。简先生想着咱们丞相班房的师傅手艺好,就给拿过来了。”
“行,某知道了。”刘平点点头。
丞相班房小食堂。
刘平见到了坐在食堂角落里晒太阳的简雍,他走到跟前的时候,发现简雍已经睡着了,发出阵阵鼾声。
“宪和,这里睡,不怕冻着?”刘平坐到了简雍的对面。
阳光从窗户洒进来,很是舒服,简雍会选位置。
简雍揉了揉惺忪的睡眼,见是刘平来了,他连动都没动,打了一个哈欠:“昨天没怎么休息好,你怎么来这么早?知道今天有鹿肉吃?”
说到这里,他突然来了精神:“你放心给你留了鹿血,但是那鹿鞭不能给你,某已经答应送给司马家的了。”
“某也不要那玩意。”刘平没好气的说道。
简雍干脆坐起来,伸了一个懒腰,然后对着厨房的方向大喊道:“来一壶热茶!”
喊完了,他又对刘平笑了笑,道:“估计是找某有事儿,说吧,什么事儿?”
“茶来了!”一个后厨的小伙计,拎着一壶热茶走过来。他还挺机灵,不光有茶壶,还拿了一个小暖炉。
将暖炉放在桌子上,立刻暖壶了不少。茶壶放在暖炉上,还可以长时间保温。
“你去忙吧,某自己来就行。”简雍对小伙计笑了笑,然后接过茶壶,倒了两杯茶。
刘平拿了一杯过来,轻轻吹了一下,然后抿了一小口,双手握着茶杯取暖,看向了窗外的阳光,道:“前些日子,在街面上遇到了蔡琰。”
“包子铺?”简雍笑了笑,道:“包子这东西的确是好吃,你当初弄出来的时候咋寻思的呢?尤其是猪肉包子,真香。”
“蔡琰也会做肉包子了?”刘平扭头看向简雍。
简雍吸溜了一口茶水,道:“会不会的某不清楚,但是呢,她来长安这件事儿跟某没有关系。再一个你操心这个做什么?”
“没什么。”刘平低头看着茶水,几片茶叶渣子飘荡着。
简雍见状,有些无奈的说道:“真不是某让她来的啊,某这边也没有吸收她进来。当年她跟吕轻眉走的挺近的,但她是什么身份,某怎么敢让她当谍子?”
刘平点点头,表示认可。
一来蔡琰是蔡邕的女儿,二来蔡琰还是卫家的媳妇儿,甭管这事儿成没成吧。
有这两层身份,简雍的确不会胡来。刘平之所以来这么一问,也是怕简雍一上头被蔡琰忽悠了。
都是老兄弟了,刘平不想以后因为这点儿事,简雍再栽了个跟头。
“你怎么想的某清楚地。”简雍又给刘平添了一些茶水,道:“其实她来长安这事儿,一开始大王就知道了,算是大王默许的吧。”
“嗯?”刘平抬头看向简雍。
简雍小声说道:“大王是想着,有她在,那位应该会心向长安才对。”
那位,说的自然是蔡邕了。
是的,蔡邕活到了现在,已经七十多了,比历史上活了八年。现在身子骨还算硬朗呢。而且因为他活得够久,可以说是目前整个天下儒生的精神领袖。
无人能出其右。
郑玄也不行,因为郑玄已经没了。郑玄没熬过这个寒冬,已经没了。郑家人虽然已经发丧,但因为刘备还在宛城,朝廷对他的后事是拖着的。
郑家人也表示理解。
之前郑玄的存在,就是刘备势力法理性的注脚。早在很早之前,刘备就做好了郑玄一旦去世,就要找人顶替他的缺的准备。
这不是官职的问题,是刘备势力需要一个士林领袖,儒生精神寄托。
一开始刘备是想着,刘平会逐渐成为当世大儒,但刘平底子太薄了,而且太年轻,想要他扛大旗,还得再等个十来年。
后来刘备就想着从孔家请一个过来,但是吧孔家人看不上刘备。说来也奇怪,这么多年了,刘备都是如此声势了,他麾下没有一个孔家人。
天下世家,不管心里怎么想的,都会派一两个精英子弟来刘备势力出仕做官,分散下注玩的那叫一个娴熟。
偏偏孔家跟别人不一样,压根就不鸟刘备。
甚至刘备亲自写信给孔家家主,连回信都没有。
这也为什么,当初在成都的时候,宋衷的出现让刘备如此高兴。甚至就算刘平表达了对宋衷的怀疑之后,刘备仍旧坚持让宋衷去了翰林院。
这会儿听到简雍提到蔡邕,刘平有些无奈的说道:“伯喈先生已经是古稀之年,就算有心,怕也没什么用了。”
“问题应该不大。”简雍回了一句。
刘平却听出来了他话里的意思:“你的人跟伯喈先生接触了?”
“他年龄太大了,吃饭都成了问题。”简雍也没有隐瞒刘平,道:“某派人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而已。”
“等一下。”刘平打断了简雍的话:“他吃饭都成了问题,怎么还能身子骨硬朗的?某听说他还能上朝呢。”
“喝奶。”简雍言简意赅。
“牛奶还是羊奶?”刘平随口问了一句。
“人。”
刘平茶杯没拿稳,差点洒了一身:“什么?”
“一天九碗。”简雍又说了一句。
刘平给自己添满了茶水,用喝茶掩饰了自己的尴尬:“这事儿还真的只有你适合干,别人还真难一天能凑出来九碗。”
“你又说笑了。”简雍摇了摇头。
刘平拿起茶壶,给简雍也续了一杯,道:“天暖和了,函谷关拦不住翼德,洛阳也拦不住玄德。”
“你要早做准备了。”
简雍闻言面色一暗,道:“某也没有什么办法,但是玄德是个仁厚的,不会怎么样的。”
刘平没有继续说话,有些话点到即止即可。
他相信刘备的为人,但简雍目前干的活,知道的太多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他这么多年小心翼翼一直没有接触军事。结果呢?刘备把天下郡兵都交到了他的手上。
虽然当时自己就应了下来,但其实心里没底。他不知道这是刘备对他的信任,还是故意要试探他。
少主年幼,叔父掌权。
晃了晃脑袋,将这些有的没的都忘掉。
“鹿肉好了!”简雍忽然眼前一亮,拍了拍刘平的肩膀:“先吃,天大地大,吃饭最大。”
<\/bod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