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看着她的成果,笑着鼓励:“姑娘,第一次编成这样已经很不错啦,柳编这手艺啊,就得慢慢来,多练练就熟练了。
以前咱村里家家户户都靠这柳编换些生活用品,现在虽然日子好了,但这手艺不能丢。”
张远和杨厚泽在菜园子里忙乎了大半天,总算是把暖房搭建完成。两人直起腰,看着眼前那简易却坚固的暖房,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暖房的塑料薄膜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光芒,仿佛在预示着未来蔬菜茁壮成长的美好景象。
“可算弄完了,表弟,今天多亏有你帮忙。” 张远一边抬手擦着额头上细密的汗珠,一边笑着对杨厚泽说道。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在寒风中竟有丝丝凉意。
“哥,跟我还客气啥,都是一家人。” 杨厚泽咧嘴笑道,他的脸颊因为干活而涨得通红,就像熟透的苹果。
两人收拾好工具,结伴朝着民宿后面不远处的七里河走去。一路上,寒风呼呼地吹着,像是大自然奏响的一首独特乐章。路边的枯草在风中瑟瑟发抖,被积雪掩埋了大半,只露出些许枯黄的草尖。
还没走到河边,就听见李老爷子那洪亮的声音伴随着众人的呼喊声传了过来。“哎呀,大家伙儿使把劲呐!这一网肯定不少!” 声音中满是抑制不住的兴奋。
张远和杨厚泽听闻,立刻加快了脚步。等他们走近一看,七里河宛如一面巨大的银镜,河面上的冰已经结得非常厚实,上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雪,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刺得人眼睛都有些睁不开。
此时,李老爷子、赵刚、王雷、李伟和三爷爷几人正围在冰洞旁,齐心协力地往外拉着渔网。网上零零星星地挂着几条鱼,有肥美的鲫鱼,还有活蹦乱跳的鲤鱼。或许是因为天气太过寒冷,这些鱼在网上挣扎的力度很小,只能偶尔微微扭动一下身躯。
李老爷子站在一旁,激动得手舞足蹈,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好家伙,看看这鱼,个头可真不小!今天这顿鱼宴算是有着落了!” 说着,他便迫不及待地伸手去解网上的鱼,双手冻得通红,却丝毫不在意。他的眼睛紧紧盯着那些鱼,仿佛在看着稀世珍宝。
三爷爷则站在不远处,手里拿着冰镩,有节奏地敲击着冰面。他微微眯着眼睛,侧耳倾听冰面下传来的声音,凭借着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仔细地挑选着下一个开冰洞放网的绝佳位置。每敲击一下,冰面上便会溅起一些细碎的冰屑,在阳光的映照下,宛如晶莹的水晶粉末。
“三爷爷,您这是咋判断的呀?” 赵刚好奇地凑过去问道,眼中满是疑惑和敬佩。
三爷爷直起腰,笑着解释道:“这冰面的声音不一样,就代表着下面的情况不同。声音沉闷,说明冰层厚,鱼可能就多;声音清脆,那就得再找找。捕鱼啊,讲究的就是个经验和耐心。”
张远和杨厚泽快走几步,来到众人近前,李老爷子就眼尖老远的地瞧见了他们,扯着嗓子喊道:“哟,张远!快来,一起享受这丰收的喜悦!” 众人纷纷转身,热情地跟他俩打招呼,一时间问候声此起彼伏。
张远笑着回应:“刚忙完菜园子的事儿,这是我老弟儿,厚泽,刚帮完忙,就赶来看看大家的收获咋样。” 杨厚泽也在一旁附和:“是啊,一路上就听见这边热闹得很。”
简单寒暄后,大家又投入到捕鱼的欢乐中。三爷爷已经选好了新的位置,他高高举起冰镩,手臂上的肌肉紧绷,随着一声有力的 “嘿”,冰镩重重地砸在冰面上,冰屑飞溅。
赵刚和王雷也不甘示弱,一个帮着扶住冰镩,确保它不会歪倒,另一个则在旁边观察冰面的变化,嘴里还念叨着:“三爷爷,您这力度,这位置,肯定能有大收获。”
张远和杨厚泽也迅速上手,张远主动承担起整理渔网的工作。他蹲在地上,仔细地将渔网理顺,把之前捕鱼时勾住的线头解开,确保渔网在下次入水时能够顺利展开。
杨厚泽则跟着三爷爷学习如何通过冰面的声音判断鱼群的位置,他可是知道三爷爷的本事的,他全神贯注地听着三爷爷的讲解,还不时地自己拿起冰镩,模仿着三爷爷的动作敲击冰面,然后一脸期待地看向三爷爷,希望得到肯定的答复。
李伟在一旁负责把已经捕到的鱼分类存放,他把鲫鱼、鲤鱼分别放进不同的水桶里,嘴里还嘟囔着:“这些鲫鱼熬汤肯定特别鲜,鲤鱼就红烧,想想都让人馋。”
李老爷子依旧在最活跃的位置,他一会儿帮着张远整理渔网,一会儿又跑到冰洞旁,眼睛紧紧盯着缓缓放入水中的渔网,嘴里不停地说着:“轻点放,再往左一点,对,就是这样。” 那神情仿佛他才是这场捕鱼行动的总指挥。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渔网在冰洞中逐渐下沉,大家都屏气敛息,眼睛死死地盯着冰洞,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动静。
突然,冰洞旁的鱼线猛地抖动了一下,众人瞬间紧张起来。“有鱼!” 李老爷子兴奋地大喊。大家迅速行动起来,赵刚和王雷准备好拉网,张远和杨厚泽则在一旁协助,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