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也有一支入秦,在天幕出现后,他们可是每天都是忙的脚不沾地,尤其是从“四大发明”开始,忙碌变得更加具象化。上边的想法,很多都落到他们身上成为任务,但辛苦之余也得到了重用,这也算是痛并快乐着。
现在新的命令下来,他们又得抓紧时间来研究了。
不过,看见这些新奇事物,他们的研究也算是乐在其中。毕竟当今陛下并不喜欢和接受他们的理念,他们还想在这里讨生活,希望有一天他们的理念能够得到君王的重视,也只能尽力去展现自己的价值。发明研究这些东西,勉强也是他们的能力和兴趣所在吧。
更何况,他们也确实是重视民生,“非攻”就是针对战争的破坏性和对民生的重视。现在要他们研究的不是之前的火药,而是现在对农业生产很有帮助的农具,没有人会不高兴。
玉不识讲完这一部分,缓了缓,又继续说道。
【华夏古代农耕工具的演变是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到商周时期的耒耜,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牛耕,汉代的安装犁壁、牛耕普遍、耧车和代田法,唐代的曲辕犁和筒车等。
每一次农具的革新都是先辈智慧的结晶。
唐太宗李世民曾在《帝范》中这样写道:“食为人天,农为正本。”
说到这里,我们提一下《帝范》——太宗的那本《帝范》,总结了自己治理天下的经验,包含了对官员选拔、赏罚制度、农业发展等方面的见解,对后世帝王和政治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到了现在,《帝范》已经不仅仅只是一部记录李世民治国经验的作品,更是华夏古代政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对于研究唐代及以后时期的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虽然打定主意提到什么就解释什么,但这样好像背书一样的话,还是让玉不识有些心累。
而其他人也不见得很开心。
“《帝范》?”
刘彻看着水幕上介绍的这本书,透露出一丝感兴趣的神色。
“这个李世民也还真敢写啊,《帝范》……他是把自己当做帝王范例吗?”
这样看起来李世民好像很自大骄傲——虽然他确实性格挺骄傲的,但李世民为什么会写《帝范》水幕上并没有列出来,刘彻的想法还是有些偏了。
其实李世民的这本《帝范》,是专为太子李治而着,是诫子论政之作,教导他如何治理国家、成为一位有为君主,实为帝王“家训”。只不过影响深远,后来的很多皇帝也多读过这本着作。
李世民听到这些话也是神情难得有些尴尬,他实在想不到自己为什么会写这样的一本书。
面对来自既是臣子也是好友等人的目光,李世民索性迎着他们的好奇,只是若无其事的笑了笑,满脸都是和他无关的样子。
他对于《帝范》并没有那么好奇,倒是挺满意自己庙号的。
汉太宗孝文皇帝可是一直是他的学习榜样呢。——感觉有被认可。
【好了,话题有些扯远了,我们说回来。
唐太宗历史一直重视民生,他会说出这样的话并不奇怪,当然,这也侧面表现了农业在古代的地位。
我们之前简单介绍了农业用具的演变和发展史,现在我们来具体认识一下其中的一些农具。】
天幕上之前不断点开的资料渐渐隐去,这是玉不识在清场了。
然后,她最先放出了一张图,上面有着拆解详细的架构信息,旁边还有使用的示意图,曲辕、短辕、犁盘,是“大名鼎鼎”的曲辕犁——这在她看过的小说中出场次数可不少,尤其是秦汉背景的小说。这也使得她在准备资料时,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它。
【这是曲辕犁——
到了汉代,耕犁已基本定形,但汉代的犁是长直辕犁,耕地时回头转弯不够灵活,起土又费力,效率并不高。到了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曾提到长曲辕犁和“蔚犁”,但因记载不详,现人只能推测为短辕犁。到了唐代,耕犁进一步发展,从长曲辕犁发展到了短曲辕犁。
这短曲辕犁最早出现在唐代后期的江东地区,操作时犁身可以摆动,富有机动性,便于深耕,且轻巧柔便,利于回旋,适宜了江南地区水田面积小的特点。
它的出现是古代中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
玉不识想到书上的知识点,忍不住在后面顺口又补了一句。
说完才意识到什么,微微停顿了一下,才继续说道。
【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它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牲畜。】
【曲辕犁这个新的犁地工具的发明,可以说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对唐朝的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曲辕犁身上的这些精巧的设计、精湛的技术,并且蕴含的美学规律,对现代农具的设计仍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
说起这些具体的用具,大家更是睁大了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
大多数皇帝都会进行劝农桑的活动,更是有不少亲自下地耕种过,看着玉不识后面放出来进行对比的直辕犁,又看了看前面的曲辕犁,自然能够看出哪个更为精巧有用。
土地耕种不易,有了这个能够方便调头转弯的曲辕犁,耕作的效率可不就是能够大大提升了嘛!
刘彻这个时候也不去理会前面什么《帝范》了,他看着连拆解图都放出来的耕具,目光灼灼。
天女也是会做实事的嘛!
他心中一动,开口道:“此等农具若能用于我大汉,必定能使百姓耕作更加便捷。”
耕作便捷了,那不就是能留出时间来多开垦一些土地了吗?再继续想下去,种的多了,收的也多,那粮食多了,对上匈奴的底气不也就是更足了吗?
刘彻顺畅地想下来,心里有些美滋滋的。
真的是,起承转合都是打匈奴。
不过,打匈奴也确实是他们几代人共同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