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柳芙走后没多久,李氏也带着柳晴回去了。
永昌侯府里,柳氏回来后就直奔蒋老太太住的宁寿堂,看到自己的老母亲苍老虚弱地躺在床榻上,柳氏的心里很不好受。
她先是关心了蒋老太太几句,接着便像从前一般在屋子里怒斥道:“你们夫人呢,怎么还不过来!婆母生病,你们夫人不仅不在跟前伺候尽孝,竟然连个人影都看不到,真是不像话!”
丘嬷嬷身为永昌侯府的管家嬷嬷,并没有陪李氏一起回娘家,因此现在正站在蒋老太太的屋里听着柳氏阴阳怪气的训斥声。
等柳氏将话说完后,丘嬷嬷才不卑不亢地回答道:“二姑奶奶,我们夫人回娘家了,二姑奶奶多日舟车劳累,不如先休息一下?”
“回娘家?该不会她是知道我今日要回来,特意避着我吧!”柳氏阴阳怪气地说,“不愧是小家子出身,当了这么多年侯府主母依旧还是这般上不得台面。”
看着二姑奶奶当着她儿子和女儿的面便毫无顾忌地羞辱李氏,丘嬷嬷忍不住板着脸说道:“二姑奶奶慎言。”
“你一个下人还敢教训我?”柳氏回来之前就想好了,她知道夫家这些年越来越不行,怕李氏不像从前那般敬重自己,便准备回来之后就先给李氏一个下马威。
只有把李氏唬住了,后续的事情才能好办。
“来人,掌嘴!”
柳氏打算拿李氏这个嬷嬷立威。
谁承想,她说完这句话后根本没有任何一个人动。
柳氏发现,就连她母亲院里的下人都没一个听她话的。
柳氏有些下不来台,眼前下人们的反应与她预想的完全不同。
她忍不住看向蒋老太太,希望蒋老太太能如从前那般为她做主替她撑腰。
谁承想蒋老太太只是无奈地叹了一口气,说道:“别闹了,你多年未曾回来,这个家早就不是我当家做主的时候了。”
这时丘嬷嬷说道:“二姑奶奶既然是回来为老夫人侍疾的,不如先留在老夫人这里,奴婢这就让人去准备饭菜为您和表公子表姑娘接风洗尘。”
李氏回到永昌侯府的时候,永昌侯还未回来,李氏便是再不愿意,也不得不来到宁寿堂见一见柳氏。
虽然心里对柳氏很是厌恶反感,可这一次李氏也不会再让着柳氏,是时候让柳氏知道永昌侯府现在是谁在当家做主了。
李氏不紧不慢地来到了宁寿堂,刚进来就听到柳氏在说她的坏话。
“刚进门就听到有人在扯着脖子说话,原来是二姐回来了,难怪……”李氏声音温柔地说着阴阳怪气的话。
“李氏!”柳氏没想到李氏竟然敢直接出言讽刺她,她气得说道,“你眼里还有没有尊卑!”
“二姐这说的是什么话,咱们一家人还讲什么尊卑,”李氏依旧温柔地说,“如果真要论尊卑的话,我是二品诰命夫人,你不过是个六品的安人……”
听着李氏的声音,柳氏简直要气炸了,她完全想不到李氏竟然敢这样跟她说话。
这是觉得自己生了嫡子,有底气有靠山了?
柳氏正准备和李氏吵一架的时候,李氏居然说道:“刚回来便匆忙赶来见二姐,现在我得去看看我的两个儿子。”
说完,李氏就离开了,完全不给柳氏与她吵架的时间。
李氏才懒得搭理柳氏,只是觉得柳氏身为姑奶奶,回娘家便是贵客,她不管怎么样都要见人家一面才会过来的。
无论李氏再讨厌柳氏,面子上她都不会留下让人嚼舌根的可能,她依旧吩咐厨房做了丰盛的一桌饭菜当做为柳氏和她的两个孩子的接风宴。
柳氏终于见到了永昌侯,她忍不住开始和永昌侯抱怨李氏对她的那些无礼行为。
永昌侯也拿自己这个亲姐毫无办法,他不知道二姐一个出嫁女,为何总想为难他的夫人。
只是二姐难得回来一趟,他也不想说二姐什么,只能对二姐的话避而不谈,说道:“饭桌上不要说这些话,咱们先吃饭。”
看着自己的亲弟弟就这么明晃晃地护着他的夫人,柳氏心里特别气。
之前母亲跟她说让她别为难李氏,说她弟弟早就被李氏笼络住了,说现在整个永昌侯府都是李氏说的算。
她不信,她不相信李氏一个小门小户出身的姑娘能做到这一切。
可看着她弟弟的反应,她开始有些信了。
这顿饭柳氏吃得有些魂不守舍,她本以为回到娘家她还可以保持着从前她二姑奶奶的做派,可现在发现好像不可能了。
饭后,李氏借口看孩子便先离开了,只留下永昌侯陪着柳氏叙旧。
柳氏没说几句话就进入了正题,她说道:“我这次回来是有两件事想求你。”
听着自己的亲姐姐说出“求”这个字,永昌侯顿时便挺直了腰板。
以前二姐从未跟他说过“求”字,二姐既然开了这个口,无论如何他都要尽量做到。
柳氏说道:“这第一件事,就是你的亲外甥也该说亲了,可安县那种偏远乡下的姑娘根本配不上他,我想让他娶一位华京的好姑娘。”
永昌侯觉得这件事没问题他肯定能做到。
正准备开口答应下来时,就听到柳氏继续说道:“正好咱们府上就有现成的,你那庶女也快要及笄了,年龄上和杉儿正配,我也不嫌弃她是庶女,不知弟弟你意下如何?”
永昌侯没想到二姐竟然打起了柳晴的主意。
柳晴已经被夫人许配给她娘家的侄子了,自然不能嫁给外甥赵梓杉。
而且,二姐那句也不嫌弃柳晴是庶女这句话听得永昌侯觉得很刺耳。
就算赵梓杉是他亲外甥,他也不觉得这个外甥能配得上他的庶女。
大姐夫现在是个从六品小官,外甥是个白丁连个功名都没有。
就赵梓杉这样的男子,若非是他亲外甥,打他庶女的主意,那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见永昌侯没有说话,柳氏不由得皱起眉头,在她看来,这件事根本不需要永昌侯纠结才对。
她都不介意柳晴是庶女,也不知道弟弟还在纠结犹豫什么。
“你不愿意?”柳氏不满地说道。
永昌侯想了想,还是尽量温和地拒绝道:“二姐,不是我不愿意,是晴儿那丫头已经定了婆家。”
“定亲了?我怎么没听人提起过?”
永昌侯说道:“还未正式下定,只是已经约好了下定日子。”
“定给了谁家?”
永昌侯抿抿唇还是回答道:“夫人娘家的侄子。”
柳氏顿时便气不打一处来。
她气愤地说:“凭什么李氏的侄子可以,你的亲外甥却不行!正好还未下定,你毁了这门亲事吧,我可以当做什么都没发生过。”
“这怎么行!”就算永昌侯不愿意和二姐撕破脸,也不可能做出悔婚这种事来,更别说是为了赵梓杉那样的人悔婚。
接下来柳氏又说了好多话,可永昌侯完全油盐不进,最后柳氏愤而离席。
柳氏走后,永昌侯一个人坐在椅子上苦笑。
二姐想为儿子找一门好亲他可以理解,可二姐竟然想让他悔婚,他有些接受不了。
沉沉地叹了一口气后,永昌侯回到正院找李氏。
他将二姐的想法说了出来,同样也说了自己已经拒绝了二姐的提议。
可李氏却被气坏了,她就知道柳氏这次回来没安好心,竟然还打起了柳晴的主意。
就算她没把柳晴许配给娘家侄子,也不可能会嫁给柳氏的儿子,真当永昌侯府的庶女是路边的大白菜,可以随意挑选呢!
“这些年我知道你一直在暗中补贴她,你帮她是你们姐弟俩之间的事,我不想多过问,但是,”李氏看着永昌侯一字一顿地说道,“我绝对不允许她打我孩子们的主意!”
当晚,永昌侯被生气的李氏赶到了书房睡。
好多年没睡过书房的永昌侯觉得无比委屈。
他也没答应呀!
第二日从吃早饭开始,柳氏便一直在挑毛病,可惜李氏根本不把她当回事。
说话的时候也客客气气的,态度上让人挑不出毛病,可就是不把柳氏的话往心里去。
知道柳氏在打柳晴的算盘后,她直接让柳晴在院子里陪她姨娘,连吃饭也都留在柳晴姨娘的院子里吃。
主打的就是不让李氏和赵梓杉见到柳晴。
柳氏可不是寻常的大家闺秀,一般来说像柳氏这般出身高的夫人,都特别在意自己的脸面。
可柳氏不同,她觉得只要自己开心,脸面完全不重要,也不知蒋老太太是怎么教育她的。
总之,只要能让她达到目的,过程中她完全不在意别人的想法。
当初她之所以能嫁给这位没能力没手段的大姐夫,就是两人私相授受。
柳氏在一次外出的过程中遇到了大姐夫赵元。
赵元有着一副好皮囊,又装出彬彬有礼的样子来,让柳氏对他一见钟情,回来后就发誓非赵元不嫁。
当时的永昌侯府远比现在地位还要高,若非柳氏性情一般,早就嫁入皇室了。
可即便皇室看不上柳氏,也不代表柳氏就要下嫁,门当户对的好儿郎那么多,哪个不比赵元强。
老侯爷不同意,可架不住柳氏在家里要死要活,甚至对外放出了她和赵元私相授受的事来以此达成她嫁给赵元的目的。
最终还是让她如了愿,但老侯爷却因此气出了病来。
老侯爷在世时根本不让柳氏回娘家,可老侯爷命短,在她刚进门没多久后去世了。
当时也是老侯爷身体撑不了多久,又知自己的夫人当不了家,才让永昌侯赶在他去世前续弦。
老侯爷去世后,永昌侯念及姐弟俩的情分,便和柳氏恢复了往来。
柳氏在婆家过得不如意,柳氏根本没想到她心爱的少年郎根本不是什么如意郎君,这么多年来她丰厚的陪嫁都不够补贴家用,还总回娘家要钱,也不知她现在是否后悔当年的奋不顾身……
李氏对柳氏当年的过往了解不多,只是嫁过来后听府中的老人说起。
但凭着她对柳氏的了解,她就怕柳氏会用什么肮脏的手段迫使柳晴不得不嫁给赵梓杉。
柳氏昨晚回去后非常伤心,她没想到亲弟弟竟然真的不同意这门亲事。
她儿子确实没那么优秀,可怎么也是弟弟的亲外甥,都说外甥如半子,不过是一个庶女罢了,都舍不得嫁给她儿子。
他们姐弟俩的关系终究还是淡了。
可柳氏不愿意放弃,柳晴这丫头毕竟还未正式定亲,一旦错过,永昌侯府就没有能嫁给她儿子的姑娘了,她儿子也不可能再找到这么高出身的姑娘来。
于是昨晚回去后她就把儿子叫到身旁来,对儿子说:“你这舅舅是指不上了,要想坐实这门亲事还得靠你自己。”
柳氏想得很简单,她知道后宅的姑娘们没见过几个外男,当初她不就因为赵元的笑容才动了心,她觉得她儿子的长相不比当父亲的差,只要没事去柳晴那丫头面前转一转,没准就能勾住柳晴的心,那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
赵梓杉一副文弱书生的样子,看着倒有些人模狗样。
他温声对母亲道:“母亲放心,我定不会让母亲的希望落空。”
赵梓杉跟母亲回来之前父亲曾跟他说过,让他想方设法迷住晴表妹,就算晴表妹只是个庶女,那嫁妆也不是其他姑娘能比拟的。
只要能娶了晴表妹,日后舅舅自然会为他铺路,也不用担心家里没有银子花。
他深知父亲这些年能过上如此的好日子就是因为当初娶了母亲,他也想要复刻父亲的路。
可却没想到,他连晴表妹的面都见不到。
柳晴不出院吃饭,又与自己的姨娘住在一起,赵梓杉就算再心急也不可能去柳晴和她姨娘那院找柳晴。
柳氏没想到李氏竟然像防狼一样防着他们,气得差点把屋子砸了。
她跑到蒋老太太面前一顿闹,蒋老太太本就很糟糕的身体让她闹得差点当天病情就加重了。
柳氏上午闹了一通,话里话外都是责怪母亲帮不上她,说她远嫁多年没让母亲帮衬什么,现在只求母亲将家中庶女许配给亲外孙,结果母亲不仅不帮她,还劝她打消这个念头。
蒋老太太差点被自己亲闺女指着鼻子骂,她又气恼又伤心,还隐约觉得自己确实没用了,多种情绪下导致她午睡过后就发起了高烧。
蒋老太太前两天刚止住了咳嗽,结果现在又发起了高烧,大夫为蒋老太太把脉过后都是止不住地摇头。
他之前都说了老夫人的身体很差需要静养一段时间,结果这还没过两天,身体就比之前还要差。
柳氏隐约觉得好像是因为自己母亲才会发了高烧,可她怎么能承认。
吃晚饭的时候,她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指责着永昌侯和李氏,说他们不孝,是因为他们没照顾好母亲,才让母亲的身体越来越差。
永昌侯便是再好的脾气,也受不了柳氏这番指责。
他本想着二姐多年未回来,这次回来他尽量能忍则忍,尤其是又拒绝了二姐想要亲上加亲的想法,他本是对二姐抱着亏欠的心情。
可事情的经过他都清楚,明明是二姐在老太太房里闹了半天老太太才会发烧的,她怎么能不仅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还想把责任推到他们夫妻俩身上呢。
对于自己的夫人,永昌侯是非常了解的。就算老太太对李氏不好,李氏也从未因此亏待老太太,二姐指责李氏不孝顺,简直可笑至极!
“二姐,我念你是回来侍疾的,本不想与你翻脸,可你要记住这里是永昌侯府,不是赵府,不是二姐可以撒泼的地方!”
见永昌侯发怒,柳氏终于闭了嘴,只是她的眼神依旧愤愤不平。
像她这样的人,从来不会在自己身上找问题,一旦出了问题,都是别人的错误。
蒋老太太还想要多活几日,傍晚时退了烧后坚决不再让柳氏进来侍疾。
既然大夫说她要静养,那么接下来她就准备静养。
没有人在死亡面前会不感到害怕,蒋老太太更是其中最为害怕的一个。
去年的这个时候她还是那么的健康年轻,同龄的老太太哪个比她身体好。
可不过才不到一年的时间,她的身体竟然迅速衰老,现在更是病到差点起不来的地步。
大夫说的话她都听到了,大夫说她若是任由身体继续病下去,寿命怕是没剩下几年了。
蒋老太太不想死,她还想等着孙子们长大看着孙子们娶妻生子,成为高寿老太太呢。
她吩咐下人将宁寿堂的大门关了起来,接下来这段时间她要静养,不会见任何人。
至于她的亲女儿柳氏,她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在生死面前,只有她自己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这时蒋老太太身边的嬷嬷说道:“老夫人,不如将大姑娘接回来陪您住上一段时日,奴婢觉得也许对您的病情会有帮助,毕竟当年高人说大姑娘旺您,您这些年的身体一直非常好,可自打大姑娘出嫁后,您的身体便越来越差……”
听着嬷嬷的话,蒋老太太陷入了思考之中。
之前她确实没想到这个可能,自打她开始为柳钰筹备亲事后,她的身体就越来越差,难不成她不能和柳钰离得太远?
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想法,蒋老太太还是让人去成安伯府接柳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