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长安街上,一个衣衫褴褛的年轻女子,晕倒在了众目睽睽之下。
她晕死过去之前,只来得及自报家门,姓孟,乃京城孟府二房孙女,人称孟十娘。
撑着最后一丝意志,孟十娘又从怀里掏出了那封比她身家性命还要要紧的血书,还没来得及多说一句话,便再也撑不住昏死过去。
血书也随之落在了旁边一个看起来一脸正直的书生手里。
那书生不是旁人,正是每日里必要出门会友的辛玉成。
他一瞧这女子,便觉得她身上有故事。
再一看她拿出来的血书,便觉自己即将参与一桩冤假错案,甚至能趁此机会,在京城文人间,打出名号。
他小心翼翼的展开血书,应周围围观百姓需要,缓缓念了出来。
大概内容是这样的。
两月前,南边临河府原江县发生水患。
刚开始只以为同往年并无不同,该避灾避灾,该生产生产。
可谁料今年的河堤似乎被戳了个窟窿似的,从小眼变成了大窟窿。
从大窟窿演变成了决堤。
官府对此的态度,更是一言难尽,不仅不思救治灾民,反而一味的趁机掩饰真相。
于是,河道中死尸沉浮,加之天气炎热,便有人开始染病,一传十十传百的病。
原本辛玉成周围一群瞧热闹的,这会儿脑子里同时蹦出了‘瘟疫’这两个可怕的字。
瞬间所有人做鸟兽状散去,唯恐这晕死的女子是个病毒头子。
辛玉成也想扔了这手中的烫手山芋,可他的眼神不自觉瞟向后面的内容,瞳孔瞬间放大。
这绝逼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呀!
恰好又有巡城的官兵往这边过来,辛玉成抓紧时间把后面的内容,一股脑全部大声的念了出来。
原本四处乱散的人,这会儿都停在了原地。
实在是血书内容太过惊人!
官府不组织抗灾救人也就罢了,竟然害怕瘟疫扩散,将全部百姓都抓去关押了起来,不论是否染病,一律关在一处。
活人死人堆在一起,病人好人共处一室。
眼见形势越发危险,当官的干脆来了一句,全部烧死。
这是多狠的心啊,才能干出这等畜生才能干出的事!
幸好这时候,有位姓孟的游医路过,自告奋勇进城救援。
只盼着能够再宽限一段时日,他要是研制出了救命的方子,便求官府网开一面,给那些尚有一息的人一条活路。
也许是官府之人尚有一丝良知,竟准了其所求。
而此时此刻晕死在长安街的小娘子,便是那位游医的独女。
游医自知此去凶多吉少,便提前安排了独女来京告状。
这件事情,总要上达天听,才能告慰那许多的在天之灵。
辛玉成这个时候,也意识到眼前这个女子大概率并未感染瘟疫,心中大定。
“哪位好心人,且去前头医馆请一位大夫来替这位姑娘诊治。
也好叫咱们在场的诸位安心,且此事事关重大,这位姑娘定然还要接受官府问询。”
“咱们今日便搭把手,帮个忙,也算是为自家儿孙积福了,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大家看他一个读书人都不怕,他们老百姓那就更不怕了。
何况这临河府的官员简直太混账了些,他们作为京城的老百姓,怎么也要替远在外地的同胞求个公道。
事关重大,血书很快便递到了正在上早朝的皇帝手里,一同到的还有那刚刚苏醒的小娘子的供词。
朝堂上原本争得不可开交的场面,瞬间个个当起了鹌鹑。
唯有垂首的二皇子,眼眸深邃,不知在想些什么,唯见其轻轻转动了两下大拇指上的玉扳指。
“简直岂有此理!”皇帝震怒。
“临河府年年拨款修建河堤,竟然还能发生如此严重的水患。”皇帝差点儿便气急攻心了。
他还能有几年好活?
可临了临了,他这一届的官员竟然给他捅了这么大个篓子,简直是在他可圈可点的帝王生涯簿上,杵上了一个不可磨灭的黑点子!
“诸位爱卿有何看法?”
如今有这封血书在手,皇帝猜测他先前派去南边的人,约莫是遭了瘟疫,这才迟迟没有回信。
严丞相站了出来,“回禀陛下,临河府先前确有与水患相关的奏章上报,但奏折中所诉,灾情较轻,当地官府自己便能解决。”
“如今看来,这其中恐有蹊跷。臣提议立刻派人前去验明真伪,赈灾粮草和医治瘟疫的药材,随后便跟上。”
皇帝点头认同,“不知诸卿何人愿往?”
一时间朝堂之上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倘若只是去查一查水患一事,大部分人还是愿意去捞一份功劳的。
可怕就怕真有瘟疫,到时候来个有去无回,就只余下身后名了。
皇帝看吵不出个结果,他看向几位上朝听政的皇子,希望他们中有人愿意自告奋勇。
尤其是二皇子,是最早对水患一事存疑的,他应当最是关心民生问题才是。
可惜一三四三位皇子虽然明白皇帝的意思,但他们尚无这个胆量,去搏一搏那凶险的功劳。
不过,他们自己不能去,但能举荐同一派系的臣子去呀,到时候功劳同样能分摊到他们这些主子头上。
如是想着,便在心里盘算举荐何人。
二皇子余光瞥向几位兄弟,嘴角微勾。
他直接上前一步,掷地有声的道:“儿臣愿意前去赈灾。”
他说的是赈灾,而不是什么探明真相之类的。
因为他坚信血书上的内容,千真万确!
贺知珠果然没有骗他,连血书这等事情都能提前知晓。
既如此,他更要将祖宗托梦一事坐实了。
如此虽有被皇帝猜忌的嫌疑,但在选定皇位继承人选的时候,他这个被祖宗格外关照过的皇子,自然更占优势。
朝臣们也纷纷向二皇子投去赞赏的眼神,不愧是被裴家老祖宗惦记的嫡出一脉呀。
“不错不错,咱们皇朝后继有人呀。”
“元后嫡子,果然非同一般,有担当。”
……
赞赏的声音不少,二皇子瞬间便感受到了这其中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