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站在乾清门城楼上,看着辉煌一时的三大殿在大火中渐渐化为灰烬。
这一刻,他整个人都在颤抖。
尽管天空下着雨。
尽管已经调两万兵入皇城救火。
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前朝三大殿还是在大火中被烧了一干二净。
不,唯一留下的就只剩下了基座。
象征着皇权的三大殿投入使用不到四个月就一把火烧光了!
朱棣整个人都呆了。
整个京师的文武百官、各卫士卒、百姓甚至整个大明都惊呆了。
奏章如雪片一般,啊不,是如棉被一般飞到朱棣案前。
大臣们没有安慰朱棣家的客厅烧没了。
也没有安慰朱棣花了几百万贯钱就此打了水漂。
而是纷纷开喷!
你看看你,非要迁都,祖宗陵寝都在南京,怎么可以迁到这北方来呢?
民间更有人暗戳戳的影射是朱棣靖难夺位引来了天谴。
奉天门朝会上,百官们纷纷建议朱棣下诏罪己。(有人说怎么朝会在奉天门开,那咋办,三大殿已经无了,总不能在奉天殿前的广场上开吧,那只能叫广场舞。)
没办法,古人都迷信,家里碎个碗都会觉得不吉利,更不用说自家客厅投用四个月屁股还没坐热就烧了。
朱棣艰难地咽了口水,清清嗓子道:“天降示警,朕……”
赵辉突然出列道:“臣有事启奏。”
朱棣愣了一下,刚酝酿好的骂自己的话顿时又忘了。
“说吧。”
赵辉语出惊人:“三大殿走水,罪不在陛下,无需为此罪己。是天雷击中了大殿,纯粹是巧合罢了,与上天震怒毫无关联。”
朱棣有些感动,这时候赵辉竟然还出来给自己挡箭。
“你退下罢。”朱棣示意赵辉退下。
其他官员,特别是言官已经炸了窝了。此刻的赵辉,在他们眼里就是赵高、李林甫那样的佞臣,这时候了,竟然还在讨好皇帝。
这么大的一个雷,劈在奉天殿上,把整个三大殿都烧了,还不是天象示警是什么?
言官们的唾沫星子已经喷到赵辉脸上了。
赵辉向前一步道:“陛下,臣可以证明,是因为奉天殿太高了,这才引来了天雷。跟陛下的德行没有任何关联。”
顺天府尹陈谔是着名的喷子,比言官还能喷,因为他声音最大。
陈谔的嗓门自带音响效果,还几乎凑在赵辉耳边,大声道:“都尉,朝堂之上,百官们都看着呢,说大话是没有用的。”
赵辉揉了揉差点震聋的耳朵。躬身道:“陛下,臣要参顺天府尹陈谔御前不恭。”
陈谔怒道:“驸马别血口喷人,我哪里不恭了?”
赵辉轻描淡写道:“你有口气。”
陈谔顿时如泄了气的皮球,气势力减了三分——今天因为要联合许多官员一同上奏,太赶了,以至于没有刷牙,确实有可能有口气。
朱棣不耐烦道:“赵辉,别胡闹了。”
赵辉恭敬的一揖道:“请陛下拨五百工匠给我,我起一座高台,就能证明我所说的。”
有人讥讽道:“都尉起高台是要开坛作法么?”
众人纷纷窃笑。
赵辉又道:“臣能证明,不管是陛下的奉天殿,还是臣的土高台,只要造得高了,都可能会被雷劈。只要拨五百工匠给臣,七日即成。”
朱棣同意,反正他已经打定主意,这罪己诏恐怕是免不了的。不如让赵辉折腾一下,转移一下百官们的注意力。
赵辉得了工匠,连忙让工匠们在鼓楼东面的空地上搭建起高台来。
其实五百工匠已经多了,七天也绰绰有余,建座十几丈高的台子,又不要太好的质量,只要搭起来,能保持几天不塌,这么简单的活工匠们这辈子都没见过。
他们三天就给赵辉盖了一个像模像样的高台。
大匠头子恭敬地给赵辉行礼,指着上高台的木梯道:“请大都尉登台。”
赵辉转头就给他一巴掌,“登你个头,你真以为我要作法?”
“赶紧给我去铸一杆铜长枪,枪头尖尖的就成,不用开刃,不用有脊。”(枪头的脊就是从刃往中间隆起的地方)
“小的明白了,就是个大了点的缝衣针嘛。”大匠头子立马醒悟过来,这老小子还挺有悟性的。
很快,一杆一丈三尺的铜长枪就铸好了。
赵辉命工匠把长枪安在高台顶端,又在高台上摆上几箱易燃的硫磺、木炭等等。
接着赵辉便一心开始求雷劈起来——不过不是劈他,是劈高台。
这时节,雨天是常有的,打雷倒是不一定。
赵辉暗暗祈祷:“老天爷你给点力,再来打个喷嚏,我这波能不能奏效就看您了。”
还好,在高台附近等了一天一夜的赵辉在瞌睡中被打雷声惊醒。
他连忙奔到窗口,死死盯着高台。
“咔嚓”一声巨响,果然闪电下来了,可惜没击中高台。
赵辉眼睛瞪得老大,“再来一发!再来一发闪电!”
“咔嚓嚓”,一道比刚刚还大得多的闪电打了下来,刚好击中高台上的铜枪。
哗啦地一下,闪电被引到下面,直接引燃了高台上的引火物。
赵辉兴奋地奔出房子,大声道:“看到没有,看到没有,这就叫自然现象。”也不管有没有人听到。
引燃的高台很醒目,如同一个巨大的火炬,在夜空中燃烧了半夜,一直到接近天明火才熄灭。
天亮了,宫门也开了,赵辉兴冲冲地拿着奏章去找朱棣去复命,相信昨晚高台的大火很多人也看到了,这就能证明自己的论点了。不是天谴皇帝,而是真的只是个自然现象而已。
哪知道见了朱棣,朱棣却是一脸沧桑,有些歉意地对赵辉道:“辛苦恁了,民意汹汹,朕也不能免俗,朕已经让金幼孜拟罪己诏了,你的心我领了。”
这几天,朱棣似乎瞬间老了好几岁。这次打击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多是心理上的。
房子没了可以建,钱没了可以赚,三大殿毁掉的,是他的信心。
他以为他立下的丰功伟绩,是可以被世人所承认的,是可以被天地所承认的。
这一下雷击,击碎了他的信心。
赵辉有些难受:“陛下,雷击真的只是自然现象。”
朱棣无力道:“罢了罢了,世人众说纷纭,朕也不能冒天下之大不韪。”
翌日,朱棣下诏罪己。表示有什么过错,自己这个皇帝一力承担,请上天指示,朕一定纠正。
不过很快,朱棣又开始动议准备北征。不为别的,他就要证明自己,证明自己可以做到自己老爹也没做到的功绩——彻底扫平蒙古。
三大殿之灾刚刚落幕,百官们又开始劝谏朱棣,想阻止他再次北征。
京师再次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