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余晖如金,仿佛被揉碎的金箔一般,洋洋洒洒地洒落在龙鳞科技总部大厦的玻璃幕墙上。这一幕,宛如一幅金色的画卷,美不胜收。
在大厦的高层,龙近曦静静地伫立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他的身姿挺拔如松,宛如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岳。他的目光穿越玻璃,投向远处的工厂,那里是他的事业所在,也是他的梦想之地。
工厂内,绵延的生产线在暮色中缓缓移动,仿佛一条银色的巨龙。生产线两侧,银色的机械臂有条不紊地运作着,它们精准地抓取着碳纤维组件,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娴熟而精准。机械臂末端的力敏传感器,闪烁着幽蓝的冷光,以令人惊叹的0.01牛的精度,校准着每一片鳞片的角度,确保每一个细节都达到完美。
而在龙近曦的腰间,那块和田玉佩在余晖的映照下,散发着柔和的暖光。玉佩上的纹路若隐若现,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办公室的宁静。生产部主管快步走来,他的手中紧握着一块数据板,屏幕上的数据在不断闪烁。
“龙总,第三批次外骨骼通过军方极端环境测试!”主管的声音中透露出难以掩饰的兴奋。
龙近曦转过身,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他接过数据板,仔细查看上面的数据。屏幕上,-40c低温下的关节活动曲线清晰可见,每一个数据都证明了外骨骼在极端环境下的卓越性能。
主管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继续说道:“不仅如此,零下环境的弹簧片储能效率提升了12%,完全符合吴警官提出的‘无电子元件依赖’需求。”
龙近曦点了点头,对这个结果非常满意。他知道,这意味着他们的外骨骼技术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离实现真正的实用化又近了一步。
龙近曦微微颔首,他那深邃而锐利的目光,宛如两道闪电,直直地投向生产线末端的质检区。在那里,两名技术人员正身着初代外骨骼,全神贯注地进行着模拟Emp环境下的测试。
他们的动作流畅而有力,深蹲、起身,每一个动作都展现出对自身力量的精准掌控。外骨骼的碳纤维弹簧片在他们的压迫下,发出轻微的“嘎吱”声,仿佛在诉说着它所承受的压力。在完全断电的实验室里,这两名技术人员仅凭自身力量,完成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180度转身。
龙近曦的思绪瞬间被拉回那场战斗,耳畔仿佛又响起爆炸的轰鸣。在那场战斗中,吴雪影锁骨下方的接驳架被碎片划伤,伤口比报告中描述的深 0.3 毫米。想到这里,龙近曦下意识地紧了紧拳头,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心疼。他特意让工程师将该位置标注为 “核心应力缓冲区”,每个相关部件都经过七次迭代优化。
“把质检区的监控录像发给国安局。”龙近曦开口,声线低沉,尾音不自觉地轻了半分,仿佛在说给某个特定的人听,“让他们看看,我们的外骨骼在真正的绝境中,靠的不是芯片,而是穿戴者的每一块肌肉。”
晨会结束后,龙近曦独自一人缓缓地走进了样品陈列室。室内的灯光柔和而温暖,洒在玻璃柜上,使得里面陈列的初代外骨骼的肩甲在这暖光的映照下,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银白色肌理,那是碳纤维特有的质感。
龙近曦静静地站在玻璃柜前,凝视着那件肩甲,仿佛能透过它看到过去的时光。他伸出修长的手指,小心翼翼地触碰着玻璃,指尖传来的一丝凉意,瞬间让他的记忆如潮水般汹涌而来。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吴雪影的身影,那是在防爆门前,她转身的瞬间。外骨骼的鳞片在应急灯的冷光下折射出微弱的光芒,映照在她的侧脸上,清晰地勾勒出她利落的短发和高挺的鼻梁。她的发梢还沾着一些混凝土碎屑,似乎刚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龙总,吴警官到了。”突然,秘书的声音打断了龙近曦的回忆。他猛地回过神来,转身看向门口。
只见吴雪影身着一身休闲装,牛仔裤搭配黑色短款外套,显得干练而又随性。她的步伐轻盈,走进房间时,带来了一丝清新的气息。
龙近曦的目光落在她的手腕上,那里有一条细细的链子,在灯光下若隐若现。而链子的吊坠,竟然是一枚极小的碳纤维鳞片——那正是龙鳞科技初代外骨骼的样品碎片。
“来看新样品?”龙近曦面带微笑,迈着轻快的步伐走上前,他的目光径直落在展柜里的第二代外骨骼上。这款外骨骼相比第一代有了显着的改进,特别是肩甲部分,鳞片的排列方式更加科学合理,完美地贴合了人体肩部的曲线,不仅提升了外观的美观度,还能更好地适应人体运动。
龙近曦兴致勃勃地介绍道:“这次我们在碳纳米管中混入了 0.5%的石墨烯,这可是一项重大突破!它能将环境光反射率提升 30%,大大增强了外骨骼在各种环境下的适应性和隐蔽性。”
然而,正当他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技术参数时,吴雪影突然笑着摆手打断了他:“停。”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如银铃一般。龙近曦的话语戛然而止,他有些诧异地看着吴雪影,只见她嘴角含笑,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俏皮。
吴雪影轻盈地走到初代外骨骼前,停下脚步,她的目光如同火炬一般,紧紧地盯着肩甲内侧的一处刻痕。突然,她伸出手指,准确地指向那个位置,问道:“这里是不是多了道纹路?”
龙近曦心中猛地一紧,他的耳尖瞬间泛起一抹红晕。那道刻痕并不是什么技术参数的标记,而是他上周亲自用金刚石纳米刃,在碳纤维表面精心刻下的“wxY”缩写。这个缩写代表着吴雪影的名字,而这道痕迹仅有 0.01 毫米深,几乎难以察觉。
龙近曦有些尴尬地别过脸,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静,解释道:“哦,那个啊,是应力测试的标记。我们通过在不同角度施加压力,来记录关节活动时的最佳发力角度,这样可以优化外骨骼的设计。”
吴雪影慢慢地转过头去,目光落在了龙近曦的身上。她的视线首先被他胸前的和田玉佩所吸引,那玉佩在灯光的映照下散发着温润的光泽。然而,当她仔细观察时,却发现玉佩的绳结有些松散,而且绳尾还缠着半根黑色的发丝。
“你的玉佩该换绳子了。”吴雪影轻声说道,她的声音在寂静的陈列室里显得格外清晰。说完,她毫不犹豫地向前迈了一步,伸手去替龙近曦调整那有些凌乱的绳结。
她的指尖轻轻掠过龙近曦锁骨下方的皮肤,那触感轻柔得如同微风拂过平静的水面,引起了一阵细微的涟漪。龙近曦的身体微微一颤,似乎对这突如其来的接触感到有些意外,但他并没有躲开。
吴雪影专注地摆弄着绳结,她的动作熟练而细腻,仿佛在完成一件重要的艺术品。她轻声说道:“你编织的绳子虽然耐磨,但不够柔软,这样会让玉佩容易受到磨损。”
就在这时,陈列室的灯光似乎感受到了两人之间微妙的气氛,自动调至了暖色调,将整个空间都笼罩在一片柔和的光芒之中。这温暖的光线将两人的影子投射在玻璃展柜上,形成了一幅美丽而宁静的画面。
然而,这宁静的氛围却被一个小小的意外打破了。吴雪影手中的战术手电不知何时滚落了下来,发出了清脆的声响。龙近曦见状,急忙弯腰去拾起那掉落的手电。当他的指尖与吴雪影的手背轻轻相触的瞬间,时间仿佛凝固了。
就在这一刹那,展柜里的初代外骨骼肩甲恰好反射出了一道微弱的光芒,这道光芒如同流星一般划过黑暗,照亮了龙近曦腰间的玉佩和吴雪影腕间的吊坠。在那一瞬间,这两件原本毫无关联的物品,却仿佛被一种神秘的力量连接在了一起,它们在暮色中完成了一次无声的呼应,仿佛是两个跨越战场的信物,终于在这一刻相遇。
暮色渐深时,龙近曦带着吴雪影走进研发实验室。实验室里,仪器的嗡鸣声与小陈调试“晶脉”三代座椅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小陈戴着护目镜,兴奋地操作着仪器,纳米传感器在织物表面投下细碎的光斑,像夜空中闪烁的繁星。“龙总,新座椅能识别17种生物电信号。”小陈抬起头,推了推下滑的眼镜,展示着屏幕上的心率曲线,“刚才吴警官进门时,γ波频率比平时低2hz,说明这里让她感到放松——”
“够了。”吴雪影的脸瞬间红到了耳根,慌忙打断小陈的话。她的目光不经意间落在实验室角落的储物柜上,那里摆着一个旧马克杯,杯沿有处细小的磕痕——那是她去年来讨论战术时,不小心用战术手套碰出来的。而现在,杯子里正泡着她最爱的铁观音,袅袅茶香混着实验室里淡淡的化学试剂味,意外地和谐。
离开实验室时,龙近曦忽然停在走廊的观景窗前。窗外,城市的灯火渐次亮起,下方的生产线上,最后一批警用外骨骼正被装入印有“龙鳞”徽记的包装箱。每个包装箱的封条上,都嵌着极小的石墨烯涂层——那是量子指纹技术的民用版本,确保每台设备在出厂时就拥有独一无二的“身份”。而在其中一个包装箱的角落,龙近曦悄悄放入了一枚定制的碳纤维书签,上面刻着吴雪影的生日——那个在隧道战斗中,他通过生物电信号解析出的数字。
“知道我为什么拒绝在‘暗影’里加入任何电子元件吗?”龙近曦凝视着窗外的夜景,声线低沉而富有磁性,“因为在真正的危机中,电池会耗尽,芯片会烧毁,但人类的肌肉记忆、应激反应,还有……”他转头看向吴雪影,目光停留在她腕间的吊坠上,没有说下去。
夜幕降临,龙鳞科技的大楼灯火通明。在无动力外骨骼的生产线上,机械臂仍在不知疲倦地运作,将一片又一片碳纤维鳞片组装成守护的铠甲。而在顶层办公室,龙近曦翻开古籍,泛黄的纸页上写着:“器者,载道之具也。”他抬头望向窗外,发现吴雪影正站在楼下的生产线旁,腕间的碳纤维吊坠在灯光下闪烁,像一颗微小却坚定的星。
和田玉佩在案头泛着微光,与办公桌上的外骨骼设计图相映成趣。这一晚,龙近曦没有调阅任何技术报告,而是对着窗外的万家灯火发了很久的呆。他想起吴雪影调整他玉佩绳结时的温度,想起她战术手电塞进他口袋时的力道,想起陈列室里那道只有他们两人知晓的刻痕——原来有些情感,就像碳纤维与石墨烯的共生,无需言语,却在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里,织就了比任何防御协议都更温暖的联结。
当第一颗星辰爬上幕墙时,龙近曦站起身,将吴雪影送的战术手电别在腰间。明天,新一代外骨骼将运往各地,而他知道,在某个未知的角落,这些依靠人体动能驱动的机械铠甲,终将与无数个“吴雪影”们相遇。但此刻,他更在意的是,当她下次走进实验室时,是否会发现马克杯里永远续着她爱的铁观音,是否会注意到包装箱里那枚刻着她生日的书签,是否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读懂他藏在技术参数背后的,那点笨拙却真实的心意。
陈列室的全息投影仍在循环播放,最后一帧画面定格在石墨烯涂层的微观结构——那些六边形的碳环网格间,仿佛还闪烁着敌方特工留下的量子指纹。但龙近曦知道,比任何技术都更珍贵的,是吴雪影转身时发梢掠过他手臂的触感,是她调试外骨骼时专注的眼神。
这,才是科技最动人的模样:它从真实中来,最终,也将回到真实中去——回到那些藏在齿轮与光之间的,属于两个人的,最温暖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