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皇后病重的那些日子里,每一天,朱瞻基、朱高炽、朱高燧、朱高煦,还有朱棣都会前来探望。朱瞻基满心忧思,为了能让徐皇后在病痛中展颜一笑,他绞尽脑汁,想尽各种办法。或是讲述宫外的奇闻趣事,或是表演一些诙谐的小段子,只为能给病榻上的祖母带来片刻的欢愉。然而,徐皇后的精力终究是有限的,她常常只能强撑着精神,给朱瞻基一个虚弱的微笑。
朱棣私下里找到张嫣,这位九五之尊的帝王,此刻眼中满是无助与哀求:“嫣儿呀,朕虽是这天下之主,可面对皇后的病情却无能为力。朕求求你,一定要救救你的母后,救救她吧。”张嫣望着朱棣那充满期盼的眼神,心中一阵酸楚,赶忙应道:“是,父皇,我定会尽力,哪怕只有一丝希望,我也绝不放弃。”
朱高炽也满怀期望地看向张嫣,声音中带着焦虑与急切:“英儿,大家都知道你向来办法众多。你一定要救救母后啊,太医院的医正们如今都对母后的病症束手无策,只有你的青霉素还能起点作用。你看看母后那肿胀的脸庞,还有那肿得不成样子的双脚。”
然而,朱高燧和朱高煦却在一旁煽风点火,妄图借机生事。朱高燧阴阳怪气地说道:“父皇,您瞧瞧,大哥和大嫂平日里吹嘘自己能耐大得很,什么事都能办得妥妥当当。如今面对母后的重病,他们怎么就没了法子?太医院都指望不上,他们所谓的新药又有何用?”
朱高煦更是添油加醋,一脸的不屑:“就是啊,父皇,他们是不是根本就没用心?若真是尽心尽力,母后的病情怎会不见好转?依儿臣看,他们就是徒有其名,关键时刻掉链子。”
朱棣听了这两人的话,心中怒火中烧,但多年的帝王之术让他仍保持着一丝理智。他深知此时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可对徐皇后的深厚感情又让他难以抑制内心的痛苦和愤怒。
徐皇后躺在病榻上,面对朱高炽时和颜悦色,尽显慈母的温柔与关怀。而当面对朱棣时,却又会因病痛的折磨和对未来的担忧而忍不住斥责。“陛下,臣妾这病怕是好不了了,您要以江山为重,莫要为臣妾太过伤心。”徐皇后每说一句话都显得极为吃力。
朱高炽心里也是憔悴不堪。一方面,他为母后的病情忧心忡忡,四处寻医问药,却始终不见成效;另一方面,又要承受朱高燧和朱高煦的恶意诋毁,心中满是委屈和无奈。但他深知此刻不是争辩的时候,一切应以母后的病情为重。
每一次探望徐皇后,朱高炽都强忍着内心的痛苦,努力在母亲面前展现出坚强的一面。他轻声安慰着徐皇后:“母后,您放心养病,儿臣定会想尽办法寻得名医良药,您一定会好起来的。”
可转身离开徐皇后的寝宫,朱高炽便会陷入深深的自责和忧虑之中。他在庭院中徘徊,望着天空中的明月,暗自叹息:“我朱高炽自问对母后一片赤诚,为何三弟和四弟要如此中伤于我?”
而朱高燧和朱高煦却并未因此罢休,他们见朱棣并未对朱高炽和张嫣加以责罚,反而变本加厉。在一次宫廷的聚会中,朱高燧故意当着众人的面说道:“大哥大嫂,你们不是自诩聪明过人吗?怎么连母后的病都治不好,莫不是故意不尽力?”
朱高煦也在一旁附和:“哼,我看他们就是徒有虚名,平日里装得厉害,关键时刻就露馅了。”
朱高炽气得脸色发青,双手紧握成拳,却又强忍着怒火说道:“三弟、四弟,莫要在此胡言乱语。母后病重,我等都心急如焚,你们不帮忙也就罢了,还在此说风凉话。”
朱高燧冷笑道:“大哥,你这是心虚了吗?若真有本事,就拿出实际行动来。”
朱高煦接着说:“就是,别光说不做,我们可都看着呢。”
此时,朱棣终于忍不住怒喝道:“都给朕闭嘴!皇后病重,你们不思如何分忧,反倒在此互相攻讦,成何体统!”
众人顿时噤若寒蝉,可朱高燧和朱高煦眼中的不甘和怨恨却并未消散。
在这混乱与痛苦之中,张嫣始终默默地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她一边要继续寻找治疗徐皇后的方法,一边还要应对朱高燧和朱高煦的刁难。但她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无论如何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哪怕希望渺茫,也绝不放弃。
日子一天天过去,徐皇后的病情愈发沉重。张嫣日夜守在床边,亲自为徐皇后煎药、喂食。她的双眼布满血丝,面容憔悴,却依然不肯有丝毫懈怠。
朱高炽也频繁地与太医院的医正们商讨对策,查阅各种医书古籍,试图找到一线生机。可每一次的尝试都以失望告终,他的心也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中逐渐破碎。
而朱高燧和朱高煦则在暗中观察着一切,等待着机会再次挑起事端。他们巴不得朱高炽和张嫣在徐皇后的病上犯下大错,以便自己能够借机上位。
宫廷中的气氛愈发紧张压抑,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焦虑和不安。徐皇后的生命如同风中残烛,随时都可能熄灭,而宫廷中的争斗却愈演愈烈,让人看不到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