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结束后的岭南,迎来了短暂的安宁,可往日的战火硝烟仍在百姓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胡秋水在济世药堂里,每日忙碌地为百姓和从前线归来的伤员医治。
这天,药堂走进一位身着粗布麻衣的 “百姓”,神色间带着几分痛苦与急切。“大夫,求求您救救我!” 这人几步上前,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我家中老父突然重病,昏迷不醒,听闻胡先生医术高明,特来求您去看看。”
胡秋水连忙将他扶起,和声说道:“莫急莫急,先起来慢慢说。你家住何处?令尊发病前可有什么异常?”
这人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说道:“我家就在城外不远,老父晨起还好好的,突然就倒地不起,口吐白沫,我实在是没了主意,才来麻烦先生。”
胡秋水心中虽觉有些蹊跷,但医者仁心,还是决定随他去看看。刚要出门,外面传来一阵喧闹声,只见戚继光大步走进药堂。
“胡先生,正要找您呢!” 戚继光笑着说道,眼中满是敬意。
胡秋水停下脚步,拱手相迎:“戚将军,可是有什么要事?”
戚继光神色一正,说道:“我已将云南白药的神效上报朝廷,朝廷有意将其推广至全国军队。先生,您觉得如何?”
胡秋水沉思片刻,缓缓说道:“这自然是好事,能救下更多将士的性命。只是云南白药制作不易,要大规模推广,恐怕困难重重。”
戚继光点头表示理解:“先生所言极是,我此次前来,就是想和您商讨解决之法。朝廷已拨专款,用于药材种植和研制,还望先生多多费心。”
胡秋水拱手道:“为国为民,义不容辞。只是药材种植需要经验,我正打算去拜访当地的药农,学习种植之法。”
两人正说着,那 “百姓” 却在一旁焦急地催促:“先生,我老父还等着您救命呢,能不能先去我家一趟?”
戚继光看了那 “百姓” 一眼,眼神中闪过一丝警惕,说道:“胡先生,如今虽战事已平,但仍有倭寇余孽在附近出没,您孤身前往,怕是有危险。”
胡秋水心中一凛,再看向那 “百姓”,发现他神色有些慌张。
“你说你家在城外,具体是哪个村子?” 戚继光突然问道。
“我…… 我家在桃花村。” 那 “百姓” 结结巴巴地回答。
“桃花村?” 戚继光冷笑一声,“我刚从那边回来,桃花村半月前就因洪水受灾,村民都已撤离,你这冒牌货,究竟有何目的?”
那 “百姓” 见身份败露,突然抽出匕首,朝着胡秋水刺去。戚继光眼疾手快,一脚将他踢倒在地。
“说,是不是倭寇派你来的?” 戚继光怒声问道。
那 “百姓” 咬牙不语,戚继光给手下使了个眼色,将他押了下去。
“胡先生,看来倭寇对云南白药的秘方仍不死心,您往后行事可得小心。” 戚继光说道。
胡秋水心有余悸地点点头:“多亏戚将军提醒,不然我险些着了道。”
两人又商讨了一番如何防范倭寇再次窃取秘方,以及云南白药推广的具体事宜。
之后的日子里,胡秋水在戚继光的保护下,四处走访药农,请教种植技巧。这天,他从药田回来,刚进药堂,就见戚继光在等他。
“胡先生,辛苦了。” 戚继光说道,“药材种植可有进展?”
胡秋水面露喜色:“已有眉目,药农们传授了不少经验,只要悉心照料,药材产量应该能有所提高。”
戚继光又问:“制作工艺上,可有改进的办法?”
胡秋水说:“我正思考此事,如今制作耗时久,若能简化流程,或许能提高产量。”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随着云南白药的名声越来越大,各地医馆和药商纷纷求购。胡秋水深知,云南白药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更多人的参与。
于是,他找到戚继光,说道:“戚将军,我打算开办一个医学培训班,将云南白药的制作方法和医术传授给更多人,您意下如何?”
戚继光拍手称赞:“先生此举,善莫大焉!如此一来,云南白药定能造福更多百姓和将士。只是,也要加强培训班的安保,防止倭寇再次捣乱。”
胡秋水点头道:“戚将军所言极是,此事还需仰仗将军多多帮忙。”
戚继光笑道:“先生放心,我定会安排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