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众人纷纷找到自己的席位落座之后,整个大厅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首位之上。此时,曹操突然站起身来,他那高大而威严的身影立刻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注意。
只见曹操不慌不忙地伸手入怀,缓缓取出了一份早已准备好的诏书。这份诏书被精心折叠着,仿佛承载着无比重要的使命。曹操小心翼翼地将其展开,然后双手高高举起,让那份诏书展现在众人面前。
“诸位大人,请上眼!”曹操大声喊道,声音洪亮如钟,响彻整个大厅,“这乃是天子亲自书写的血书啊!”他的话语如同惊雷一般,在众人心头炸响。
周边的诸侯们闻言,纷纷瞪大了眼睛,紧紧盯着曹操手中的诏书。他们心中充满了惊讶和疑惑,不知道这份所谓的天子血书究竟是真是假。然而,此时此刻,没有人敢轻易提出质疑。
曹操继续高声说道:“天子在这封诏书中命令我等身为臣子的义士们,速速起兵清剿君侧之恶贼——董卓!”说到这里,曹操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然与愤怒。
有了这份诏书,原本有些犹豫不决的在座诸侯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起兵。尽管袁绍等人对于这份诏书的真实性心存疑虑,但事情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他们也只能选择相信。而且,就算这份诏书是伪造的,袁绍也宁可将它当作真实的旨意来看待。
于是,袁绍毫不犹豫地率先站起身来,大步走到曹操身旁,然后双膝跪地,表示愿意听从曹操宣读圣旨。看到袁绍如此举动,其他诸侯们也纷纷效仿,一时间,整个大厅里跪满了人。
赵武静静地坐在座位上,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他心中暗自思忖着,觉得这份诏书来得实在太过蹊跷。但眼见袁绍已经带头跪下,他知道此刻如果自己特立独行,恐怕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于是,他咬了咬牙,也跟着众人一起起身,来到曹操跟前,恭恭敬敬地聆听曹操宣读圣旨。
就在曹操刚刚宣读完那道圣旨之时,突然又有士兵来报!整个营帐内原本就凝重的气氛瞬间变得更加紧张起来。众人面面相觑,眼神中都透露出一丝不安和忧虑。
只见一名士兵神色慌张地冲进营帐,单膝跪地,高声禀报:“启禀将军!大事不好啊!汜水关外董卓已命令华雄率领着足足二十万大军前来,已经兵临城下,正在营外叫阵呢!他们旌旗蔽日,声势浩大,看上去气势汹汹,请盟主速速定夺,明示应对之策!”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头,让大家的心猛地一沉。众人都没有想到,董卓的大军,会来的如此迅猛。
袁绍对于华雄这个人可谓知之甚少,他一脸茫然地转头看向周围的各路诸侯,大声问道:“华雄到底是什么来头?竟然敢这般嚣张跋扈!”听闻是华雄前来挑衅征讨,曹操不仅没有发怒,反而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笑容。
原来,早年间在洛阳时,曹操就在董卓帐下效力过一段时间,对于董卓身旁那些来自西凉的大将们基本上都有所了解。只见曹操不紧不慢地开口解释道:“诸位切莫小瞧了这位华雄将军,他可是关西一带出了名的悍将。据我所知,在董卓麾下众多将领之中,他能排到第四位呢。”
曹操这番话刚说完,顿时像在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了一块巨石,激起千层浪,在座的各位武将们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心中的好战之火瞬间被点燃起来。就连袁绍此时也不禁感到有些疑惑不解,皱着眉头追问道:“哦?第四?那么排在前面的三位又是何方神圣呢?”
曹操深吸一口气,接着说道:“这第一位猛将非吕布莫属!其勇猛之名,天下皆知;第二位则是李傕,此人亦是武艺高强、悍勇异常;第三位便是郭汜,同样不容小觑。而这华雄只能屈居第四罢了。”听完曹操的详细介绍,众人方才恍然大悟,原本紧绷的心弦稍稍放松下来。
毕竟只是排名第四而已,以他们这些身经百战的诸侯联军将领来说,确实没太把华雄放在眼里。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场战斗乃是诸侯联军与董卓之间的首次交锋,其意义重大非凡。
袁绍目光炯炯地凝视着前方,心中暗自思忖道:“此乃两军交锋之首次战役,务必要夺取胜利,还要斩下华雄的人头,方能提振那十八路诸侯之气焰!唯有如此,方可彰显我军之威猛,令敌军闻风丧胆”。
就在这时,身处刘备身侧的关羽敏锐地察觉到了战机的降临。他手握青龙偃月刀,身姿挺拔如松,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一心想着要抢先出战,为自家大哥刘备拔得头筹、先声夺人。
然而,刘备却深知其中利害关系。他眉头微皱,暗暗思量着:这般轻率地贸然出战,即便能够获胜,恐怕也难以真正展现出自家的威望与实力。倒不如暂且按兵不动,冷静观察局势变化之后,再从长计议、谋定而后动!
与此同时,站在袁绍身旁的赵武亦敏锐地捕捉到了当前战局中的关键所在。他身旁的赵云和张辽等猛将早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当他们看到赵武依旧神态自若、气定神闲地静立一旁毫无动作时,便明白此刻还不是出击的时候,故而只能强压下心头的冲动,静静地等待着赵武下达作战指令。
不仅是赵武这边,其他各路诸侯身边的将领们也都清楚地意识到,眼前正是一个难得一遇的良机——若能在此战中立下赫赫战功,必将一鸣惊人,从而充分展示自身强大的实力。因此,众人纷纷匆忙跟随袁绍起身,一同快步朝着营寨之外走去,以便更清晰地察看清战场之上的具体战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