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林里静悄悄的,并没有其他人的踪迹,只有微风轻轻拂过树叶的声音。
那三人鬼鬼祟祟,不轨的意图,在这寂静的树林中,显得尤为明显。
黛玉心中警铃大作,一股前所未有的感觉瞬间蔓延至全身。
严格来说,这可是她独自一人,身边仅带着个比她年幼许多的小宇轩,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行走,任何风吹草动都不得不让她提高警惕。
权景瑶曾给她粗略地讲述过行走江湖时会遇到的种种危险,那些惊心动魄的情节,她当时只当作是新奇的故事来听,并未真正放在心上。
然而此刻,她后知后觉地发现,那些曾经以为只是话本子里的故事,竟如同鲜活的戏剧一般,正在她身边悄然上演。
这份突如其来的认知,让黛玉的心跳不禁加速,好奇心与警惕心交织在一起,驱使她紧紧攀住树干,双脚稳稳踏住枝桠,决定暂缓下树的计划。
她屏息凝神,暗暗观察着树下那三人的一举一动,试图窥探出他们到底怀揣着怎样的企图。
黛玉小心翼翼地带着小宇轩隐藏好身形,两人紧贴着树干,只露出一双好奇的眼睛,紧紧盯着不远处那三人的每一个细微举动。
她的脑海里如同走马灯一般,各种可能的危险情景和应对策略迅速地转动个不停。
盗马?劫色?还是谋财?
诸多猜测在黛玉心头盘旋,她细细思量着每一种可能性。
然而,根据今日她的行动轨迹,黛玉觉得,第一个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这一路上,由于风灵的灵力加恃,枣红马仿佛被赋予了翅膀,四蹄生风,其速度竟丝毫不逊色于那传说中的汗血宝马。
风灵与枣红马之间,慢慢地有了某种默契,二者一同穿越山林,跃过溪流,所到之处,只留下一串串急促的马蹄声和一道道残影。
而拥有一匹汗血宝马,驰骋于江湖之上,风驰电掣,是每个江湖男儿梦寐以求的梦想。
汗血宝马不仅代表着速度与力量,更是身份与荣耀的象征。
想一想,每当夜幕低垂,万籁俱寂之时,熊熊燃烧的篝火旁,众多江湖好汉们肩并肩围坐一起,他们或豪饮烈酒,或舞剑高歌,谈论着江湖中流传的绝色美人与罕见的骏马,议论着那些或令人闻风丧胆,或人人敬仰的武功秘籍。
而自己,若能驾驭着众人梦寐以求、日行千里的汗血宝马,在广袤无垠的天地间自由驰骋……将是何等潇洒、何等令人心驰神往的壮举啊!
那场景,光想想,就足以令人热血沸腾了!
此刻,这三人步履轻健,每一步都似踏在云端,眼神锐利如鹰隼,浑身上下散发着一股骇人的嗜血气息,令人不寒而栗。
一看便知,他们都是身经百战、功力深厚的练家子。
他们能悄无声息地缀在后面跟来,既不惊扰路旁的行人,也不暴露自己的行踪。
这份隐藏的功夫,对于他们而言,实在不足为奇。
毕竟,在无数次刀头舔血中锤炼出来的技艺,早已融入了他们的血脉,成为了他们自身的一部分。
很快,三人便一左二右,悄无声息地靠近了那匹低头喝水的马匹。
右边两人皆是满脸风霜、络腮胡浓密的汉子,他们面相凶狠,眉宇间透着一股子不容小觑的煞气,满身匪气缭绕,一眼看去,便知两人绝不是什么善茬,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种令人心畏的气息。
左边一人倒是眉目清秀,面容白皙,手中轻摇着一把精致的折扇,身穿一身华美的锦衣长袍,衣摆随风轻扬,头戴儒冠,整个人看起来文质彬彬,温文尔雅,宛如一位从书卷中走出的文弱书生,与左边那两位粗犷的汉子形成了鲜明对比。
三人彼此间相距并不远,却始终保持着一种微妙的距离。
黛玉初时以为他们是一伙的,毕竟在这僻静的树林里同时出现,实在令人起疑。
然而,她仔细地观察了一会儿,发现左右两边的人,虽然看上去相距不远,但似乎并无太多默契与交流。
右边那两位络腮胡汉子,不时交换着眼神,行动间显得颇为默契,而左边那位文弱书生模样的青年,则始终保持着一种超然物外的姿态,手摇折扇,步履从容,与左边两人明显各行其是。
这一发现让黛玉心中暗自揣摩,或许这三人并非一路,只是恰好在此相遇罢了。
两个络腮胡子的凶汉,不仅面容粗犷相似,就连眉目间也流露出七八分的相像,显然是血脉相连的亲兄弟。
两人时不时瞥向那书生,眼神中流露出明显的忌惮之意。
那书生虽然看起来文弱,但举手投足间却透露出一种胸有成竹的气质,让他们不敢小觑。
每当书生有所动作,他们都会不自觉地绷紧身体,仿佛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
其中年纪小一些的络腮胡大汉,显然是个没耐性的主儿,没过多久便眉头紧蹙,像是生怕惊扰到那不远处的书生,声音压得低低的,对身旁年纪稍长、眼神更加凶狠的络腮胡急切地道:“大哥,锦衣秀士不是一向只对那些如花似玉、娇滴滴的美女感兴趣么,怎么这会子却像是盯上了这匹马?咱们可从没听说过他还有喜欢马的癖好呀!”
年纪稍大点的络腮胡闻言,也眉头微皱,沉吟片刻后缓缓道:“二弟,别急!马的主人是谁,你可看清楚了?有没有可能,这马的主人其实是个貌若天仙的美女呢?也许这锦衣秀士是醉翁之意不在马,在乎的是马背上的人呢。”
那年纪小些的络腮胡大汉一听,不由得一呆,满脸的难以置信:“怎么可能?这千里马的速度犹如疾风闪电,马背上坐的什么人,咱们连影子都没捕捉到,他功力与我二人也就伯仲之间,顶多轻功上胜我们一筹,咱们都没能看清马背上的人,他凭什么能看得清?”
两人一边压低声音交谈,一边又不露声色地偷瞄了右边那书生一眼,似乎是想从那书生的举止中寻出一丝端倪。
前面就是拴枣红马的大树,枝叶繁茂,树荫下只见马儿静静地站立,却并未见到马主人的身影。
两个络腮胡大汉目光紧盯着那匹枣红马,脸上满是兴奋之色。
而那书生模样的人,却仿佛对这匹马毫无兴趣,他四处张望,目光流转间,视线竟一眼都没在马身上停留。
显然,他的心思并不在此。
黛玉在那书生仰头,即将把目光投过来的千钧一发之际,迅速施展了隐身术,身形瞬间隐没于空气之中,只余下一抹淡淡的香气。
她小心翼翼地搂着小宇轩攀附在树枝上,一动不动,宛如与树枝融为一体。
那书生四下巡视了一圈,目光锐利如鹰隼,却仍旧没能找到他心中的那道身影。
书生的眼神中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一丝失望。
但,看一眼树下那匹悠然自得、正低头饮水的马儿,书生心中那股烦躁的情绪竟渐渐平复下来。
他心中暗自思量:那姑娘虽不在此处,但这么好的马,难道她真的说不要就不要了?这可是千里挑一的良驹,价值连城,她真的舍得吗?
黛玉隐匿于树梢,自是不知那书生心中的千回百转,否则,以她的性情,定会嗤之以鼻。
这枣红马,确是一匹难得的好马,毛色鲜亮,四蹄生风。
但,若非她肩头的风灵悄悄助力,加之识海中另外几位精灵默契配合,源源不断地为风灵补充着灵力,这枣红马又如何能发挥出千里马的速度?
就如这会儿,那两个络腮胡的大汉围着枣红马缓缓地转了两圈,眼神中闪现出清澈的疑惑。
那老大眉头紧锁,沉吟道:“刚刚那风驰电掣般的速度,真是这枣红马跑出来的?这马虽好,毛色鲜亮,体态健硕,但,看着也不像能有那么快呀!”
那老二闻言,挠了挠头,迟疑地道:“大哥,俗话说得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说不定马也一样呢。刚刚那速度,你我可是亲眼所见,如假包换,难道还能有假?”
那老大一听,觉得倒也有理,便强压下心头的疑惑,也如那书生一般,开始四下搜寻起马匹主人的行踪来。
他的目光在四周逡巡,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角落。
可惜,一番搜寻下来,他同样一无所获。
老二见四处无人,适时地说出了心中的猜测:“大哥,那人不会是看到我们过来,心生怯意,偷偷溜走了吧?毕竟这荒郊野外的,突然冒出我们几个人,双拳难敌四手,换做是谁,也会心里犯嘀咕。”
老大闻言,下意识地摇了摇头,眉头依旧紧锁:“怎么可能?那人若是真的要走,直接骑马离去岂不更快?更何况,以我们俩的轻功,想要追上一匹疾驰的千里马,恐怕也是难如登天。”
老二忽地面上浮现出一抹喜色,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如今趁那人不在,我们何不……嘿嘿,将这千里马悄悄牵走?如此神驹,若是能归我们所有,那可真是天大的造化!”
他搓着双手,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似是对自己这突如其来的主意十分满意,脑海中已经预见到了枣红马成为他们囊中之物的场景。
倒是那老大,闻言后,状似一言难尽地瞄了他这弟弟一眼。
果然,下一刻,一道阴恻恻、冷飕飕的声音如同鬼魅般在两人耳边骤然响起:“虎狼双煞,你们兄弟二人,在此自说自话,是不是太不将万某人放在眼里了?”
闻言,那老二的脸色霎时变了,心下暗暗叫苦不迭:坏了坏了,光顾着和大哥商量,竟将这个煞神忘在一边了。
都怪这煞神刚刚一来,发现马匹周围空无一人,便立马四处展开了搜寻,已有一会儿没在这附近晃悠了,害得他以为这姓万的已经走了呢,这才有点得意忘形了!
两兄弟中的老大见状,连忙换上一副笑脸,拱手客气地道:“锦衣秀士何等人物,我兄弟二人岂敢在您面前放肆?只是我这弟弟脑子不太灵光,口无遮拦,还望锦衣秀士大人有大量,不要与他一般见识……”
口中说着软话,试图缓和眼前剑拔弩张的气氛,但他全身的肌肉却都紧绷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