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都不是多话的性格,这段在暗影阁的惊心动魄的经历,被他们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迅速汇报完毕。
每一个细节都未曾遗漏,却也没有过多的修饰,仿佛只是在讲述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
然而,圣上却能从他们平静的语气中,感受到其中隐藏的致命风险。
当圣上听到那三千多箱福寿膏被焚为灰烬时,目光微微一闪。
他心情十分复杂,既有对他们果断行动的赞赏,也有对如此庞大数量福寿膏被销毁的震撼,还有些别的什么,被他下意识忽略了过去。
很快,他便恢复了常态,很肯定地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赞赏:“烧得好!”
这话一出,让卫三和卫四暗暗松了口气,心中悬着的大石头也随之落下。
未经上报便擅自做主烧了这么多福寿膏,若是惹圣上不悦,事后追究起来,他们会吃不了兜着走。
相比之下,黛玉则显得最为镇定。
她从一开始就没有太过担心这件事的后果,因为她相信自己的判断,也相信圣上会理解并支持他们的决定。
琳琅公主听着他们的描述,每一个细节都让她听得一愣一愣的,心中不禁暗自惊叹。
这么惊险刺激的事,可恨她无缘参与其中,真是让她又羡慕又遗憾。
但她也知道,就凭她的花拳绣腿,去了恐怕也是拖后腿的。
见三人汇报完毕,琳琅的心中早已按捺不住对黛玉的亲近之情。
她高兴地拉着黛玉的手,满脸笑意地说道:“青阳,我们去我宫里玩吧!”
说完,她用一双大眼睛眼巴巴地看着父皇,满脸都写着:父皇,你快答应吧,答应吧!
那模样既可爱又娇俏,让人难以拒绝。
圣上看着两个小姑娘亲密无间的样子,心中也颇为欣慰。
他无奈地冲琳琅摆摆手,笑道:“去吧!去吧!朕就不留你们了。”
琳琅公主欢呼一声,她今天逃课,本就是收到了黛玉进宫的消息,来御书房截她的。
此时心愿达成,别提心里有多高兴了。
她拉着黛玉的手,蹦蹦跳跳地就要跑开。
黛玉任由她拉着,心中也满是欢喜。
她很喜欢琳琅的性格,与她在一起,总能感受到那份难得的纯真与快乐。
临出殿门时,黛玉想起自己的猜测。
她犹豫了片刻,还是将怀疑暗影阁背后之人是东瀛人的猜测说了。
圣上听了,面沉似水。
黛玉才不管自己在御书房丢下了多大的一颗炸弹,说完,就和琳琅手拉手溜了。
两人一溜烟跑出老远,才停下脚步。
琳琅公主掏出帕子擦了擦额头的汗,笑道:“青阳,我们去哪儿?去我宫里么?”
语气中满是期待,仿佛已经迫不及待想要与黛玉分享自己的小天地。
黛玉想了想,忽然想起了那天在树屋的奇妙感受。
那一次与树屋亲密接触,周围的灵力一个劲地往她的身体里钻。
那一刻,好似整个世界都静止下来,宁静而美好。
她还想再体会一次那样的感觉,于是提议道:“去树屋吧?”
琳琅公主一听,眼睛立刻亮了起来。
她也十分喜欢那个树屋,那里就好似是她的秘密花园,藏着她的梦想与快乐。
然而,在宫里,她并没有贴心的朋友可以一起去那里分享这份快乐。
每次她去树屋,身边的人担心她会摔下来或者发生其他意外,总是竭力劝阻。
现在,终于有人与她一样懂得欣赏这树屋了。
这种感觉,就像在广袤无垠的世间寻得了心灵相通的旋律,使她的内心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安抚与满足。
她曾无数次独自坐在这树屋中,透过树叶的缝隙仰望星空,感受着自然的静谧与神秘,心中无限喜悦。
而此刻,有另一个人与她共享这份喜悦,她心中的喜悦仿佛一下子成倍增长了。
“好啊!好啊!我们这就去树屋!”琳琅公主兴奋地喊道。
两个十岁出头的小姑娘,手拉着手,快速在宫中穿行。
只是,两人刚拐过弯,到了御花园,就意外地碰到了在那里赏花的一行人。
为首的是一位身着华丽宫装、衣袂飘飘的女子。
她瑰姿艳逸、气质非凡,仿佛是从画中走出的仙子一般。
头上的珠翠,每一颗都闪耀着耀眼的光芒,映衬得她更加尊贵非凡。
眉眼间流露出的不凡气度与超凡脱俗的韵味,让人一见便难以忘怀。
琳琅公主定睛一看,发现正是这段时日风头正盛的贵妃——贾元春。
贾元春不仅容貌出众,更是凭借着家族的势力与自身的才华,在后宫中迅速崛起,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既然碰上了,就不好再绕开。
琳琅公主虽然心中有些不悦,但还是鼓了鼓腮帮子,勉强带着黛玉上前见礼:“琳琅见过贵妃娘娘!”
她的态度极其敷衍,只草草福了一福,便直起了身。
平日里,她与后宫的妃子们并不怎么来往。
除了皇后宫中她依礼拜见的次数勤些外,与其他的妃嫔都不怎么熟悉。
此刻见到贾元春,她也只是出于礼数勉强行了个礼。
黛玉自然是认得贾元春的,只是她并不想与这位表姐有太多的瓜葛。
她跟在琳琅公主身后,也行了一礼,口中含糊地说道:“臣女见过贵妃娘娘。”
她的声音低沉,宛如深夜里缓缓流淌的溪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恨意。
贾元春可不敢受琳琅公主的礼,因而在她施礼的时候,她微微侧身避开。
但黛玉的礼,她却是稳稳站着受了的。
琳琅在宫中随意惯了,加之她又受宠,宫里的妃子一般都不敢轻易触她霉头,找她麻烦。
所以,她行礼后,见黛玉还未起身,便一把扯起她,道:“青阳,我们快走!”
说着,冲贾元春摆摆手,道:“贵妃娘娘,我们还有事儿,就先告辞了。”
两人刚要离开。
哪知贾元春听她叫黛玉“青阳”,心中一动。
她的目光在黛玉身上停留了片刻。
前几日她母亲传信进来,说是林姑父携林表妹进京了,可能来者不善,让她留意。
听说林姑父的女儿刚进宫,就被封为了青阳县君,难道就是眼前的这位?
想到这里,她抬眸仔细打量起黛玉来。
只见眼前的小姑娘生得袅袅婷婷、灵秀非凡,面容与小姑姑贾敏确有六七分相似。
眉眼间的神韵、气质中的那份清冷,都让她不得不相信这就是林姑父的女儿——林黛玉。
“且慢!”贾元春忽然开口,喊住了正要离开的琳琅公主和黛玉。
她的声音温婉而柔和,却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
琳琅公主心中升起一股不悦,她皱起眉头转过身来:“贵妃娘娘还有什么事吗?”她的语气中已带上了几分不耐烦。
贾元春笑容温婉地看向黛玉,问道:“你可是林姑父的女儿,名唤黛玉的?”
黛玉心中轻叹一声,她知道这一刻终究还是来了。
她轻声答道:“正是。”声音虽然清冷,但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
贾元春的目光微微一凝,很快脸上便堆起了笑容。
她上前一步,仿佛要拉近与黛玉之间的距离:“我是你大表姐啊!你是我表妹!你都长这么大了,我们才第一次见,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啊!”她的语气中充满了感慨和喜悦,好似真的为能与黛玉相遇而感到高兴。
琳琅公主“咦”了一声,她看看黛玉,又看看贾元春,心中的不悦不觉间被压了下去。
既然是亲戚,那自然要叙叙旧了。
她虽然不怎么喜欢贾元春,但既然黛玉与她是亲戚关系,那她也不好再表现出什么不满来。
然而,黛玉却并没有因为贾元春的热情而有所动容。
她静静地站在那里,面上依旧保持着那份清冷的姿态。
心中却已如波涛汹涌一般翻涌着各种情绪。
她想起了在涤尘台上看到的那一幕,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愤恨与厌恶。
哼!在害死她娘这件事上,贾元春也脱不了干系!她的手上同样沾满了鲜血与罪孽!
黛玉不动声色地后退一步,恰好避开了贾元春伸过来的手。
贾元春双手微微一僵,她尴尬地收回了手,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但很快又被她掩饰了过去。
她笑着邀请道:“要不,公主与林表妹到我的凤藻宫坐坐?我们好好叙叙旧,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