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和反复讨论之后,家族最终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策:将家族中的四位实力强大、处于武人境的高手调入声名远扬的黑甲军团。这样做不仅可以显着提升家族在军界的地位和影响力,还能借助黑甲军团的力量进一步巩固家族的势力范围。
除此之外,家族又精心挑选出了五百名处于凡人境的家族武者,他们同样被调入黑甲军团。此举无疑是加大了对黑甲军团的投入力度,显示出家族对于这支精锐部队的高度重视以及对未来发展的雄心壮志。
实际上,类似家族的这种策略在整个赵国境内都屡见不鲜。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当属平阳王氏。这个古老而显赫的家族如今已经有超过一万名子弟投身于赵国的黑甲军团、紫龙军团以及白山黑水旅之中。正是凭借着源源不断地向这三支强大军团输送优秀人才,平阳王氏得以持续涌现出众多高手,并逐渐崛起成为赵国举足轻重的大家族。
当然,平阳王氏能够取得如此辉煌成就并非仅仅依靠人员的数量优势。其家族内部更是天才辈出,那些卓越的领军人物在边境战场上奋勇杀敌、屡立奇功,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正因如此,他们成功赢得了王室的青睐与大力支持。
然而,荣耀背后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牺牲。为了获取现今这般令人瞩目的地位和资源,平阳王氏不知有多少英勇无畏的族人为国捐躯,血洒疆场。每一次胜利的欢呼背后,都隐藏着无数家庭的悲痛泪水。但即便如此,平阳王氏依然坚定地走在这条充满荆棘与荣光的道路上,为家族的繁荣昌盛不懈努力奋斗。
太谕龙氏之所以能够崛起,并助力龙长信成功突破至真人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们对黑甲军团的全力支持。与此同时,时北林氏、云安孙氏、支离苏氏以及惠阳王氏等家族,也都凭借着对黑甲军团的积极拥护而得以晋升成为豪门望族。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家族高层最终做出了一项重大决策:派遣大宗长脉的何忠言、二宗三脉的何忠均、三宗长脉的何忠行和二脉的何忠鼎四人加入黑甲军团,为其效命。如此一来,不仅可以为何家撑起一把坚实的保护伞,更有望通过此举为整个家族争取到更多宝贵的资源。
这一决定一经公布,便迅速在各脉之间引起了强烈反响。紧接着,大宗长脉经过内部推选,一致认为何永共具备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深厚的家族责任感,于是他顺理成章地被拥立为大宗长脉的新一任脉主;二宗三脉则将目光投向了何永继,这位德才兼备的人物毫无悬念地当选为二宗第三脉的新脉主;三宗长脉同样毫不迟疑地选定了何永宁作为本脉的新任领袖;而三宗第二脉也经过一番激烈角逐,最终由何永墟脱颖而出,成为该脉的新一代脉主。
短短数日之内,何忠言、何忠均、何忠行和何忠鼎四人便已高效地完成了手头各项事务的交接工作。在与亲人们依依惜别之后,他们率领着五百名同族子弟毅然踏上了前往泰昌关的征程,正式投身于黑甲军团之中,开启一段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军旅生涯。
何忠言带着自己的族人浩浩荡荡地踏上了前往泰昌关的征程。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历经艰辛。尽管路途遥远且充满未知,但每个人心中都怀揣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和期待。
然而,这趟旅程并非一帆风顺。在行至一处山谷时,他们不幸遭遇了一伙山贼流寇。这些山贼个个面露凶光,手持利刃,拦住了队伍的去路。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何忠言等几人却毫不畏惧。只见他们身形一闪,瞬间冲入敌阵之中。何忠言手中长剑挥舞,剑影闪烁之间,已有数名山贼倒地身亡;其他几人也各显神通,或拳法刚猛,或刀法凌厉,将这群乌合之众打得落花流水。经过一番激战,山贼们见势不妙,纷纷四散逃窜。
就这样,虽然途中遇到了一些小波折,但凭借着何忠言等人强大的实力,他们最终还是有惊无险地抵达了泰昌关。当他们来到城门前时,早已等候在此的黑甲军团将领快步迎上前来。这位将领身材魁梧,身披黑色重甲,威风凛凛。他目光如炬,一眼就看出了何家此次举家迁徙背后所蕴含的深意。因此,对于何忠言一行人格外重视,不仅亲自安排了妥善的住处,还给予了诸多关照。
初入军团的何忠言四人很快就感受到了这里与众不同的氛围。整个营地弥漫着一股浓烈的铁血气息,士兵们操练时喊杀声震天动地,令人热血沸腾。而军团的训练更是艰苦异常,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负重长跑、练习武技,稍有懈怠便会受到严厉惩罚。这样高强度的训练让许多跟随而来的五百名族人感到难以承受,心生退意。
就在这时,何忠言挺身而出。他召集起众人,慷慨激昂地发表了一番演讲:“各位兄弟姐妹们!我们千里迢迢来到此地,为的是什么?是为了让我们的家族能够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立足,过上更好的生活!如今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克服重重难关,实现家族的辉煌!”何忠言的话语如同洪钟大吕一般,在每一个人的耳边回响。众人听后深受鼓舞,原本低落的士气顿时重新高涨起来。从此之后,大家咬紧牙关,努力适应着军团里的生活和训练。
随着日子渐久,他们参与了几次小型战斗,表现英勇。尤其是何忠言,他在战场上的敏锐洞察力让黑甲军团中的老兵都为之惊叹。而他们的付出很快得到回报,家族收到了来自王室赏赐的一些珍贵修炼资源,家族内的年轻一辈开始崭露头角,整个家族上下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众人更加坚信当初送子弟参军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