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真,8号一上班,段里就召开了大交班会,主管乘务副段长韩天成分别和段里40个车队分别对话,谢南对答如流。
韩天成副段长又总结了节日期间的工作,点评了不足之处,表扬了好的做法和车队,尤其对担当了支南任务的燕青车队和成青车队,给予了高度的表扬。
段长方志军对前一阶段的“红旗列车”评选工作做了小结,对参加核验的所有车队和班组进行了鼓励,对获得“红旗列车”荣誉称号的粤青车队3组和海青车队1组给予优秀班组荣誉称号,每人奖励500元;车队给予优秀车队荣誉称号;对获得“红旗列车标兵”的燕青车队7组,向路局推荐为2006年度局级先进班组荣誉称号,每人奖励800元,燕青车队向路局推荐为2006年度局级先进车队荣誉称号,车队长谢南和车队党总支书记姚斌分别向路局推荐为2006年度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段党委书记黄韦光做了总结发言,希望获得奖励的班组和车队戒骄戒躁,继续发扬优良传统,把红旗列车和红旗列车标兵一代一代传下去,为青州客运段提升标准、提升服务质量工作添砖加瓦。
会后,谢南拎着从粤州特意为段里两位主官买的粤州产的白云玉玉雕摆件,分别去了段长方志军和党委书记黄韦光的办公室,送给方志军段长是能容天下的大肚弥勒佛,送给黄韦光是普渡众生的观音菩萨,这两尊玉摆件花费了谢南小1万块。好在两位领导都很喜欢,夸谢南的眼光不错!
从领导们的办公室出来,谢南来到了姚斌办公室,递了一支烟给姚斌,姚斌掏出打火机给谢南点着,自己也点着。谢南对姚斌说道:“我说书记,有个事,咱们得商量商量啊!”
姚斌一惊,说道:“什么事?”
“你看,7组获得了荣誉,又获得奖金,是挺高兴,可是别的组呢?活都是大家干的,如果核验任何一个组,咱们的标准都一样,都有可能是标兵,现在7组得到了,我怕别的组心里不得劲啊!大家都是一样的干活,谁也不比谁付出的少,我是怕职工心里这个坎过不去,你想想看。”谢南说道。
姚斌沉思了良久,抬起头对谢南说道:“你说的有一定道理,大家都是同样的付出,就因为抽到你核验了,你就得800块钱,别的职工心里会不舒服。你有什么好办法吗,队长?”
我是这么想的,“活是大家干的,付出的努力都一样。荣誉也是大家的,咱们不搞平均主义,7组不是每人得800吗,每人拿出300,刘贺那里还有点钱,加上这个月段里给的自主奖励的钱,都给大家分一分,多少是那个意思,你看怎么样?”谢南说道。
“刘贺那里还有钱?段里还有自主奖励的钱?”姚斌装傻的问道。
谢南心想,你当了这么多年党总支书记,连自主奖励的事都不知道?每个月返回车队的钱不知道?但也没拆穿他,说道:“我来到车队以后听帮办说的,段里每个月会给车队一部分资金作为自主奖励的款源,车队对表现好的将给予奖励。有的时候回收回来一部分,留作车队的其他用途,现在帮办手里还有2万多块钱,再加上段里这个月给的自主奖励,7组每人在拿出300块,这样剩余的7个组每人差不多能得200元。书记你看看这个意见咋样?或是你有什么好主意?”
姚斌做梦也没有想到作为车队长的谢南会把家底全部告诉自己,而且可以说是毫无保留的、非常坦诚的与之相见,这是历任和自己搭班子的车队长没有过的。原来的车队长都是捂着盖着,生怕自己知道,其实这些都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东西,只不过是他们自己在掩耳盗铃罢了。
其实谢南压根就没把这几个子当钱看,谢南不会因为这点钱让别人说三道四,他想做的,就是一碗水端平,坦坦荡荡的做事,做到问心无愧,对得起职工,对得起自己的付出。
姚斌对谢南的做法大为赞同,抢着要去做7组列车员到工作,什么工作呢?就是每人拿出300元的思想工作,他已经想好了说辞!有这样的队长和你搭班子干活,谁的心里不痛快?所以,该担当时就要有担当,这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
两人取得一致意见后,谢南召开了在家的车队干部会议,会议上大家统一了思想,统一了分配方案。第二天又召开了在家休班的列车长会议,姚斌代表车队对这次分配方案进行了说明,让每一名列车长积极正面宣传车队的做法,宣传车队的良苦用心,要在思想和行动上与车队保持高度一致。
尤其是7组,虽然你拿到了奖牌,但是荣誉是大家的,你只是这个集体的代表!车队的荣誉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关切到每一个燕青车队的职工,每一个燕青车队的职工都是这份荣誉的代表!
燕青车队这次的举动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瞬间将他们推到了段里舆论风暴的正中心。各种声音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有人对其投来艳羡的目光,毫不吝啬地给予赞美之词;有人则心生嫉妒,酸溜溜地说着风凉话;更有人直接指责他们搞所谓的“平均主义”,认为这种做法不公平且缺乏效率。
然而,人性往往如此复杂多变。当我们自己去做事时,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总觉得自有一番道理可言。可一旦看到他人行事,却又忍不住指指点点,非得发表一些个人看法,并强行掺入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自己的高明之处,殊不知这恰恰暴露了自身的狭隘与偏见。
谢南和姚斌都听到风言风语,但都没放在心上,两人认为自己做的没错,没必要在乎别人的看法,毕竟别人的看法也不见得是对的。
谢南接到了岳金龙的电话,说是有事要请示一下。谢南问岳金龙人在哪?岳金龙说在茶楼。谢南没用上十分钟就到了茶楼。
这个时候茶楼还没有客人,岳金龙正和唐娟还有几个茶艺师在聊天。看见谢南来了,大家都站了起来,竟然一起说道:“南哥好!”谢南诧异的问道:“你们......这是排练过的?”惹得几人哄堂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