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力学中,分层总和法用于计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这一方法也涉及到应力的计算;而规范法则是另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以下是两者的具体比较:
相同点
侧限条件:两者在计算时都采用了侧限条件下的指标。
应力计算基础:两者都基于基底中心点的地基附加应力进行计算。
计算步骤框架:两者的计算步骤在大致框架上存在相似之处。
不同点
分层原则:
分层总和法:将地基沉降计算深度内的土层按土质和应力变化情况划分为若干薄层(分层厚度一般要求hi≤0.4b),分别计算各分层的压缩量,然后求其总和得出地基最终沉降量以及相应的应力值。这种方法采用的是尽可能小的薄层进行划分。
规范法:则一般采用土层的天然分层(地下水位处也有分层)来进行计算。
变形参数:
分层总和法:通常取对应薄层的荷载下的变形参数来计算应力。
规范法:则采用平均压力下的计算参数(如工程中通常使用的E1-2)来进行应力的计算。
计算深度确定:
分层总和法:通过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的比值来确定地基沉降计算的压缩层深度。
规范法:则通过试算方法来确定这一深度。
结果修正:
分层总和法:主要依赖于所划分的土层和采用的变形参数来计算应力,可能较少涉及结果的进一步修正。
规范法:运用了平均附加应力系数,规定了地基变形计算深度的新标准,并提出沉降计算的经验修正系数,使计算结果更加接近实际工程情况。
应用实践:由于规范法在工程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提供了更为简便且实用的计算方法和修正系数,因此在实际工程中较多采用规范法来进行应力和沉降的计算。
综上所述,分层总和法和规范法在土力学中的应力计算方面各有特点。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具体的工程需求、土层条件和计算精度要求等因素。
在土力学中,分层总和法计算应力和规范法计算应力都是重要的分析方法。它们的主要相同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采用侧限条件下的指标
分层总和法和规范法在计算地基沉降或应力时,都采用了侧限条件下的相关指标。这意味着在计算过程中,都考虑了土体在单向受压(即竖向沉降,侧向不能膨胀变形)的条件下的变形特性。
二、基于基底中心点的地基附加应力计算
两种方法在计算时,都以基底中心点为基准,来计算地基的附加应力。这是因为在实际工程中,建筑物的荷载通常是通过基础传递给地基的,而基础底面中心点处的附加应力往往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整个基础的受力情况。
三、计算步骤的相似性
尽管两种方法在具体的计算公式和参数选取上存在差异,但它们的计算步骤大致相同。都需要先确定地基土的分层情况、各层的物理力学性质以及附加应力的分布规律,然后按照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综上所述,分层总和法和规范法在计算地基应力时的主要相同点是:都采用侧限条件下的指标、基于基底中心点的地基附加应力进行计算,并且计算步骤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些共同点使得这两种方法在实际工程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