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室的门大敞着,身后的庭院里传来添水击石的声响。
面前那充满禅意的日式客堂里,一身道袍的便宜老爹正在跟两个洋人喝茶。
便宜老爹当然不是道士,他穿的道袍只是明朝男人的居家常服。
他们都坐在榻榻米上,便宜老爹在茶几右侧,两个洋人在茶几左侧。
两个洋人,一个身穿文艺复兴风的修身红色外套,另一个却是日本武士打扮。
一个白人武士!约有50岁上下。
那莫非是“仁王”三浦按针?
那刚毅的面庞,强壮的身躯,以及扎成高马尾的银白长发……
这杰洛特一般的形象难道真是对历史上三浦按针的真实写照?
如果他真的是三浦按针,那另一个白人应该就是英国通商使臣约翰·赛里斯了。
毕竟现在是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6月,正是他来到日本的时间。
他当年刚到平户的时候,是找我这便宜老爹商谈,租过一间仓库。
可并没有记载表明,给他俩做通译的,是三浦按针啊……
不管怎么样,这都是好事,也省的我再找他了。
便宜老爹似乎察觉到门口有人,转头看了过来。
“国助,你来干什么?没看见爹在招待客人吗?”
李旦摆了摆手,“去,一边玩去。”
李国助今年才只有5岁,李旦并不认为,他有资格出现在这种社交场合。
“我可不是来玩的!”
李国助没好气地哼了声,却对那白人武士鞠躬,用日语说道,
“请问,您是按针大人吗?”
白人武士没有立即回答,而是以询问的眼神看向李旦。
“犬子顽劣,还请按针大人勿怪。”李旦赔笑道。
他这一说,等于是替白人武士回答了李国助的问题。
“哦,原来是令郎,”
三浦按针含笑颔首,转对李国助道,
“没错,我就是三浦按针,小少爷是怎么知道在下的?”
“我猜的!”
李国助非常自信地扬眉一笑。
“哦,你是怎么猜的?”三浦按针笑问。
“因为您是白人武士啊。”
李国助笑道,“在日本的白人武士除了您,就剩下耶扬子了。”
三浦按针脸上闪过一丝恍然,旋即又皱起了眉:
“那你为何不猜测,我是耶扬子呢?”
“耶扬子是个木匠,他身上没有您那种独属于领航员的气质。”
李国助说到这里,狡黠地笑了笑。
三浦按针挑了挑眉,笑道:
“这是一种感性的回答,有没有理性一些的答案?”
“耶扬子是荷兰人。”
李国助扫了眼另一个白人,
“而您身旁的那位先生说的是英语。”
“作为英格兰人,当然是您更有理由来为英国使臣做通译。”
三浦按针眼中一亮,上身陡然一挺,差点没从榻榻米上弹起来。
“哦!你知道英语?还知道英格兰?”
不怪他如此激动。
在当时的东亚海域活动的欧洲人,主要是葡萄牙、西班牙与荷兰人。
与他们相比,英国人在东亚海域几乎没什么存在感。
所以东亚人听过英语的可能性也很小,更遑论还是一个幼童。
“我父亲的商船也有走印度洋航线的……”
李国助只说了一半,却已经足够了。
毕竟当时英国的影响力就在印度洋。
三浦按针眼中泛着异样的神采,认真打量李国助片刻,转对李旦道:
“李先生,令郎今年几岁了?”
“刚满5岁。”李旦答道。
三浦按针震惊地道:
“李先生,我在令郎身上看到了远超同龄人的智慧,他可真是一个神童啊!”
“哪里,哪里,按针大人过奖了。”
李旦谦虚地笑了笑,看向李国助的眼神里却透着疑惑,
“国助,你到底想干什么?”
李国助道:“父亲,我想请按针大人做我的老师,我想跟他学习西式海船的建造技术。”
李旦一怔,突然板起脸道:
“胡闹!简直荒唐!”
“上次死磨硬缠着为父给你请个郎中做教书先生也就算了。”
“如今大字还没识几个,你竟又想学造船了!”
“按针大人何等尊贵,岂会跟着你个黄口小儿胡闹!”
“来人呐!”
李旦话音刚落,就有个和服侍女走到门前跪坐待命。
“把少爷带下去。”李旦对侍女吩咐道。
“是。”侍女应了一声,就要请走李国助。
“且慢!”
三浦按针忽然出言制止,然后对李旦说道,
“李先生,可否让我跟令郎说几句话?”
“按针大人请说。”
李旦朝侍女摆了摆手,后者便躬身退去了。
“你为什么想学西式海船的建造技术呢?”三浦按针微笑着问李国助。
“按针大人可曾听说过我父亲来日本以前的经历?”李国助神情严肃地问道。
三浦按针想了想,说道:
“李先生好像是十年前,发生在马尼拉的那次大屠杀的幸存者。”
“没错,在大明,人民被分成士、农、工、商四个阶层,商人是其中最卑贱的。”
“而到海外谋生的商人甚至都不被看作是中国人。”
李国助捏紧了小拳头,
“所以在那次大屠杀后,大明并未出兵为死难的华人主持公道。”
“为了保护海外华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只能依靠自己。”
“所以我想学习西式海船的建造技术,就是为了打造一支足以战胜西班牙人的舰队。”
此话一出,三浦按针和李旦都不由得动容了。
“李先生,您错怪令郎了,他不止是聪慧,而且胸怀大志,能做他的老师,是我的荣幸!”
“只是……我恐怕没有这个福分了……”
说到这里,三浦按针却长叹一声,不经意地瞥了一眼旁边的那个洋人,
“等英国商馆建成以后,我打算向家康大人请辞,跟随赛里斯舰长返回英格兰。”
看来另一个洋人就是约翰·赛里斯没跑了……
捕捉到三浦按针细微动作的李国助这样想着,却丝毫没有因为前者的话而感到失落。
因为作为穿越者的李国助知道,三浦按针是绝没有可能回到英国的,日本就是他的归宿。
不过如果李国助的计划能够实现的话,三浦按针也许还会有另一个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