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点点惜春的额角,“你这个促狭鬼,小心把你二姐姐惹急了不给你做玫瑰糕吃。”
迎春做点心的手艺在贾家姑娘里面算是拿得出手的,惜春最爱她做的玫瑰糕。
听探春这样一说,惜春忙扯着迎春的袖子撒娇,“好姐姐,我保证再不浑说。
等以后你嫁过去了我再改口叫他二姐夫,现在呀,只叫他郭博士。”
说得大家又都笑闹成一团,迎春也是又臊又想笑,最后也就由着大家闹了。
她自己对这门亲事也觉得极为可心。
二嫂嫂悄悄告诉她,替她掌过眼了,男方仪表堂堂,又满肚子的学问,是个好的。
迎春从小被方氏带大,她知道自己有福气,遇见了一个好主母。
哥哥嫂嫂也待她如同亲生妹妹,所以二嫂嫂说的她都信。
探春不无艳羡地说道:“二姐姐命好,将来嫁出去肯定能过得和和美美。”
迎春知道她的心事,只是说亲这种事情也不是她能做的了主的。
更何况探春的婚事只能叔叔婶婶说了算。
她只有安慰她道:“咱们一家子姐妹,从大姐姐开始,都是好命的。
你定也好命,能找个如意郎君。”
探春感激地笑笑,但是她清楚的知道自己和元春迎春的不同。
元春是二太太的亲生闺女,她自然是会替她好生打算。
迎春虽是大房庶女,但是大太太人好,对她如同亲女一般。
可自己呢?
是个庶女也就罢了,亲生姨娘又总爱在二太太面前作妖,二太太如何能善待自己?
想想都知道不可能了。
她现在只盼着老太太身体安康,多活些日子,也许还能为她说两句话吧。
惜春叹道:“如今这园子里的人越来越少了,连个社也没法子起。
等到二姐姐出嫁后,就更冷清了。”
黛玉问道:“宝姐姐走后再没来过?”
探春摇摇头,“有些事情咱们虽然没说过,但是想必大家心里也都清楚。
既然……她心里应该很难受吧。”
这话一说,几个姑娘都沉默了。
虽然大家不见得都同宝钗交情有多好,可是明明知道她和宝玉那样要好,如今却被硬生生拆散了,多少都是有些同情的。
黛玉忽然想起什么,“刚才在老太太那里听说宝玉也搬出园子了?”
“是呀”,探春回道,“本来玉钏儿进门他们就不合适继续留在园子里了。
不过是老太太疼他,二太太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就这么混着住下去。
如今他可是正儿八经定了亲的,还是皇上赐婚,再和咱们这样住在一起肯定不合适啊。”
黛玉露出一丝讥讽的笑容,这么久了,终于觉得不合适了。
说不定也是怕惹到了牛家,所以才连忙把宝玉挪出去的。
“如今宝玉就住在珠大哥哥旁边的院子里,他给取了个名字,叫冷香阁。”探春说道。
呵,冷香阁,这是怕别人不知道他心中念着宝钗吗?
黛玉疑惑地看向探春,探春点点头,大家心照不宣。
“不过二哥哥既然是同县主成亲,将来是不是会搬出府去啊?”惜春问道。
迎春摇摇头,“怕是不会。
一般来说只有公主出嫁才能建有公主府。
就连郡主都没有这样的待遇,更何况一个县主。
所以这毓秀县主怕是要嫁到府里来的。”
“咦,那咱们又多一个嫂嫂一起玩了。”惜春笑道。
黛玉抿了抿嘴,终是什么话也没有说。
在她看来,牛晓绮不给贾家的姑娘们找麻烦就不错了。
如果牛晓绮嫁到府里来,宝玉的住处还叫冷香阁合适吗?
不过宝钗和宝玉的旧情,正常人都不会给她说。
而且她又如何能知道宝钗常吃的药丸叫冷香丸呢。
自己也是杞人忧天了。
姑娘们一起在迎春的紫菱洲里用了午膳,又下了会棋。
才准备各回各的院子里歇着,就有丫鬟过来报喜,说是琏儿奶奶生了一个姐儿。
大家一听都很高兴,睡意全无,一起去给凤溪道喜。
这会儿,王熙凤和方氏都在沉碧轩里看着新生的姐儿。
凤溪这一胎生得快,倒没有太受罪,这会正倚在床上,由着贾琏亲自喂她喝汤。
巧姐和茗哥儿这会儿也过来看妹妹了。
最高兴的人要数茗哥儿了,他终于不是这个家里最小的了。
巧姐也很高兴能有个妹妹。
弟弟小的时候还罢了,十分听她的话。
如今渐渐调皮,还是有个妹妹更好,女孩子更能玩到一起去。
方氏让王熙凤再给取个名字。
“我们巧姐儿的名字就是你取的,这回也不能偏心。”
王熙凤笑道:“大嫂如此看得起我,那我也就不推辞了。”
她低头沉思了一下,缓缓吐出一个名字,“平儿。”
“大嫂,叫平儿可好?
希望这个孩子这辈子平平安安,顺风顺水。”
若说王熙凤前世还觉得有对不起的人,那就是平儿了。
这个陪着她到死的姑娘,对她一辈子忠心耿耿的姑娘。
这一世,她虽然不知道她人在何方,却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纪念她。
“平儿?”方氏觉得叫着上口,意思也好。
转头看向床上的小两口,“你们觉得平儿如何?”
凤溪念了两遍,“平儿,平姐儿。
挺好听的,我觉得不错。”
贾琏笑道:“娘和凤溪都觉得好,那自然是好的,我没意见。”
于是,大房第三个孩子的名字就这么定下来了,平儿。
黛玉她们几个姑娘过来时,凤溪已经睡了。
她们只能到另外一个房间去看新生儿。
得知王熙凤给刚出生的姐儿取名平儿时,黛玉还觉得母亲是不是从安哥儿的名字上获得的想法。
王氏听说凤溪生了个姑娘的时候也松了口气。
还好不是儿子,不然她更要着急了。
凤溪要再生,怎么也得两三年以后了,到时候不管是贾珠还是宝玉,也该给自己生个孙子了吧。
当然了,如果两个人都生,那就更好了。
晚上贾政回家,脸色有些不好,和王氏说话都是粗声粗气的。
王氏也有些不乐意,“老爷这是从哪儿受了气回来?
为何对我这般态度?”
贾政叹了口气,“你可知我今天听说了什么?
李家的闺女要再嫁了!”
“李家?哪个李家?”王氏不解道。
贾政瞪了她一眼,“就是国子监李家啊!
你以前的大儿媳妇李宫裁,要再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