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公!真正可笑的是袁术逆贼!”
文臣之首荀彧,率先拱手发言,冷声道:“当年高祖斩白蛇举义旗,推翻暴秦,救万民于水火,才有了大汉四百余年的光辉传承。”
“而袁术不过私藏传国玉玺,便妄图窃取汉室神器,实乃不自量力的跳梁小丑。”
荀彧面色凝重,言辞恳切,继续道:“主公,袁术称帝,不仅是对汉室威严的公然挑衅,更是对您权威的冒犯。”
“如果主公对袁术称帝视而不见,难保天下诸侯会纷纷效仿袁术自立。”
“到时候,主公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也就不复存在了。”
说到此处,荀彧语气坚定,不遗余力分析道:“属下以为,当下,无疑是主公为汉室正名、讨伐袁术逆贼的绝佳时机。”
“主公应即刻上表天子,发布讨贼诏令,邀天下诸侯共讨袁术。”
“如此一来,不仅能彰显主公对汉室的忠诚,更能试探各路诸侯对汉室、对主公的拥护态度。”
“凡奉诏者,往后便是友非敌。”
“反之,则是敌非友。”
荀彧,这位始终心向大汉的肱股之臣。
他十分担心曹操为了保存实力,在讨伐袁术一事上有所保留。
他深知,若此次不能彻底挫败袁术的称帝之举。
一旦各路诸侯纷纷效仿,那汉室江山便再无光复的可能。
“嗯!”
曹操微微颔首,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意,饶有兴致地问道:“那依你之见,各路诸侯会奉诏,还是抗命不遵呢?”
见曹操已然心动,荀彧神色一振。
他稍一沉吟,继续积极进谏道:“主公勿忧,依属下揣测,天下各路诸侯表面上绝对都会奉诏。”
“毕竟,忤逆天子、违背大义,乃众矢之的。”
“然而,真正愿意出兵讨伐的,恐怕只有刘备、刘表等汉室宗亲。”
“他们向来以兴复汉室为己任,定会响应号召。”
“至于其他诸侯,一旦主公在与袁术的大战中占据上风。”
“那些企图趁火打劫、分一杯羹的人,定会如过江之鲫,纷至沓来。”
荀彧虽一心劝曹操起兵,但分析局势时,依旧条理清晰、客观理性,毫无偏颇。
“嗯,有道理。”
曹操微笑点头,对荀彧分析的表示认可。
旋即,他脸上的笑意淡去,神色凝重起来,沉声道:“袁术篡逆称帝,这讨伐是势在必行。”
“但这贼子坐拥豫、扬二州,麾下拥兵四十余万,兵力几乎是咱们的两倍。”
“该怎么排兵布阵、巧妙用兵,咱们还得好好谋划一番才行。”
荀彧脸色微变,急忙再次拱手,劝谏道:“主公,袁术兵马虽多,可据属下了解,其部文恬武嬉,城防武备松弛,看似强大,实则不堪一击。”
“况且,自古以来,正义之师得人心,失德之军遭唾弃。”
“袁术称帝,大逆不道,早就失了民心与道义。”
“而咱们则师出有名,是顺应天意民心的正义之举,必定能得到天下仁人志士的支持。”
荀彧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接着道:“再者,我们可以积极联络孙策、刘表、刘备。对他们许以丰厚利益。”
“只要他们愿意与咱们一同出兵,分别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夹击袁术。”
“则袁术腹背受敌,必败无疑。”
为了说服曹操起兵伐袁。
荀彧可谓绞尽脑汁,煞费苦心了。
“好,文若所言有理。”
曹操满意点了点头,荀彧这番建议,确实说到他心坎里了。
但是,仅此这些还不够,曹操还需多听听其他人的意见。
曹操目光一转,看向郭嘉,扬声道:“奉孝,你也说说,这次讨伐袁术,具体的战略计划该如何制定?”
在排兵布阵、谋划战略方面,曹操对郭嘉的智谋极为倚重。
郭嘉先是目光略带深意地扫了荀彧一眼,而后向曹操恭敬拱手,不紧不慢说道:“主公,应您的要求,徐州之战结束后,属下便对麾下军队进行了全面梳理。”
“目前,咱们共有兵马二十三万有余,下辖七大营、一支近卫军。”
紧接着,郭嘉如数家珍般,一一道来:
“并州第一营,主将太史慈、副将文聘,兵马三万余。”
“徐州第二营,主将黄忠,副将魏延,兵马两万余。”
“南阳第三营,主将张绣,副将于禁,兵马两万余。”
“汝南第四营,主将曹洪,副将司马俱,兵马三万余。”
“兖州第五营,主将曹仁,副将乐进,兵马三万余。”
“兖州第六营,主将夏侯惇,副将李典,兵马三万余。”
“兖州第七营,主将夏侯渊,副将徐晃,兵马三万余。”
“许昌近卫军,主将许褚,副将许定,兵力三万余。”
“淮河水军,主将甘宁,副将裴元绍,约有兵马一万余。”
郭嘉稍作停顿,脸上浮现出自傲之色,继续道:“此外,咱们还有两支特种军队。”
“其一为首山汉龙营,主将典韦,副将陈到,兵马约三千余。”
“其二是新近组建的虎豹骑营,主将赵云,副将曹纯,兵马约五千余。”
说完,郭嘉笑意盈盈地看向曹操,自信满满说道:“主公,咱们拥有训练有素的二十三万大军,对比袁术那看似庞大,实则松散的四十万乌合之众,优势明显在我。”
“属下认为,此次战略重点,应是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只要咱们集中优势兵力,直捣黄龙,一举攻破寿春。”
“则袁术麾下其他城池,必定会树倒猢狲散,望风而降。”
“好,奉孝所言,甚合吾意。”
曹操欣慰地连连点头。
紧接着,他目光缓缓扫视全场,最后落在荀彧身上,吩咐道:“文若,由你撰写讨贼檄文,昭告天下,将袁术篡逆的恶行公之于众,号召天下仁人志士,一同讨伐袁术这逆贼。”
“诺!”
荀彧精神抖擞,欣然领命。
曹操含笑点头,又将目光转向郭嘉,郑重吩咐:“奉孝,由你撰写天子诏书,呈递陛下审阅后,火速传达给袁绍、公孙瓒、吕布、马腾、段煨、刘表、刘备等诸侯。”
“记住,凡是这两年接受过朝廷封赏的人,必须人手一份。”
“务必命他们接到诏书之日起,即刻派兵平叛,与我一同讨伐袁术逆贼。”
“诺!”
郭嘉微笑着领命。
他似乎已经预见了各方诸侯接到诏书后的反应。
曹操嘴角勾起一抹笑意,目光扫过一众跃跃欲试的武将,朗声道:“此次讨伐袁术,你们谁愿做先锋,为大军开道立首功?”
曹操话音刚落。
只听一声爽朗的大笑骤然响起:“哈哈,这次该轮到我了吧!”
夏侯渊率先出列,双手抱拳,拱手道:“主公,自宛城之战后,我都休整快半年了。”
“我麾下的将士,各个都是身经百战的精锐老兵,冲锋陷阵、野战厮杀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这次先锋军之职,非我第七营莫属!”
说完,夏侯渊转头,朝着夏侯惇狠狠瞪了一眼。
夏侯惇刚迈出一只脚,见状只能无奈地长叹一声,默默把脚缩了回去。
跟自家兄弟抢功,实在没这个必要。
岂料,曹仁立刻站了出来。
他目光带着一丝挑衅,瞥了夏侯渊一眼,笑眯眯道:“妙才,你这话可就不对了。”
“刚才奉孝先生说得很清楚,此次战略重点是攻打坚城寿春。”
“而你自己也说了,你的部下擅长野战冲锋,这在攻城时恐怕派不上用场啊。”
曹仁说完,便将目光投向曹操,拱手请命:“主公,我麾下的部将,不仅擅长守城,攻坚更是一绝。”
“此次先锋军,唯我第五营最为合适。”
“嗯,子孝所言,确实有几分道理。”
曹操微微颔首,脸上带着笑意,刚要做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