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交流的方式也只有信件,还有人传人的方式。
在士绅阶级还好,可以研究一下诗词,要么就是听个曲喝点茶。大多百姓连温饱的都没有解决,又何尝精神享受。
统治阶级也惯用弱民、愚民的政策,这样领地里的百姓更好管理。百姓也只是,服务统治阶级的工具而已。
在这个时代识字率不高,士绅阶级也就把控舆论。朝廷要想有所作为,就要讨好士绅阶级,大多穷人也依附于士绅阶级生存。
士绅阶级对上欺满对下主导舆论,使得最大阶级是最大的获利者。
崇祯初年,大明财政入不敷出。崇祯也想加收关税,只是受到天下士绅的抵制,说崇祯与民夺利。最后崇祯也只有放弃,把税收摊派在百姓身上。
穷人还感激士绅替他们说话,殊不知他们被人卖了,还帮着人数钱。
王成在南直隶如此狼狈,全因得罪了东林。就因不敬至圣先师,遭到读书人的抵制。读书人掌控天下舆论,确切的说谁更有才,通过自己的作品,就可以快速传播思想理念。
为了打破读书人对舆论的垄断,王成特地成立了同文馆。同文馆,类似新闻和杂志的结合体。有柳隐为第一任馆长,卞玉京和马湘兰擅长书画,为同文馆的副馆长。
三女听到王成的安排,虽是心动又有些不自信。在王成的劝说下,几女也打算试试。
王成也是熟虑的,以秦淮八艳的名气,就是最好的宣传。相信同文馆打出名气,也可以主导舆论的走向。
经过几天的摸索,王成制作出一个简易的印刷机。在蜡纸上刻上文字,然后将普通纸附在上面,用刮片刮过纸面,就拓印出蜡纸上的内容。两个人配合,一天可以拓印两千张。
对于王成来说这就是小儿科,在柳隐等人看来,那就是就是世纪发明了。想不到王成不仅文武双全,还会这些奇滢技巧,几人也是兴奋的,在蜡纸上刻画起来……
几天后同文馆正式挂牌营业,印刷出的两千份报纸。
报纸第一页赫然写的几个大字【王成在南直隶的不公遭遇】,报纸详细的记录了,王成在南直隶怎么被针对,怎么被东林人士算计……
还有王成带着麒麟旅,在川陕一带战斗的过程,麒麟旅是如何的英勇悍不畏死……
报纸中还详细的说了大明的事态,张献忠再次叛变,李自成再次出山……
每份报纸有五张定价20文,当天售卖一空,第一天收入就400两。
这种报纸每十天出一期,不仅有当下新闻趣事,还有琼州的一些政策,大明的风吹草动。还有一个娱乐板块,连载着当下大火的三国演义。
这些报纸没有什么之乎者也,大都是百姓听得懂的白话文。
一时间同文馆广受关注,在总长吕昂的号召下,琼山的的总办府、各个办事厅,带头订购了每期的报纸。一年下来还不到一两银子,就是村级单位也可以承受的。
有各个府衙带头,在琼山一带的作坊,大的商户也争相订购。只要订购超过半年的,就可以享受送货上门的服务,琼州驿站也应运而生。
同文馆旗下琼州驿站,不仅送报纸。只要你给一定的费用,还可以运送信件,和一些小件物品。同文馆的分馆也设在琼州各个县、镇一级。
琼州驿站还充当传递信息的职能,每个县有什么大事,通过同文馆可以第一时间知道。真正意义的坐在家里,就知道琼州各地的大事,还有大明的一些大事。
这也是琼州普及识字率的成果,琼州的初级学堂教学的字,都是王成推行的简体字。这些简体字,初始推行的时,受到一定的抵制。在王成的绝对权威下,这种声音很快被压下去。
现在琼州每家,基本上都有识字的。琼州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普通百姓也会追求精神食粮,报纸上连载的小说也是不错的选择。
有的百姓尝试和给军中亲属寄信,在收到回信后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也在信中倾诉着思念之情。以前传递信息都是靠人传达,有钱的托人传话,没钱的亲自跑一趟,不仅费时还费力。现在只需一封信,就可以说清楚了……
就在琼州沉侵在,这种新的交流方式时,南直隶也再次轰动起来。
同文馆刊印的两千份杂志,也在南直隶大卖。与报纸不同,杂志制作精美一些,价钱也相对高一些。在南直隶也只是几天时间,就售卖一空。
见这本杂志销量那么好,同文馆就加紧在刊印三千册,在沿海各地贩卖。
这一本杂志它的首篇文章则是由柳隐撰写的《我在琼州的见闻》。
刚开始的时候,人们购买这份报纸大多是因为柳隐的名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其产生兴趣,并纷纷好奇地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琼州的故事。于是,这份杂志的销量也逐渐上升,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一些人认为,琼州是一个荒凉之地,不可能像柳隐说的那么好;但另一些人则认为,琼州或许真有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还有待商榷。
杂志上还刊登了,王成在南直隶的经历。王成是如何被抹黑,如何遭到迫害也写的一清二楚。随着杂志的大卖,沿海一带的士人,也开始讨论起王成是对是错。
江南的一众文人也是急了,也要发行一样的反驳文章。只是在本地刊印,不仅价格昂贵,还有一定的风险。主要还是流传不同,你发表的文章也只在南直隶,等于没有发表。
聪明的江南士人,也开始打听起同文馆。得知在同文馆发表文章,只要通过审核刊登,还有一定的稿费。有人就想方设法的和同文馆联系,希望可以发表文章,赚取一定的佣金。
江南士人大多都不缺这点佣金,主要还是想抨击王成。同文馆是谁搞出来的不言而喻,王成会刊登不利于他的文章么。
有一个东林士子,抱着试试的态度,写了一篇抨击王成的文章。这个士子倒有一些文采,把王成骂的狗血淋头,还不带一个脏字。
这样的文章,同文馆刊登了,也直接大卖。这个士子不仅名声大涨,还收到不少佣金。其他士子见此也是争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