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西南特别行政区成立的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迅速在各国之间传开。而身为华夏皇族后裔明征北公然现身,并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对于曾经瓜分华夏的各国来说,无异于一个惊雷,他们没想到还有华夏皇族的后裔存活于世间;一时间各国朝野震荡,人心惶惶。而对于赵国来说,这其中还有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 —— 赵轩被任命为行政区第四军团的负责人,这在赵王眼中,无疑是公然的背叛。
赵国的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夕。赵王高坐于王座之上,脸色阴沉得可怕,手中紧紧握着那份传来消息的密报。下方的大臣们,也是议论纷纷,神色各异。
“赵轩竟然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他身为我赵国的将领,却投靠了明征北,这是对赵国的背叛,对我赵王的背叛!” 一位老臣怒目圆睁,义愤填膺地说道。
“陛下,此事不可小觑。明征北建立华夏西南特别行政区,已然有了复国的架势。赵轩又在其中担任要职,若不加以制止,恐怕会引起连锁反应,其他国家或许也会蠢蠢欲动。” 一位年轻的谋士忧心忡忡地进言。
赵王的目光冷冷地扫过众人,缓缓开口:“诸位,可有良策?”
这时,大将军魏武上前一步,抱拳说道:“陛下,依臣之见,我们应立即出兵,讨伐明征北和赵轩。趁他们根基未稳,一举将其消灭,以绝后患。”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有不少人附和。然而,丞相徐靖却微微皱眉,上前劝阻道:“陛下,不可贸然出兵。如今我赵国虽兵力强盛,但蜀地地势复杂,易守难攻。明征北既然敢公然建立行政区,必定做好了防御准备。况且,此时出兵,我们师出无名,其他国家或许会借此机会对我们发难。”
赵王微微点头,示意徐靖继续说下去。
“臣以为,我们不妨先派遣使者前往蜀地,质问明征北和赵轩,让他们给我们一个交代。同时,我们可以联合其他国家,共同对明征北施加压力,孤立他的势力。” 徐靖目光坚定,条理清晰地阐述着自己的想法。
“哼,使者有什么用?他们既然已经做出了这种事,岂会轻易妥协?” 魏武不屑地哼了一声。
徐靖笑了笑,说道:“大将军莫急。使者前往,并非真的要他们妥协,而是为了拖延时间,同时也是为了试探其他国家的态度。我们在派遣使者的同时,暗中调兵遣将,做好战斗准备。若他们真的冥顽不灵,我们再出兵,也师出有名。”
赵王沉思片刻,觉得徐靖所言有理。于是,他下令派遣使者前往蜀地,同时秘密召集各路将领,商议军事部署。
蜀地,明征北得知赵国使者即将到来的消息后,立刻召集了关运、叶澜、白锦扬、赵轩和韩行等人,商讨应对之策。
“看来赵王是坐不住了。” 明征北神色平静,眼中却透露出一丝警惕,“赵将军,你对赵国的情况最为了解,你觉得赵王此番派使者前来,所为何意?”
赵轩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赵王此人,生性多疑。他派使者来,一方面是想质问我为何投靠你,另一方面,恐怕也是想试探我们的实力和态度。”
“不管他有什么目的,我们都不能掉以轻心。” 关运严肃地说道,“我们要做好两手准备,一方面以礼相待使者,另一方面,加强边境防御,以防赵国突然袭击。”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几天后,赵国使者抵达蜀地。明征北率领众人出城迎接,表面上十分客气,但实际上,暗中却安排了重兵戒备。只见使者身着华丽的锦袍,头戴高冠,下巴微微扬起,带着几分傲慢之色翻身下马,目光冷冷地扫过前来迎接的众人。
在营帐中,赵国使者双手背后,挺直腰杆,一脸严肃地看着明征北和赵轩,猛地向前踏出一步,质问道:“明征北,华夏皇朝当年是气数已尽,不得民心,才分裂成九国;而你身为华夏皇族后裔,不仅不向天下百姓认罪,反而逆天而行,擅自建立行政区,意图复国,这是公然挑衅各国,违背天下民意。而你,赵轩,身为我赵国将领,却背叛赵国,投靠明征北,你可知罪?” 说话间,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毫不掩饰的愤怒与谴责,狠狠瞪了赵轩一眼。
明征北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不慌不忙地微微拱手,语气平和却又不失坚定:“使者大人,先别急着下论断。如今我建立华夏西南特别行政区,重点在于为这片土地上的百姓谋福祉,让大家能在安稳的环境里生活。至于复国一事,只是因为蜀国腐败,百姓生活怨声载道,明某只是想建立一方乐土,让百姓安居乐业罢了,使者又从何看出明某有复国一说呢,依明某之见,当下并非是要挑起纷争,而是希望能在和平的基础上,慢慢凝聚各方力量,让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我相信,只要百姓安居乐业,各方势力自然能看到我们的诚意。”
赵轩也上前一步,双手抱拳,身姿挺拔,说道:“我赵轩之所以留在蜀地,是因为我看到了明公子的志向和抱负,他是真心为百姓着想。而在赵国,我虽为将领,但却处处受到掣肘,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 赵轩微微摇头,眼中闪过一丝无奈。
使者听后,脸色瞬间变得更加难看,脸上的肌肉微微抽搐,怒声喝道:“你们这是强词夺理!赵王已经下令,让你们立刻解散行政区,赵轩回归赵国,否则,赵国将出兵讨伐!” 他一边说着,一边用力地挥了一下衣袖,显示出极度的不满。
明征北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起来,犹如寒星般盯着使者,向前走了一步,说道:“使者大人,回去告诉赵王,华夏西南特别行政区是不会解散的。如果赵王非要出兵,我们也绝不畏惧。蜀地虽小,但我们有信心守护好这片土地。”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气势。
使者见明征北态度坚决,知道再谈下去也没有意义,冷哼一声,鼻孔出气,拂袖而去,临走前还狠狠瞪了一眼营帐内的众人,仿佛要将这份愤怒和不甘都传达出去。
使者离开后,明征北立刻召集众人,商讨应对赵国可能的进攻。
“看来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了。” 叶澜神色凝重地说道,“我们要尽快完善防御工事,同时,也要想办法争取其他国家的支持,只是目前还没有派人前往。”
白锦扬点头表示赞同:“没错,与其他国家的外交沟通至关重要,只是当下还未行动,我们得先把内部防御做到万无一失。”
韩行也说道:“在军事准备的同时,我们也要稳定好内部。加强民生建设,让百姓更加支持我们,这样我们才能有坚实的后盾。”
明征北听着众人的建议,心中渐渐有了主意。他决定一方面让赵轩带领第四军团,加强边境防御,同时调动其他三个军团配合,在各个关键隘口增设拒马、鹿角,深挖壕沟,构建起多层次的防御体系;另一方面,他打算亲自着手与周边势力的暗中联络,先摸清楚各方的态度,为后续正式的外交活动做铺垫 ,而韩行则继续负责行政事务,确保蜀地的稳定发展,监督各项民生工程的进度,保障物资的储备和调配。
在赵国,使者回去后,将明征北和赵轩的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赵王。赵王听后,怒不可遏:“好你个明征北,好你个赵轩,竟敢如此嚣张!来人,传我命令,集结军队,准备出征!”
徐靖连忙上前劝阻:“陛下,此时出兵还不是最佳时机。我们还没有联合其他国家,此时出兵,我们可能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赵王虽然心中愤怒,但也知道徐靖说得有道理。于是,他强压怒火,问道:“那依丞相之见,我们该如何是好?”
徐靖沉思片刻后说道:“陛下,我们可以先派人前往其他国家,向他们说明明征北的威胁,争取他们与我们联合。同时,我们继续在边境集结军队,给明征北施加压力。等我们联合其他国家,准备充分后,再出兵也不迟。”
赵王无奈之下,只好听从徐靖的建议。于是,赵国开始了紧张的外交活动和军事准备。丞相徐靖亲自挑选了几位能言善辩的谋士,组成外交使团,分别前往与赵国关系较为紧密的楚、周两国,试图说服他们共同对抗明征北。大将军魏武则在边境积极练兵,不断调整军队部署,将赵国最精锐的骑兵部队安置在前沿,随时准备发动闪电战。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赵国与其他国家的使者频繁往来,商议联合对付明征北的事宜。而明征北这边,也在积极地加强防御,虽然暂时没有派人前往其他国家,但明征北通过一些秘密渠道,已经获取到了部分国家对当前局势的态度,心中也在谋划着下一步的应对之策。一时间,天下局势更加紧张,一场大战似乎一触即发。
在蜀地,百姓们得知可能要面临战争的消息后,并没有恐慌,反而更加团结。他们纷纷表示,愿意支持明征北,保卫自己的家园。有的百姓主动报名参军,有的百姓则为军队提供物资和帮助。
“我们相信明公子,他一定会带领我们过上好日子。如果赵国敢来侵犯,我们就和他们拼了!” 一位年轻的百姓坚定地说道。
看着百姓们的支持,明征北心中十分感动。他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了。
“乡亲们,放心吧。我一定会保护好大家,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明征北对着百姓们大声说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准备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赵国的军队在边境集结,人数越来越多;而蜀地这边,防御工事也越来越坚固,军队的训练也更加刻苦。
一场风云,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