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听闻有官军前来镇压,他望着那些追随自己起义的兄弟们,心中五味杂陈。
军师种光道神色凝重地进言:“首领,官军来势汹汹,其兵力之雄厚、装备之精良,皆非我军所能抗衡。若与之硬拼,无异于以卵击石,我军必遭惨败。当下唯有另寻他法,方有可能保全实力,谋求生机。”
王二听后,眉头紧皱,忧虑地说道:“军师所言甚是,只是这出路究竟在何方?”
此时,副头领杨凯之却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怒目圆睁,大声喊道:“怕什么!大不了和他们拼了!我等起义,本就不惧生死,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
王二无奈地摇头叹道:“凯之,莫要冲动。我们起义,是为了寻求一线生机,是为了让兄弟们活下去,而不是盲目地去送死。”
种光道微微低头,陷入了沉思。片刻之后,他抬起头来,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缓缓说道:“首领,听闻陕北府谷有一支王嘉胤领导的起义军,其规模颇为可观。
我已暗中派人前去打探,得知王嘉胤素有侠义之心,且其亦深知联合之力量。若我军能与他们汇合,将彼此之力量合二为一,或许便有了与官军周旋抗衡之资本。”
王二听了,眼睛顿时一亮,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
但随即,他的眼神中又流露出一丝疑虑:“但愿如此,只是这消息终究只是听闻,尚未可知真假。若贸然前往,万一有诈,我等岂不是自投罗网?”
杨凯之听了种光道的话后,情绪也逐渐冷静了下来,他沉思片刻后说道:“若能联合,的确总好过坐以待毙。只是这其中风险,不得不防。”
种光道点了点头,说道:“我深知此事关系重大,故而在派人打探消息时,极为谨慎。所派之人皆为我军中信得过的兄弟,且他们带回的消息,亦有诸多细节可证其真实性。
从目前之局势来看,我军若想独自应对官军围剿,几乎毫无胜算。唯有联合其他起义军,才有可能在这乱世之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王二听了种光道的分析,心中渐渐有了主意。他深知这是一场冒险,但在这生死存亡之际,又不得不冒险一试。
他缓缓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说道:“军师所言有理,如今我军已陷入绝境,唯有北上与王嘉胤汇合,才有可能寻得一线生机。
只是,这一路上必定充满了艰难险阻,官军定会在各处设卡拦截。我们需得制定一个周全之计划,确保我军能够安全抵达府谷。”
于是,王二率领着 4000 多起义军踏上了北上之路。他们深知官军在四处搜捕他们,所以一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为了躲避官军的追击,他们选择在夜间行军,白天则隐藏在深山密林之中。行军途中,他们尽量避开大路,专挑偏僻的小路前行。
士兵们个个疲惫不堪,但心中却怀揣着对未来的希望。
在穿越一片山区时,他们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山路变得泥泞不堪,行走极为困难,许多士兵不慎滑倒受伤。
但他们没有丝毫抱怨,相互搀扶着,继续艰难前行。王二看着这些坚强的兄弟们,心中既感动又愧疚。
他深知是自己带领他们走上了这条起义之路,如今却让他们面临如此困境。
而在府谷的王嘉胤,得知王二前来汇合的消息后,心中大喜。
他立即召集麾下将领,说道:“王二兄弟在宜君等地,如今前来与我等汇合,此乃天赐良机。我等当以礼相待,携手共抗朝廷。
王二兄弟之起义军,不但兵力强于我军,而且他们作战经验丰富,且其反抗朝廷之决心坚定。
若我两军能合二为一,必能在这陕北之地,掀起一场更大的波澜,让朝廷不敢小觑我等起义军之力量。”众将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王二的队伍在艰难地前行着。当他们行至一个山谷时,前方突然尘土飞扬。王二心中一惊,以为是官军来袭,顿时紧张万分。士兵们也纷纷握紧手中的武器,严阵以待。气氛瞬间变得异常紧张,仿佛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就在众人准备拼死一战之时,只见一支队伍逐渐出现在他们的视野之中。
队伍前列,一人骑着高头大马,高呼道:“可是王二兄弟?”
王二定睛一看,心中大喜,连忙回应道:“正是在下,来者可是嘉胤兄弟?”
原来,来者正是王嘉胤率领的队伍。两支队伍会合,王二抱拳行礼,说道:“嘉胤兄弟,久仰大名。如今朝廷欲灭我等,我等起义军唯有团结一心,方有一线生机。故而特来投靠,望兄弟收留。”
王嘉胤赶忙下马还礼,说道:“二兄弟客气了。你能来,我军如虎添翼。我等皆为反抗朝廷之压迫而起,理当相互扶持,共同进退。”
但他们也深知,此刻并非放松之时。官军随时可能追来,他们必须尽快前往黄龙山,建立起稳固的根据地。
众人相见,自是一番欣喜。
王嘉胤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他深知推举出一个共同的领袖对于起义军的重要性。在这个关键时刻,他毫不犹豫地展现出了自己的谦逊和大局观。
王二坐在一旁,心中充满了惊讶和感动。他从未想过自己会被推举为起义军之主,他对王嘉胤的决定感到无比敬佩。
众人开始纷纷议论,他们对王嘉胤的提议表示赞同。王二站起身来,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决心。他深知自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他将带领起义军为了自由和正义而战。
在众人的欢呼声中,王二正式成为了起义军的领袖。他将与王嘉胤一起,共同制定战略,组织起义军的行动。他们将面对无数的困难和挑战,但他们坚信,只要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两支队伍正式合兵一处,继续向北前行。在途中,王二与王嘉胤相互交流着起义以来的经历,彼此增进了了解,也更加坚定了共同对抗朝廷的决心。
他们在行军过程中,不断派出侦察兵,打探周围的情况。一旦发现官军的踪迹,便立即改变行军路线,避免与之正面交锋。
同时,他们也在积极寻找当地的百姓,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帮助。许多百姓对起义军的遭遇深表同情,纷纷为他们提供食物、住所和情报。
这让起义军在艰难的北上之旅中,感受到了一丝温暖和希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离黄龙山越来越近。但他们也清楚,黄龙山虽然地势险要,是一个理想的根据地,但要想在那里站稳脚跟,还需要面对诸多挑战。官军必定不会轻易放过他们,而黄龙山周边的局势也极为复杂。然而,他们已经没有退路,唯有勇往直前,才能在这乱世之中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在距离黄龙山还有一段路程时,王二与王嘉胤召集众将领,商议进入黄龙山后的计划。王二率先说道:“黄龙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且官府在山中囤积有粮草。我军若能成功进驻,不仅能解决温饱问题,还能凭借天险抵御官军。只是,官军必定知晓黄龙山之重要性,定会在周边设防。我等需得想个周全之策,方能顺利进入。”
种光道沉思片刻后说道:“首领,我以为可先派出小股部队,乔装打扮,混入黄龙山周边地区,探查官军之部署和山中虚实。同时,大部队在附近隐蔽待命,根据探得之消息,制定进攻方案。另外,我们还可联络黄龙山周边之穷苦百姓,争取他们的内应,里应外合,一举攻克黄龙山。”
王嘉胤听了,点头表示赞同:“军师此计甚妙。我军还需做好战斗准备,一旦与官军遭遇,务必迅速出击,抢占先机。进入黄龙山后,要立即控制粮仓和关键据点,确保我军之安全。”
众将领纷纷发言,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他们最终确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
随后,按照计划,小股部队迅速出发,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而大部队则在一个隐蔽的山谷中扎营休息,养精蓄锐,等待着进攻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