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卫的禀报声打破了李豪的思绪,那声音在寂静的宫殿中显得格外突兀,南方传来的消息并非捷报,而是新政推行中遇到的阻碍。
李豪坐在那冰冷坚硬的龙椅上,手不自觉地握紧扶手,他听到这消息时,只觉得耳边嗡嗡作响,像是有一群恼人的苍蝇在飞。
一些地区新旧文化融合不当的问题逐渐凸显,如同潜伏的暗流,正悄然侵蚀着革新的根基。
李豪眉头紧锁,表情严肃而坚定,他能感觉到自己的眉头像是被无形的力量拉扯着,心中满是忧虑,仿佛看到那革新的根基正在一点点地被蚕食。
他意识到,必须及时协调,否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奏报中详细描述了各地的情况:有的地方将新学与旧学简单粗暴地拼凑在一起,如同将水与火强行混合,结果自然是水火不容,激起民众的抵触情绪。
李豪仿佛能看到那些民众愤怒的面容,听到他们不满的抱怨声;有的地方则矫枉过正,完全摒弃旧学,导致文化传承断裂,引发了部分文人学士的不满,那些文人学士摇头叹息的样子仿佛就在眼前。
最让李豪头疼的是,以韩愈为首的旧学派,正在各地宣扬新学的弊端,煽动百姓抵制新政。
“韩愈……”李豪低声念叨着这个名字,声音轻得如同一片羽毛飘落,心中五味杂陈。
他敬佩韩愈的文采和学识,但也深知其固执的性格,脑海中浮现出韩愈那坚定的眼神和不肯妥协的表情。
就在这时,另一份奏报送了上来。
奏报在侍从的手中发出轻微的沙沙声,奏报中称,近日在江南一带的文人集会上,以江南四大才子为首的一批文人公开宣扬旧文化的优越性,并对新学进行抨击,引来不少附和者,现场气氛一度剑拔弩张。
李豪仿佛能听到那集会中嘈杂的争吵声,看到众人涨红的脸和挥舞的手臂。
“江南四大才子……”李豪揉了揉太阳穴,手指触碰到皮肤时,能感觉到太阳穴处血管的跳动,他感到一阵头疼。
这四人虽有些才名,却恃才傲物,争名夺利,平日里便摩擦不断,如今更是将文化革新当成了博取名声的工具,四处煽风点火,搅得人心惶惶。
“陛下,是否需要派人前往江南,将这四人……”侍卫小心翼翼地请示道,声音带着一丝犹豫和谨慎。
李豪摆了摆手,那袖口带起一阵微风,他沉吟片刻,说道:“不,现在还不是时候。派人密切关注他们的动向,一有异动,立刻来报。另外,传朕旨意,宣韩愈进宫……”他顿了顿,目光深邃得像一潭不见底的湖水,“朕要和他好好谈谈。”
金銮殿上,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那压抑的气氛如同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韩愈一身素衣,站在大殿中央,他的衣袂在寂静的殿内没有一丝飘动,语气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陛下,新学虽好,却终究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我泱泱华夏,文化传承千年,岂能轻易舍弃?”他环顾四周,目光从那些或赞同或反对的大臣身上一一扫过,眼神中带着执着,“祖宗之法不可废,旧学才是国之根本!”
李豪端坐龙椅之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发出沉闷的声响,一下一下,那声音在寂静的大殿里回荡,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头,像是敲打着一面沉闷的鼓。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韩老所言,朕并非不知。旧学之精髓,朕也深感敬佩。”他顿了顿,语气一转,“但时代在变,若墨守成规,岂不是闭关锁国,固步自封?朕推行新学,并非要全盘否定旧学,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他说话时,能感觉到自己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里传播,有一种坚定的力量在其中。
殿内一时寂静无声,只有两人的声音在回荡,那寂静如同死亡一般笼罩着大殿。
韩愈眉头紧锁,反驳道:“陛下,新学之弊,已初见端倪。各地新旧文化融合不当,引发诸多问题,百姓怨声载道,此乃前车之鉴啊!”韩愈的声音带着一丝急切,像是要冲破这压抑的寂静。
李豪目光如炬,直视韩愈,他的眼神炽热而坚定:“韩老所言,朕已知晓。正因如此,朕才更要坚持革新。新旧文化融合,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时间,更需要方法。”他起身,龙袍在走动间发出轻微的摩擦声,走到韩愈面前,语气诚恳,“朕并非要彻底摒弃旧学,而是要将新旧文化分层融合,让它们各司其职,相辅相成。”
此言一出,殿内一片哗然,大臣们交头接耳的声音如同潮水般涌起。
韩愈也愣住了,他没想到皇帝会说出这样的话。
分层融合?
这与他之前所想的完全不同。
李豪继续说道:“旧学,乃我华夏之根基,不可动摇。它将继续在民间传承,教化百姓,传承美德。”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那目光像是一把刷子从众人脸上一一刷过,“而新学,则将应用于国家建设,发展科技,强国富民。”
殿内气氛逐渐缓和,文人们开始窃窃私语,那小声的议论如同涓涓细流。
韩愈沉默不语,似乎也在消化着这突如其来的转变。
李豪走到殿门前,他的脚步在大理石地面上发出沉稳的声响,望着远方,语气坚定:“朕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将新旧文化完美融合,创造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大唐!”
就在这时,一个清朗的声音从殿外传来,那声音如同清脆的鸟鸣打破了殿内的宁静。
殿外,一个身着青衫的男子缓步走入,正是江南四大才子之首——柳如风。
他手持折扇,扇子开合间发出轻微的“啪嗒”声,面带微笑,朗声道:“陛下圣明!臣等认为,分层融合之策,实乃高瞻远瞩,利国利民之举!”
柳如风身后,其余三位才子也鱼贯而入,纷纷附和。
他们并非真心支持皇帝,而是见风使舵,察觉到皇帝的决心和韩愈的动摇,立刻转变立场,试图在新政中占据有利地位。
“陛下,”柳如风摇着折扇,那扇子扇动的微风轻轻拂过脸庞,侃侃而谈,“旧学如根,深植于民间,滋养人心;新学如枝叶,向上生长,开花结果。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成就参天大树!”他巧妙地将新旧文化比作树的根和枝叶,形象生动,深入浅出,让原本持反对意见的文人们也开始重新思考。
“不错,”另一位才子附和道,声音中带着一丝讨好,“旧学传承千年,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而新学,则能为我大唐注入新的活力,两者并行不悖,共同发展,岂不妙哉?”
四大才子你一言我一语,巧舌如簧,将分层融合的理念解释得头头是道,引来不少文人学士的赞同。
他们原本对新学抱有疑虑,如今看到连江南四大才子都表示支持,也纷纷转变态度,表示愿意尝试。
李豪看着这一幕,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能感觉到自己内心的喜悦在一点点蔓延开来。
他深知四大才子的心思,却并不在意。
只要他们能为文化融合做出贡献,便足够了。
在李豪的协调下,新旧文化开始有序融合。
各地的文化交流活动增多,新的文化作品层出不穷。
这些作品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底蕴,又融入了现代文化的理念,如同一股清流,滋润着大唐的文化土壤。
一场盛大的文化集会在长安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文人墨客齐聚一堂,交流心得,展示成果。
李豪站在集会的中心,接受着众人的敬仰。
他环顾四周,看到一张张充满希望的面孔,那一双双眼睛里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心中豪情万丈。
“陛下,”一位老臣走到李豪身边,他的脚步声很轻,低声说道,“江南传来消息……”
李豪微微颔首,目光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像是黑暗中的一点寒星。
歌舞升平的景象背后,暗流涌动。
新兴的印刷坊中,一些煽动性的小册子悄然流传,曲解皇帝的文化融合政策。
它们将“分层融合”歪曲成“阶级分化”,将新学描绘成统治阶级的专属工具,挑拨百姓与朝廷的关系。
这些小册子印刷粗糙,却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夸张的描述,迅速在民间传播,如同野火燎原,难以扑灭。
李豪得知此事后,龙颜大怒。
金銮殿上,他将手中的小册子狠狠摔在地上,伴随着一声巨响,小册子在空中散开,纸张飞舞,有几张甚至擦过大臣们的脸,他的
“岂有此理!朕的苦心,竟被这些人如此歪曲!”他怒喝道,声音震得殿内嗡嗡作响,那声音像是要把大殿的屋顶都掀翻。
群臣噤若寒蝉,大气也不敢出,只能听到自己紧张的心跳声。
李豪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心中的怒火,他能感觉到自己的胸膛剧烈地起伏着。
“传朕旨意,严查此事,务必将幕后黑手揪出来!”他语气坚定,不容置疑。
随后,李豪召集了各地的文化代表,包括韩愈、江南四大才子等,共同商讨应对之策。
朝堂之上,气氛严肃而紧张,那紧张的气氛如同绷紧的弓弦。
韩愈率先发言,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愤怒:“陛下,那些散布谣言的小人,实在是可恶,他们是在破坏文化融合的大计,必须严惩不贷。”
江南四大才子也纷纷表态,他们虽然动机不纯,但此时也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纷纷表示愿意配合朝廷,维护社会稳定。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众人最终达成共识:加强对文化传播的监管,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审查出版物,严厉打击造谣传谣的行为。
同时,加大对新文化理念的宣传力度,引导百姓正确理解文化融合的意义。
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化宣传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官员、学者、文人纷纷走上街头,他们的脚步声在大街小巷回响,向百姓讲解新文化理念,解答他们的疑惑。
印刷坊也开始印制新的宣传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文化融合的理念深入浅出地传递给每一个人。
一时间,大唐上下掀起了一股学习新文化的热潮。
百姓们踊跃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学习新的知识,接受新的思想。
新旧文化在碰撞中融合,在交流中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李豪看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希望。
他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克服眼前的困难,实现文化革新的最终目标。
然而,就在这看似平静的表面之下,一些新的苗头正在悄然滋生……
深夜,长安城内的一处隐蔽院落里,几个黑衣人正围坐在一起,低声密谋着什么。
“计划进行得如何了?”一个声音沙哑地问道,那声音像是砂纸在摩擦。
“一切顺利,”另一人回答,声音带着一丝得意,“那些宣传册已经散布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