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学校,已经到了晚餐时间,秦淦西借故离开,自己跑到麓山顶吃了一顿。
早餐吃得很好,可中午没吃肉,现在有些饿了。
他知道自己的机体正在快速变强,所以必须保证充分的能量和蛋白质摄入。
吃了两份面条、两个糖油粑粑和十个小笼包,又吃了半份粉蒸肉、两个红烧狮子头,又吃了一根黄瓜。
蔬菜又开始出产了,除了留下两根黄瓜,其它蔬菜都被他换成功勋点,今天换了功勋点1.5个,虽然聊胜于无,但1.5个也是功勋点,这还只是收获的第一波,会积少成多的。
歇息半个小时后,他又开始练武。
今早没上山,现在有时间,那就必须补上。
这里虽然是山顶的小树林,但是很少有人来,因为没有明显的蹊,所以他可以很大胆地施为,完全放开手脚。
一时间,小树林传出沉闷的响声,小鸟惊叫着逃离,树木出现明显的震荡……
周益民跑去观看秦淦西所说的试验地,首先去远的地方……渔湾村那块地。
首先入眼的是黑土地四周的石头,他捡起几块观察,看到其中一块表面的划痕,仔细观看后扔到一旁;不一会又找到一块有划痕的,在再找到一块观察一会后扔掉,然后蹲下,用手扒开土壤,直到看到固土层,张开右手拇指和食指测量一下,“四寸半,比挖的还深。”
然后,他在这片地中又随机找了几个点,都用手指测量一下深度,这才离开,走向机械楼。
作为距离这里不远的大队长,他对工学院的机械楼很熟悉,很快找到那片地。
在他测量耕深的时候,一道声音响起,“周大队长,你这是干什么?”
他抬起头,接着笑了,“于大强区长,你看这土怎么样?”
于大强不解地走到土地旁,蹲下去抓了一把土在手里拧拧,然后看起颜色,“很好的土。这是人家学院的,可不能起歪心……”
说着脸色变了,生气地说:“这土不会是你们挖的吧,你们大队想占人家的土地?我和你说,这是严重错误的。”
周益民站起来,呵呵笑着走向于大强,“区长,我们怎么敢呐。机械系的同学制造出了一种新机器,这一亩地只用二十分钟就整完了。耕深四寸五,很厉害吧?我还去看了他们在渔湾村旁边的那块地,也都是这么深。那里原来是一片荒地,他们把石头捡掉后,也整出来了。”
于大强瞪圆眼睛,“你说二十分钟就整出了这块地?我记得这里面原来是种有月季花、石榴花的。”
周益民摇了摇头,“当然不包括清除花根的时间,是清理完那些后的时间。那些同学下午去我们大队,想问问我们需要什么农机,才知道他们不但制造出了手扶拖拉机,还制造出了可以犁田耙田、犁地耙地的旋耕机,所以过来看看是不是真的。区长,我们能不能跟学院联系一下,弄几台手扶拖拉机和几个旋耕机?”
于大强伸手在额头上挠挠,留下几道黑乎乎的泥土痕迹,“如果有这么强大,确实可以买一些。尤其是手扶拖拉机,想买都买不到,报告都打几次了。”
周益民嘿嘿笑道:“区长,你提出的蔬菜种植计划如果得到批准,那么种田种地的人会更少,对这些机器更加迫切。假如开了更多的荒地,我们的粮食可能减产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于大强指了指周益民,“还是你啊,反应这么快。好,我和学院的领导联系一下,看能不能买几台。他们刚刚制造出来,权当是我们帮他们做试验,我想他们会同意的。”
第二天,秦淦西又回归正常生活,早晨起床后往山上跑一趟,吃完早餐后再下来,然后去图书馆,这次不是去看书,而是去借书,他不想再遇到那种“关注”别人的同学,准备找间教室慢慢看。
例行去机械楼专用教室看一眼的时候,看到廖祚祥在和张立维、周春波说什么。
看到他进来,廖祚祥又和他说一遍,说麓区想买五台拖拉机和五台旋耕机,学校已经答应了,以试验产品的名义给他们制造,问他们有什么想法。
秦淦西对此并无别的想法,只有暗喜。
自己的产品虽然还没正式生产,却已经被人家接受,这是最令人高兴的。
即使今后国家决定不由学院机械厂生产,他们也能有产品流传于世,这对科研工作者来讲,是最大的鼓励。
他们能这么快购买,这对这两种产品的推广也有重要作用,说不定今后有可能成为学院机械厂的产品,那么对他们几个的未来影响更大。
他们都是设计者,又是亲自参与过组装的,就有可能被工厂留下,尤其是秦淦西和邹立群这两个本省人,那么他就可以读研了。
不过,他提出一个建议:“廖老师,国家还没允许我们工厂生产这个吧?如果以卖的方式处理,会不会带来麻烦?所以我建议,我们出零部件图,让麓区去联系加工,我们给他们组装就可以。”
廖祚祥想了一会,“你这个建议不错。这样的话,他们参与的程度更高。”
愣了一下后,他伸手点点秦淦西,“你的心思很缜密。不过这样对我们和他们都好,等于送一部分功劳给他们。”
秦淦西笑了笑。
论文要写了,报道要出了,别人功劳不功劳他不管。
如果要他们组五个人去定制零部件,那是要耗费时间的,他不想去浪费那个时间,图书馆那么多专业书籍还没看完呢,费时费力却没收获的事,能不做就不做。
在廖祚祥要离开的时候,秦淦西说道:“廖老师,我们下一步的计划是研究打谷机,小组所有人下午去大队看过了。”
廖祚祥点了点头,“有目标就好。你这些书都是与打谷机有关的?”
秦淦西应道:“相关的。”
廖祚祥离开后,秦淦西走到讲台,拿起工作日志翻看一遍,发现没有什么纰漏,问张立维和周春波:“两位哥哥,你们刚才在讨论论文吗?”
周春波苦着脸说:“小十,我们两个讨论了一下,发现写起来并不容易。写细了不行,写粗了更不行。”
秦淦西呵呵笑道:“多看几篇杂志上的文章,然后就知道该如何把握分寸了。不是还有廖老师嘛,他是指导老师,也发表过论文,会把关的。加油,快点写完,然后全身心投入打谷机的设计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