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席间众人闻言皆露出好奇之色。
林敏芝好奇问:“婆罗国的东西,怕是味道太过辛辣,未必合我中原人的胃口吧?”
虞苏从容答道:“确实。早年大燕使节曾记载,这咖喱初尝辛烈,但回味绵长,颇受当地百姓喜爱。只是传入中原的香料多被调和,以迎合本地人的口味。毕竟,饮食讲究因地制宜,不同地域的料理可有风味。”
刘夫人若有所思,又道:“虞小姐如此一说,倒是让我对这咖喱多了几分兴趣。饮食文化虽有差异,但偶尔体验下,也别有趣味。”
虞苏点头,笑道:“正是如此。饮食如人心,皆可因包容而更加丰富有趣。”
林夫人坐在一旁听她侃侃而谈,心里不屑。
她本想说食不言寝不语,可桌上的人都开始交谈。
自己这么说肯定自讨没趣。
虞娟丽不满,低声嘀咕了句:“不就是胡饼,说得天花乱坠。”
众人听得连连点头,有人笑道:“一块小小的饼,竟有如此深远的来历,虞小姐果真是博学多才!既然如此,我也想出一道小小的谜题,‘青衣轻抚白玉面,红纱覆顶水晶心’,请问这是何物?”
众人纷纷低头思索,却无人作答。
虞苏轻笑,不假思索道:“谜底应是‘荔枝’吧?”
那夫人眼前一亮,连声道:“虞小姐果然聪慧!正是荔枝。此物色泽娇艳,汁水甘甜,据说杨贵妃便酷爱此果,甚至不惜千里驿送,史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虞苏点头附和:“荔枝虽美,但性属湿热,若贪多反而伤身。享用美食固然可喜,但保持节制也很重要。”
听到此处,另一位夫人笑着问:“虞小姐,那你说说看,究竟是养生更重要,还是享受美食更重要?”
虞苏:“这倒不冲突。食物本身不仅为填饱肚子,更是与自然和生活的交流。若能既养身又养心,岂不两全其美?就像这桌上的美馔,细细品味,不贪不急,才是长久之道。”
她稍作停顿,继续道:“若为了养生,完全戒了美食,人生颇为无趣。”
林夫人眼睛一亮。
时下佛教盛行,不少人为了修行茹素多年。
比如卫夫人,早已多年不吃荤。
这虞苏大谈特谈,叫大家不辜负美食,那叫信佛吃素的人怎么办?
林夫人冷笑一声:“虞二姑娘这话我倒是不认同了。依你的言论,那信佛吃素之人,人生岂不是就是无趣?”
一时间,众人安静了下来,都想听听她怎么说。
虞苏听言,不慌不忙地拿起茶盏,轻轻啜了一口茶,缓了会才道:“夫人此言差矣,素食的本意,是清净内心、减轻杀业。
佛家吃素,正是因为这清净之道。
这种取舍,是一种信仰和修行,与趣味无关,也与我们这些凡人享用美食之道不相悖。”
“对于我们这些凡人而言,美食承载着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对四时五味的感恩。所谓食有节,味有度,并不是让人肆意享用,而是学会在美食中体会自然的恩赐,尊重生命与劳作。小女以为这与佛家讲究慈悲为怀的本心,是异曲同工的。”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
林夫人冷笑一声:“可虞小姐刚刚那番话,岂不是让人觉得吃素便无趣了?”
虞苏笑了,“我想林夫人误会了。我也没有说食素者不能享受美味。譬如这桌上的素什锦、豆腐羹,都是素食之中精妙的存在。
就像佛门弟子追求内心的安宁,用素食来修身养性,而不是为了压抑对美食的追求。
同样,世俗中人也可从肉食中体会另一种滋味,关键在于心境和态度,而非食材本身。”
说罢,她举箸夹了一块桌上的素什锦,“这道素什锦,就来源于佛门斋菜,用山珍野味代替荤腥,也十分鲜美。
若夫人尝一尝,便可知素食亦可有万千滋味。
所以吃素不等于无趣。”
卫夫人轻轻放下筷子,心中却波澜起伏。
这也是她多年的困惑。
没想到虞苏竟能将她多年未解的心结轻轻点破。
吃素不等于无趣。卫夫人轻嚼着这句话。
刚开始茹素确实备受煎熬。
一日不吃肉,抓痒挠心。
总觉少了肉食,人生也黯然失色。
可渐渐地,日复一日的素斋却带来一种独特的宁静。
卫大人总笑她清汤寡水,缺了人间烟火,可她如今却明白,那种心灵上的平和,也是烟火中的另一种风味。
这二小姐,真是个妙人。
“虞二小姐言之有理。素食与荤食,皆在于心。若能不执于一方,才是真正的修行。”
卫夫人满面笑意看着虞苏,言语之中带着几分欣赏。
虞苏一席话,既维护了信佛食素者的尊严,又未贬低食荤者的乐趣。
众人看虞苏的眼神也带上了欣赏。
林夫人恨的牙痒痒,可她说不过,只能讪讪闭口,不再言语。
用完饭后,丫鬟们鱼贯而入端来温水与香盥共众人漱口。
众人拿起漱盂,含上一口漱水,再轻轻吐入玉盆。
漱口水里加入了檀香薄荷汁,清爽怡人。
虞苏漱罢,便由丫鬟奉上丝帕轻轻拭唇。
紧接着,又有侍女奉来小碟蜜饯与一盏温热的清茶,助人消食解腻。
虞苏只品了一口,随即起身,对众人微微一笑:“适才多有叨扰,小女子失礼,现下乏了,先行告退。”
众人见状,纷纷礼貌颔首,让她自便。
虞苏离开后,卫夫人放下茶盏,心生几分欣慰。
原以为这虞二小姐年轻气盛,不懂分寸,却不料举止大方,分寸拿捏得宜,言谈更是让她心生好感。
心中敲定这桩婚事,连真远大师的合八字都不想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