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禵从乾清宫出来后,便径直前往永和宫。踏入宫门,熟悉的宫墙和庭院让他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加快脚步,朝着德妃的住处走去。
“额娘,儿子回来了。” 胤禵还未踏入屋内,声音便传进了屋里。
德妃正坐在榻上,听到胤禵的声音,眼中满是慈爱,起身迎接道:“快让额娘好好看看你。”
胤禵起身,走到德妃身边,德妃拉着他的手,上下打量着,眼中泛起泪光:“我的儿,可算回来了,在边疆受苦了吧。”
胤禵笑着说道:“额娘,儿子不苦,能为皇阿玛分忧,是儿子的荣幸。”
“十四弟,回来了。”胤禛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的声音响起,胤禵才发现胤禛也在。
“给四哥请安。”
“你四哥一早就在这等你呢。你们兄弟俩许久未见,可得好好聊聊。”德妃看着胤禛,笑着说。
“四哥,好久不见。”而后悠悠的道:“若曦和弘历可安好?”
胤禛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们都好,若曦身子恢复得不错,弘历也愈发可爱了。”
德妃在一旁说道:“如今你四哥在户部,也是做得很好。大力推行农事,为百姓谋福祉,你没事啊,就跟你四哥多学着点。” 说着,德妃的脸色微微一沉,“可别一天天跟老八他们瞎混。”
胤禵微微一怔,想起康熙在乾清宫的告诫,心中有些无奈,说道:“额娘,刚才皇阿玛才说了儿子。”
“你这孩子,就是太鲁莽。皇阿玛和额娘都是为你好,你可得听进去。老八他们心思复杂,你跟着他们,迟早会吃亏。”德妃轻轻叹了口气,说罢牵起来胤禛和胤禵的手交叠在一起:“你们才是亲兄弟!”
胤禵不敢顶撞德妃,只得点点头:“儿子知道了,额娘放心。”
“儿子一定护好十四弟。”
胤禵看着胤禛,心里思索着胤禛和胤禩。
德妃看着兄弟俩,心中满是感慨:“你们都是额娘的心头肉,额娘只希望你们都能平平安安。”
胤禵握住德妃的手,说道:“额娘,您放心,儿子以后定会谨言慎行,不辜负您和皇阿玛的期望。”
随后,三人又聊起了家常。德妃询问着胤禵在边疆的生活,胤禵讲述着边疆的风土人情和战场上的趣事。德妃时而皱眉,时而微笑,眼中满是关切。
胤禛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偶尔也会插上几句。他告诉胤禵,如今朝廷正在推行农作新政,鼓励农耕,减轻百姓负担。
胤禵听后,眼中闪烁着光芒:“四哥,这是好事啊。我在边疆,深知百姓疾苦。若能大力推行农作,对于苦寒之地也是极好的。”
德妃看着兄弟俩,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你们兄弟俩能如此同心,额娘就放心了。”
“额娘,老十四刚回来,一路奔波也累了,让他先回府休息吧。”
“是是。”德妃叮嘱道:“回去好好休息,没事多进宫看看额娘。”
“儿子告退。”
“儿子告退。”
胤禵与胤禛并肩走出永和宫,夕阳的余晖已悄然降临,微风拂过,带来丝丝凉意,吹散了白日的喧嚣。
“四哥。” 胤禵率先打破沉默,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他转头看向胤禛:“你与若曦可好?”
胤禛微微点头,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自然好。”
“在边疆这些年,虽历经战火,却也真切看到了百姓的困苦。” 胤禵转移了话题,目光望向远方,神色有些凝重,“如今回来,听闻你在户部推行农事,一心为百姓谋福祉,我着实敬佩,似乎你与早些年那个冷面的四爷不同了。”
胤禛拍了拍胤禵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这都是我们身为皇子应尽的责任。你在边疆立下赫赫战功,同样是为朝廷分忧,如今你也不是那个小孩子了。”
胤禵眼中闪过一丝光芒:“朝堂在变,人心也再变。”
胤禛看着胤禵,认真地说:“朝堂之上,各方势力盘根错节。”
两人边走边说,不知不觉已到宫门。胤禵停下脚步,向胤禛拱手行礼:“四哥,改日我再去府上看若曦和小侄子。”
“都是自家兄弟,随时来便是。”
胤禵转身离去,他的背影在夕阳下拉得长长的,步伐坚定而有力。胤禛望着他远去的方向。
胤禵回到府邸后,坐在书房中,陷入了沉思。他想起了在边疆的日子,虽然艰苦,但却简单纯粹。如今回到京城,面对这复杂的朝堂局势,他该如何抉择?是听从康熙的告诫,与胤禩等人保持距离,还是念及兄弟情谊,继续与他们来往?
就在他沉思之际,管家走进来禀报:“爷,八爷派人送来帖子,邀您今晚去府上一叙。”
胤禵接过帖子,看着上面熟悉的字迹,心中犹豫了起来 。